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塑造:(五)活跃和混乱、严谨和死板
发表于:2008-01-28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过程塑造
软件工程 需要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求得权衡,科学的一面包括了软件开发规范、准则、实践、过程、方法;而艺术的一面则囊括了人员的激励、协调,组织的设计等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审视我们的规则、过程、方法,它们是否能够发挥出人的创新性?或是它是否足以约束人
软件工程需要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求得权衡,科学的一面包括了软件开发规范、准则、实践、过程、方法;而艺术的一面则囊括了人员的激励、协调,组织的设计等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审视我们的规则、过程、方法,它们是否能够发挥出人的创新性?或是它是否足以约束人的行为?
意图对开发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是必要的,但同时却限制了开发人员的创意。我们如何在这两的极端之间取得平衡呢?
示例成达公司在以往的项目开发中,一般都不限制开发人员的行为――公司中开发人员都有各自的编码习惯,使用不同的开发工具,更不用说遵循什么开发过程了。因此一旦有人员离职,接手的人员往往都需要花费大力气来熟悉原先的系统,因为原先的人员几乎没有留下文档,或是仅有一些旧的、不能使用的文档。公司中也有软件人员向管理者提出过这方面的建议。但是由于软件开发并不是公司的主要盈利机构,公司不太注重这件事。因此这种情况就一直保持下去。由于公司中的软件人员大多数都有着多年的开发经验,所以日常的运作也算是基本正常。从今年开始,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经营策略的改变,公司换了一位老总,新老总对软件部门非常重视,并投入资金,为软件部分引入了一套严格的规定,制定了统一的编码规则、开发环境,严格的作息制度、汇报机制。有位员工这样形容新过程,"就差没有制定上洗手间的时间了"。过程实施以来,员工怨声不断,由于个人原先熟悉的开发方式被打破,软件开发速度大大降低。客户的投诉也明显增加,甚至出现了项目中止的情况。过程实施6个月之后,发生了3位资深的开发人员离职的事件。最后,管理层不得不废除新过程,回到原先的开发方式上去。
上下文开发过程有两种极端。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两种情况,你更愿意在哪一种环境中工作。
项目组的三个程序员分别开发项目的三个模块。
需求仅仅持续了3天的时间。原定计划是1周,但是因为项目甲方人手紧缺,调走了需求调研的领域专家。三个程序员闷头开发,彼此隔绝。每位程序员都有自己的类库和开发包。没有文档,没有
测试用例。突然,程序员甲喊道,"昨天我放在这里的需求说明书呢?就是那张上头有脚印的打印纸。"界面开发一半之后,用户发现似乎不同模块的界面相差极大,按钮的位置、菜单风格、窗口布局,没有一处相同的。更为糟糕的是,似乎程序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又错了。
程序员乙正在嘀嘀咕咕的修改他的代码,因为架构师在检查了他的代码之后,指出了100多处和标准规则不一致的地方。包括变量命名、注释规则等等。"烦死了!"程序员丙伸了个懒腰,他正在修饰他的设计类图。上次也是这样,模型已经画的尽善尽美了,结果又因为设计发生变化不得不重来一次。看来今天有没什么时间写代码了。项目经理正在审查昨天各个开发小组提交上来的文档,"这几份文档的格式都有问题!"他皱了皱眉头,看来在下午的例会上,他还要着重强调统一规格的问题。
问题可以看到,上述的两种情形正是我们的模式名称的后半部分所描述的:混乱和死板。那么,我们如何达成模式名称的前半部分-活跃而且严谨呢?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