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性能测试的本质(2)

发表于:2013-08-16来源:Csdn作者:fnngj点击数: 标签:性能测试
1. 把daemon的log级别改为de bug (log_level从2改到5)之后,性能下降了差不多一半。 2. 关掉一个cache选项 3. 打开keepalive选项 4. 打开DNS反向查询 ..... 上面都是些细

  1. 把daemon的log级别改为debug (log_level从2改到5)之后,性能下降了差不多一半。

  2. 关掉一个cache选项

  3. 打开keepalive选项

  4. 打开DNS反向查询

  .....

  上面都是些细枝末节的设置,一个配置项而已,藏在DB的某张表或者某个ini里面。但是改变之后,得到的性能结果可能大不相同。这些都是否改变了我们以往的看法。

  Scott Barber(性能测试方面的专家)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讨论了这个话题。

  “Macro- and Micro-tests, macro strategies and micro-plans, macro-level application usage and micro-level usage implementation details, macro-level result summaries for executives and micro-level test results for developers... it sounds like a day in the life of a performance tester to me.”

  摘自他为Software Test & Performance杂志写的一个系列文章,叫做Peak Performance,其中的2006年9月的一期,文章名是 Macro to Micro And Back Again Macro to Micro And Back Again,嗯,很好的诠释。

  亚里士多德说世上的道理不是被讲一遍两遍而是成千上万遍,是的,因为Weinberg也讲了一遍,就在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里面。请原谅我再次引用他的话,粉丝嘛。“Although it's necessary to have an overview of the problem, the big picture often turns on one critical detail.”

  critical detail, 对,就是这个term。其实不光是这里说的测试,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一样,不是要不要关心细节,而是它是否critical。

  那么,怎么区分一个细节是不是critical或者怎样找到critical的detail呢?

  嗯...,这是个好问题,不过不好意思这个不是这里要讨论的范畴。

  所以,你还认为性能测试只是学习如何使用性能工具么?它需要一个长期的个技术的积累,我们的路还很长。也许,我讲的不够本质,但性能测试这个领域,看到太多的新手在整天问工具的使用,学会了工具的使用就大言“我会(精通)性能测试!”。太多的公司叫新手的做性能测试,环境神马的也不提供,你找个工具对软件加压一下吧!哎~!这未免是太贬低“软件性能测试”了。

原文转自:http://blog.csdn.net/fnngj/article/details/8597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