敏捷项目中的性能工程
性能工程可以保证应用系统按照性能要求来架构、设计、构建以及测试,它是软件开发中的一条重要规范。恰恰相反,大部分传统工程的“性能工程”通常只局限于性能测试,着重于完成不同条件下的测试任务,而不是发现负载分布,朝更好的性能改进。Balasubramanian,P 与大家分享了一次关于“scrum项目构建性能工程的实践”的有趣的回顾。
Balasubramanian 提出性能工程包括如下活动:
收集并验证非功能性需求开发需要的分析模型制定性能测试策略复审架构和应用程序代码,确保符合性能的最佳实践复审应用系统的部署方式对于已存在的应用系统,复审它们的设计和代码,提出适当的性能调整建议根据他的定义,性能工程应该是敏捷里面一项重要活动,因为:
它为每次sprint的系统提供了最直接的反馈人们很容易对性能持错误态度 - 特别是在强调每次迭代都交付价值的敏捷项目里面,这种现象更是普遍。这通常都会削弱团队对系统质量属性的重视。重构可能会引入性能低下的代码以可交付的产品级质量的代码为目的 - 性能工程帮助确保系统是按照所需的“QoS”需求进行设计、构建以及验收Balasubramanian 建议关注如下四个步骤,在Scrum项目引入性能工程:
I. 计划阶段
理解需求,为性能工程活动制定计划
用例和性能 - 理解与每个用例相关的系统质量。性能测试策略 - 把性能测试范围、基础设施需要、工具、许可费用、度量以及结果格式都定义周全。在产品待办事项里面清楚地定义性能工程 - 比如负荷建模、性能测试、性能评估等活动都应该是待办事项的一部分,这样才不致于被忽略。II. 系统架构设计阶段
把系统质量与功能需求和业务需求分开,对框架进行验证
评估架构 - 性能关注点 - 坚持关注于质量,架构必须通过如下方法之一的评估III. Sprints
创造可交付的、产品级质量的软件要考虑如下几个要素:
正确编程—— 除了普通的编程规范之外,还需要有可以获得良好性能的规范。编写对性能的单元测试——在sprint中,程序员需要编写单元测试测试系统性能。虽然由于系统不断演化导致最初的收益可能很小,但当系统稳定以后,针对性能的单元测试就能发挥威力了。复审设计和代码——使用 JProbe, FxCop 之类的自动代码复审工具测试与代码相关的性能问题。设计并自动化性能测试 ——如果可能,第n次Sprint的性能测试在第n-1次Sprint就应该进行设计并让它可以自动化执行。找出性能瓶颈,解决性能问题——在第n次Sprint中发现的性能问题应该在第n+1次Sprint里面解决掉。性能工程 Sprint——最后,团队应该在每2-3次正常的sprint之后就引入一次并行的性能工程sprint,诸如性能测试、性能评估、负载设计等活动可以在这次sprint里面执行。IV. 结束阶段
在产品环境下部署完整的应用系统。
搭建性能监视系统 - 应该使用JAMon一类的工具来监视产品系统,以得到性能问题的实时报告。为了更易于引入性能工程,Scott Barber 提供了详尽的给性能专家的提示列表, 指导在敏捷项目中如何推广并且提高效率。Balasubramanian 指出不管任何项目,构建性能工程时都会遇到重重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转变思维,像注重系统功能一样注重系统质量。从一开始就构建性能工程获得的益处远 甚于投资,而且随着sprint的进行其益处会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