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目管理的一点体会

发表于:2014-05-29来源:博客园作者:enno点击数: 标签:
项目管理是让项目活动中相互竞争的各类制约因素:质量、进度、资源、风险等取得平衡的艺术,同时也是平衡项目干系人的各种需要、关注和期望,带领不同的人朝着相同目标迈进的

  “1人100个月完成的项目,不是100个人1个月就可以完成。”

  项目管理是让项目活动中相互竞争的各类制约因素:质量、进度、资源、风险等取得平衡的艺术,同时也是平衡项目干系人的各种需要、关注和期望,带领不同的人朝着相同目标迈进的领导艺术。

  成功的项目管理可以简单理解为:按时、在预算内+满足产品需求+满足质量需求地完成项目。

  以下是我对项目管理的一点体会记录。

  需求等级

  视觉 A:图片没有分享功能吗?

  技术 K:图片有链接转发分享、微博或邮件形式分享等多种分享,全部开发的话需要推延时间表。

  策划 D:图片只做预览、下载已经足够了,暂时不做分享。

  交互 E:如果我们的用户是基于邮箱用户,图片的邮件分享还是建议做。

  … …

  如果在前期产品需求文档中没有明确定义每个需求的优先等级,或者说项目成员对需求的优先等级没有明确的意识,可能类似的争论会时常发生在项目成员之间,每个人会基于自己对产品目标的理解来考虑这个需求是否要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而产生分歧,因而增加项目推进的阻力。

  所以在前期产品需求文档中,必须明确定义出每个需求的优先等级,需求的粒度可细化到每个大功能下的子功能需求,如:图片分享功能的转发链接分享、邮件形式分享这样的子功能需求。等级的划分依赖于前期的用户需求调研、产品的预定目标、开发成本、运营计划等;

  一般的需求等级划分:

  P0 - Must have: 如果缺失,产品不能发布

  P1 - Should have: 如果缺失,产品能发布,但不能达到预定目标(功能/性能)

  P2 - Nice to have: 做了则更好

  P3 - Neutral: 对产品没有明显的好处,用户不在意

  … …

  每个需求的优先等级确定之后,产品经理根据产品预定目标、开发成本、运营计划等来定义一个等级分界线,高于或等于这个等级分界线的需求在本期开发,部分根据成本、运营计划等因素调整到下期开发,而低于这个等级分界线的需求则只会在下期开发,这样让全体项目成员对本期要做的需求达成共识。

  需求等级的实际应用:

  WBS各工作包Triage的参考基准之一;Triage即确定需求任务是否要做,是否要现在做的一个共同决策过程;在Triage的过程中,任务owner对自己的任务以及其他人的任务有更全局的认识。

  Bug的Triage的参考标准参考基准之一(也是zero bug *注1 和code freeze *注2 时间节点计算的参考基准之一);Triage即确定测试中的Bug是否要修,是否要现在修;如:在功能开发期间,P0、P1、P2及以上的Bug都要修;当进入接口冻结期后,只有P0、P1normal及以上的Bug才允许修,以保证优先的Bug问题更快地被解决。

  *注1 Zero Bug:当前不存在active bug,或不存在高优先级或特别严重的bug

  *注2 Code Freeze:除高优先级或特别严重的bug外,代码冻结不再接受提交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技术 K:相片上传的界面还没有搭建好吗?这部分我们需要先做起来。

  前端 J:视觉设计师没有完成呢!

  视觉 A:我在做相片的展示页面,还没有做到相片上传。

  … …

  项目各成员对自己需要负责的任务粒度细分不到位,每个任务的交付时间点不够明确,对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也不够清晰,造成项目推进中的协作成本提高,项目时间预估准确率不高,项目控制的风险增加;

  因此在产品需求文档确认之后,必须做工作分解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即把需求分解成较小的、易于管理的工作包。一般的工作包是最小的“可交付成果”。工作包必须详细到可以对该工作包进行估算(成本和工时)、安排进度、分配负责人员或组织。

  项目经理、项目成员和所有参与项目的职能主管都应该参与WBS工作,根据项目规模情况,可以由项目经理或各模块主策划来组织。组织方负责召集有关人员,集体讨论所有项目工作,确定项目工作分解的方式后,各职能方提交各自的WBS,汇总后画出WBS的层次结构图。结构图中应包括每个工作包名称(内容定义)、指派人员名称、所需工时、可能的依赖关系等;

原文转自:http://kb.cnblogs.com/page/1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