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管理培训有什么问题?

发表于:2009-12-08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项目管理培训中国
中国项目管理培训有什么问题? 项目管理软件 关键字:中国项目管理培训 问题 项目管理培训首先给了受训者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和工作语言。许多企业通过有一定规模的内训的方式培养项目经理人群体。而对于取得项目管理资格认证的个人,则是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

  中国项目管理培训有什么问题? 项目管理软件

       关键字:中国项目管理培训 问题

  项目管理培训首先给了受训者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和工作语言。许多企业通过有一定规模的内训的方式培养项目经理人群体。而对于取得项目管理资格认证的个人,则是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自己的工作中更具全局观而且更加以目标为导向。项目管理培训机构作为把西方项目管理思想传入中国的桥梁,它们功不可没,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其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在项目管理理论层面的初次培训中,仅单纯地停留在理论的硬技能传授。事实上这个过程,同样须要结合如何在企业中应用的软技能来实施。作为中国培训机构主体的技术背景出身的讲师,他们对管理工具的方法及应用烂熟于心,然而却忽略了管理本身。管理的本质亘古未变,归根结底还是解决人的问题。

  此外,为了证书而培训的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培训机构放出“认证考试100%通过率”的豪言。许多已经取得证书的受训者认为,培训机构的这种做法无疑会使证书的含金量下跌,除了感到不公平外,也表示无奈,“中国考了几千年的试,TOFEL、GRE可以考满分,PMP保过并不希罕”。不过大家都知道,“没有实战经验,仅仅拿了证书也毫无价值”;“为了证书而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就企业角度而言,培训的最大问题是:培训只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浅层次的问题。而项目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不是培训可以解决的。西方的项目管理理论,在中国同样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存在于大多数中国企业中的职能型组织架构、对PMO建设的忽视、以及运作型的管理模式,无疑成为完美实施项目管理理论的三大客观阻碍。

  阻碍一:职能型组织架构。国内大多数企业均是职能型的组织架构,和PMBOK推行的组织架构有差距,然而企业难以采取把组织架构“推倒重来”的做法。有些企业曾试图转变为项目型企业,但是项目型企业对资源值的要求相当高,会使企业成本迅速膨胀,而人们并没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成本的膨胀会带来较大的收益回报。

  职能型组织架构还导致项目经理授权不足。项目经理的权限有所限制,手下的人双重汇报,甚至更多汇报给职能经理,导致项目经理对下属的控制能力比较弱。

  阻碍二:对PMO建设的忽视。谈及项目管理,如何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PMO,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应该是企业高层首要考虑的问题,而这恰恰也是正在被大多数管理者忽略的一个问题。有人经典地将其概括为:“只有企业管理,没有项目管理。”对公司上层来讲,不应仅把关注力聚焦在个人培训方面,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在企业层面上的内部机制建设,实施PMBOK理论的环境建设。

  比如,在服务型项目中,被大多数中国企业所抱怨的服务对象,莫过于较为“强势”的中国通信行业,而惠普、IBM却做出了很好的业绩。有方法,有体系地去做和‘游击队式’的做法,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我们缺少的,除了做服务项目的职业态度外,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们很多企业高层惯用的做法是派人出去参加项目管理培训,然后就期待着受过培训的人能为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这种做法除了使个人增加了点见识外,对企业并无大用。而PMO的建设,首先需要一个高层领导或者一个项目管理部门,其次要有流程制度,要有人才培育,要有意识的松动,要有软、硬技能的培养,要有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大家做事的方式。

  阻碍三:运作型的管理模式。项目与运作这两种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了迥然不同的发展速度。微软,典型的项目型企业,从创办之初,便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从MSDOS发展到Windows2000,从而造就了世界上年轻的首富;IBM,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在美国开始了从运作型向项目型的转换,现在70%的管理者都是项目型经理人,而当它把个人电脑事业部卖给联想以后,这个伟大的企业已然彻底完成了由运作型到项目型的管理模式转变。

  而对于处在世界产业链末端的中国企业,多年来“吃人吃剩下的”,加之人力资本廉价,导致了大部分企业长期做大规模的运作。如何用项目管理的方式给企业带来创新,带来效益,带来跳跃,需要中国经理人认真地思考。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