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CEO卫哲引咎辞职并非因为客户欺诈

发表于:2011-05-03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阿里巴巴蒂姆库克
阿里巴巴公司CEO卫哲辞职了。按阿里巴巴公司讲的故事:因为有买家投诉商户欺诈,而管理层要负责,故卫哲主动请辞,马云虽痛照允。这看起来不像是有问题要解决,更像一段佳话。 对于这段“佳话”,人们普遍存在于心里的疑问是:网购欺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阿里巴巴公司CEO卫哲辞职了。按阿里巴巴公司讲的故事:因为有买家投诉商户欺诈,而管理层要负责,故卫哲主动请辞,马云虽痛照允。这看起来不像是有问题要解决,更像一段佳话。

  对于这段“佳话”,人们普遍存在于心里的疑问是:网购欺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尤其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被央视曝光都已经很久了,何以今天突然要以卫哲辞职为由头来监管此事呢?更何况接替卫哲的,正是淘宝的负责人。

  据作者所知,其实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对于卫哲的不满已经很久了,根本不在于欺诈一事。原因就在于现在电子商务进入了春天,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卫哲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并没有令作为领导者的阿里巴巴B2B部门(也就是上市部门),跑得足够快。

  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是在1999年,在当时,人们都搞不懂阿里巴巴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这证明这个公司有足够的创新性。马云其实是创建了一个网上的大市场,这使得跨国贸易变得非常简单和直接。人人都可以去上面买卖东西。这使得阿里巴巴的生意足够好,因为大市场减除了很多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并且增加了它们的交易量,这使很多人都赚到了钱。

  不过任何生意都是有其时限性的。马云想出这个主意的时候,可能对手还不多,而且阿里巴巴筹到了钱,走得很快,所以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较竞争对手都有优势。但是到卫哲任职阿里巴巴的时候,其实阿里巴巴的外贸大市场生意已经受到了足够多的挑战。

  挑战的核心在于其生意的核心已经被无数人看破了,这种服务又不能有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各种竞争对手纷至沓来。有一次作者到宁波参加一个电子商务的会议,数数参会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倒比参会的用户还要多,仅仅广告牌就有三十多家。不消说,这些服务商未必都真能赚钱。但它们还是会有效地拉走阿里巴巴的顾客,而阿里巴巴的反应,我们也看到了,那就是降价竞争,把服务费的水平降了一半。

  阿里巴巴要降价,其实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一个公司要降价,通常情况下都是万般无奈的,这说明公司的创新已经不足了,而且服务也被人诟病。有相当一批顾客已经被伤了感情,而且开始有分流的迹象,它只有靠价格低过别人才有可能留住顾客。

  这肯定已经引起了公司内部的矛盾。就阿里巴巴而言,最早生意好的时候,它还只有几千人,现在面对激烈竞争,公司倒发展成了两万多人的规模。两万多人要发起薪来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一人3000元的话都要近一个亿。大开支碰上生意跟不上,矛盾当然会来。

  大公司与小公司在任何市场上竞争,没有足够的创新是一定要吃亏的。因为大公司的人数多、成本高,尤其是效率低下。如果不是靠小公司想不出来或想出来也做不到的创新维持,那大公司就一定会被小公司一点点蚕食掉市场份额。简单地说,阿里巴巴原来是独食这个市场,而现在增加了数百上千个小型服务商,就算一个公司服务一个顾客,也拉走了阿里巴巴很多客人了。各个地方政府都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小型服务商基本都可以争取到免房租、补贴这样的政策。它们要活下来,比阿里巴巴容易多了。

  因此就算阿里巴巴的员工这两年不是眼睛长在额头上,顾客也会因贪图小便宜而去其他地方的,更何况这帮小年轻现在被宠坏了,说到他们的顾客就是“土老板”、“土老板”的叫。

  因此自从阿里巴巴有名以来,做软件,输得关门;做雅虎,起不来;不过空炮还是乱放,一会儿做媒体,一会儿做银行,现在又要做物流。甚至马云自己也被这种神话搞晕了,跟着一个叫李一的道人去悟什么道去了。这些不证明他们是一拨晕菜的人,又能证明什么?

  不过,此时从阿里巴巴的报表上,还看不到公司的问题,因为开始在网上做生意的人数还会上升,所以阿里巴巴公司还能从市场新增的蛋糕里切到更大的一块。只是公司的管理层已经明白,公司对顾客的吸引力已经在下降了,市场份额也要保不住了。

  责任是谁的呢?按我看,也未必全是卫哲的。卫哲当然要负很大的责。他去阿里巴巴的时候拿了很大的股份,证明当时他夸下了海口。只是上任四年多来,他没有证明自己有翻江倒海的能力,而是只能跟在马云后面吹吹牛,说两句好话而已。不过卫哲这几年更多扮演的是一个小开角色。无用,倒也不会坏事,几年来马云把公司规模搞得那么大,倒是要负很大的责任。作为一个公司的最高负责人,马云不知道员工们到阿里巴巴来是要吃饭、买房的吗?

  有趣的是,马云关于电子商务诚信的论述并没有错。不过,他和卫哲其实心里都明白,卫哲辞职并不是因为客户欺诈,至少并不完全是因为欺诈事件。试图以一个并不怎么诚信的事件来推动互联网诚信,这是卫哲辞职事件的核心。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内总是喜欢把公司分成“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这其实是有大害而无一利的。作为投资者,对于这种形势下的所谓“新兴产业公司”,也自然要多加小心才是。产业确有新兴,不过竞争却是一律,唯其新兴,竞争者才会更多。有朋友说,投资了阿里巴巴的股票,后来亏了。其实他就是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如果能把竞争看明白,自然是更愿意投资经过惨烈竞争而屹立不倒的公司,那样更可靠。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