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搞定数据访问层[续]

发表于:2007-06-30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
数据库 表 Tbl_Teacher 数据字段名称 类型 说明 teaID Int 自动编号 teaCode Char(20) 教师员工号 teaName Nchar(10) ? teaGender Bit ? teaNation Nchar(6) ? teaAge TinyInt ? Tbl_Student 数据字段名称 类型 说明 stuID Int 自动编号 stuCode Char(20) 学
数据库

Tbl_Teacher

数据字段名称
类型
说明

teaID
Int
自动编号

teaCode
Char(20)
教师员工号

teaName
Nchar(10)
?

teaGender
Bit
?

teaNation
Nchar(6)
?

teaAge
TinyInt
?




Tbl_Student

数据字段名称
类型
说明

stuID
Int
自动编号

stuCode
Char(20)
学生证号

stuTeacherCode
Char(20)
班主任的员工号

stuName
Nchar(10)
姓名

stuGender
Bit
性别

stuNation
Nchar(6)
民族

stuAge
TinyInt
年龄

stuClassID
Int
班级的ID




用以描述这两张表的XML文件,该XML文件存放的是这两种表的结构信息

假设该文件的名称位? DB.XML

Tbl_Teacher

Name
DBName
Type
Seed
Key

ID
teaID
Integer
1
1

Code
teaCode
String
0
0

Name
teaName
String
0
0

Gender
teaGender
Boolean
0
0

Nation
teaNation
String
0
0

Age
teaAge
Integer
0
0




Tbl_Student

Name
DBName
Type
Seed
Key

ID
stuID
Integer
1
1

Code
stuCode
String
0
0

TeacherCode
stuTeacherCode
String
0
0

Name
stuName
String
0
0

Gender
stuGender
Boolean
0
0

Nation
stuNation
String
0
0

Age
stuAge
Integer
0
0

ClassID
stuClassID
Integer
0
0




必须的类

clsSQLHelper:微软的数据访问辅助类

clsSQLBuilder:根据配置文件生成相应SQL语句的类 见轻松搞定数据访问层[续1]

clsDataA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essOper:所以操作类的父类,提供通用的数据操作方法 见轻松搞定数据访问层[续2]

clsDataAccess:暂时没有什么用



数据类和访问类

实体类clsTeacher 的属性(Property),与数据库字段一一对应

Property ID as Integer

Property Code as String

Property Name as String

Property Gender as Boolean

Property Nation as string

Property Age as integer





实体类clsStudent

Property ID as Integer

Property Code as String

Property TeacherCode as String

Property Name as string

Property Gender as Boolean

Property Nation as string

Property Age as Integer

Property ClassID as Integer


注意:上面两个类的具体代码就不用写了吧




访问类clsTeacherOper 从 clsDataAccessOper 继承

Public class clsTeacherOper

Public Function getAll() as ArrayList

Return clsDataAccessOper.Select((New clsTeacher).GetType)

End Function

Public Function getTeacherByCode(Code as string) as clsTeacher

sDataAccessOper.SelectKeys("Code") = Code

Return clsDataAccessOper.Select((New clsTeacher).GetType).Item(0)

End Function

@#以下方法类似,实现的是一些如 getXXX by YYY 的查询

@#据操作如添加/删除/修改全部从 clsDataAccessOper 中继承

@#这里的查询方法都可以用 clsDataAccessOper.SelectKeys(“”)=… 实现

@#只是为了提供更友好的接口,如果你时间紧迫可以把

@# clsDataAccessOper.SelectKeys/Select 方法提交给逻辑层或表示层的程序员

End Class

访问类 clsStudentOper从 clsDataAccessOper 继承

(同 clsTeacherOper 类)




上篇<<轻松搞定数据访问层>>文章有人说我代码太少,看不懂。其实我只想说明一下道理。

现在,我贴出 clsSQLBuilder clsDataAccessOper 这两个核心类的全部代码。这也只是想更明白的说清楚道理。这两个类还是第一版本,代码质量不是很高,一些异常没有抛出.只是实现了一些功能。

顺便提到的是,实体类可以通过数据库脚本生成,这个工具当然是要自己写的了。工具很简单,两三百行就可以搞定。还有那个数据库结构信息的XML文件自己写也很麻烦,所以也可以写一个自动生成它的工具。

这都不是这个文章讨论的重点,这里就不介绍怎样才能生成那些模样几乎相同的代码了。




这种数据访问方法的优点在于:

如果你的数据库有变动,比如说tbl_Teahcer 表加了一个字段职称(teaTitle),那么你只需要在 clsTeacher 表里加一个属性 Property Title,然后在 DB.XML 文件中的 tblTeacher 里加一条记录 Title|teaTitle|String|0|0就可以了。

编码速度快,除了这两个核心类,数据实体类可以自动生成,访问类也只是简单的写一些查询方法.

不用写SQL语句。





使用方法举例:

添加一个教师

Dim newTeacher as New clsTeacher

With newTeahcer

‘ 此处如果有ID的赋值,将被忽略,因为是自动增加值。见 clsSQLBuilder

.Name=”Haha”

.Code=”2001”

.Gender=True



End With

clsTeacherOper.Add(newTeacher)


添加一个学生

Dim newStudent as new clsStudent

With newStudent

.Name=”Tom”

.Gender=True

.TeacherCode=”2001”



End with

clsStudentOper.Add(newStudent)



更新删除类似(这里就不举例了)。

现在再就添加一个教师的程序流程大概介绍一下。

当执行 clsTeacherOper.Add(newTeancher) 后,clsDataAccessOper.Add 会把 newTeacher继续传递给 clsSQLBuilder.Add() 方法,在这个方法里,clsSQLBuilder首先取得该对象的类型

在这里是 “clsTeacher” 这个类型字符串和 DB.XML 文件中 tblTeacher 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里是去掉前缀 cls,加上前缀 tbl.你也可以用其它更灵活的方法,如:把映射关系记录到文件中.

然后遍历DB.xml文件中的tblTeacher 表的所有行,其中用到反射方法,以 在知道对象属性名称的情况下取得该属性的值(这其中我也波折了一下,开始用 InvokeMember调用,好麻烦.最后发现竟然有一个 CallByName的方法,用起来特简单.其实它也是封装了InvokeMember,).最终生成这样的SQL语句返回.

Insert Into tblTeacher(Name,Code,Gender…) values (‘Haha’,’2001’,1…)

(有几点要注意,在Add/Delete/Update不同的操作方法里面,对数据表字段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添加时,不能对自动编号ID赋值,所以上面的SQL语句就没有ID字段.这里我只用了Seek和Key的字段属性,其实还可以添加其它属性,如数字型的最大值,字符型验证的正则表达式.以在clsSQLBuilder中完成数据验证操作)

最后clsDataAccessOper.Add 方法用这个SQL语句连接数据库,进行操作.

clsDataAccessOper和clsSQLBuilder我就不详细解说了.代码都贴出来了,自己看吧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