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公司邮件公布的股权转让价是2美元,第二年就涨成了7美元;2012年11月,俄罗斯一家投资机构通过阿里购买员工股权,每股13.5美金;2013年11月,每股交易价格已达33美金。
在阿里巴巴,所有股权持有人必须经过公司确认批准才能交易股权。同时阿里巴巴还有“优先回购权”,即员工向阿里申请交易股票时,阿里有权按同等价格优先回收。但有时外部价格往往更高,这对于阿里巴巴员工来说具有更大的诱惑。在2014年阿里确定赴美上市后,内部交易市场的股价基本在56美元以上,但到了7月上旬,外部价格最高时炒到了80美元。
根据阿里巴巴提交给SEC的文件,1999年创立以来,阿里已经以股票期权和其它股权奖励的形式,向现任和前任员工总计发放了26.7%股份。按照阿里9月16日更新的IPO发行指导价66-68美元的中间值计算,阿里巴巴参考市值超过1600亿美元,那么,阿里巴巴此次IPO可为员工带来近430亿美元的财富,这可能超过以往任何一家成功IPO的国内企业。
阿里巴巴曾在第一版招股书中就表示,他们对此次IPO可能为其持股员工带来巨额财富感到担忧,“我们可能很难保留或再激励这部分员工,这些新财富将影响他们作出是否继续留在公司的决定。”事实看来,阿里的担忧的情况正在发生。
“但你要说因为同事们因为无后顾之忧了都想辞职了,也不尽然。”一位阿里巴巴前员工还表示。他曾是李妍的同事,最近刚从阿里巴巴离开,手里的股票并不多,他现在更想去外面接触更多的互联网模式。
从这个角度看,在阿里巴巴这样规模的企业中,很多人离开是为了创业。“因为阿里巴巴它本来就培养了一批有狼性、乐享创业的人。”王毅说。当然,他也承认阿里股票带来的收益让他感觉“如虎添翼”。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上市前后大量员工流失,几乎是那些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所要面对的共同挑战。
2012年5月Facebook上市前后,也发生了大批员工离职的情况,包括CTO在内的多位公司高管,都在下半年离开了公司;在谷歌上市三年后,其300个初创员工已经流失了100多个,《旧金山纪事报》曾报道,这些人可能开始了新的挑战,也可能跑到地中海的游艇中开始享受余下的人生;斯坦福大学教授Shai Bernstein在追踪近2000家科技公司上市后也发现,在IPO后这些公司普遍会流失掉很多员工。
“互联网公司IPO离职潮” 看起来就像一个魔咒。
阿里也想过办法。与大多数向员工发放股票的公司一样,股票在上市前均以期权形式发放,四年才能拿满。
在员工行权时,不仅要付“行权成本”(即按照施权价将期权购买成股票所付的费用),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税法规定,如果当月来自股票价值的“个人所得”超过8万,缴纳税款的比例将高达45%。这对于许多只是将期权转为股票的员工来说,一时还无力负担。
所以阿里集团还与银行合作,为员工提供低息或免息的“个人所得税贷款”。这既是体恤员工的方法,又是挽留员工的手段。但如果员工提出辞职,需要先把贷款交清,这也使得不少员工因为股票还没变现,无法还贷,必须留在公司。
“这是价值观问题,解决的根本还是文化”,一位阿里集团的公关私下这样表示,比如阿里巴巴多年来一直在教导员工如何管理IPO带来的巨额财富。“刚进阿里,就在多次培训中被‘洗脑’,钱多不一定是好事,最重要的是你掌控那么多钱的能力”,郑尹的话证实了这位公关的说法。
作为阿里巴巴公司最早一批的老员工,李想也认为阿里最厉害的确实就是文化,比如拼搏、正视财富等等。他们离开了这么多年,还在秉承着这些价值观在做事。
刚卖掉手中30%股票的王毅说,他特别看好上市后的阿里,他甚至之前还从别人手中又买了些股回来。如果不是公司需要周转,他现在一股都不打算卖。
当然,阿里巴巴还有很多年轻人。 “别人的离开对我个人影响不大,我们还是有很多可干的。在阿里只要能适应这么大强度,能扛住多呆几年,钱不是问题,前景很远大。大家都这么觉得。”4月份刚加入淘宝的一位阿里新员工说。
数年前,某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节目,街采了很多人,问了同样的问题:“假如你彩票中了500万,你会怎么花?”结果被访者多数都一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花。
原文转自:http://www.cb.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1&id=1085033&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