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常考面试题-软件测试面试宝典(5)
发表于:2019-07-24来源:CSDN作者:MJ813点击数:
标签:面试题
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
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错误猜测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 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 0 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 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因果图方法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正交表分析法
有时候,可能因为大量的参数的组合而引起测试用例数量上的激增,同时,这些测试用例并没有明显的优先级上的差距,而测试人员又无法完成这么多数量的测试,就可以通过正交表来进行缩减一些用例,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用例覆盖尽量大的范围的可能性。
场景分析方法
指根据用户场景来模拟用户的操作步骤,这个比较类似因果图,但是可能执行的深度和可行性更好。
状态图法
通过输入条件和系统需求说明得到被测系统的所有状态,通过输入条件和状态得出输出条件;通过输入条件、输出条件和状态得出被测系统的测试用例。
23.详细的描述一个测试活动完整的过程。
答案:(供参考,本答案主要是瀑布模型的做法)
-
项目经理通过和客户的交流,完成需求文档
-
由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共同完成需求文档的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需求描述不清楚的地方和可能有明显冲突或者无法实现的功能的地方。
-
项目经理通过综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客户的意见,完成项目计划。然后 SQA 进入项目,开始进行统计和跟踪
-
开发人员根据需求文档完成需求分析文档,测试人员进行评审,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有遗漏或者双方理解不同的地方。
-
测试人员完成测试计划文档,测试计划包括的内容上面有描述。
-
测试人员根据修改好的需求分析文档开始写测试用例,同时开发人员完成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此两份文档成为测试人员撰写测试用例的补充材料。
-
测试用例完成后,测试和开发需要进行评审。
-
测试人员搭建环境
-
开发人员提交第一个版本,可能存在未完成功能,需要说明。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发现 BUG后提交给 BugZilla。
-
开发提交第二个版本,包括 Bug Fix 以及增加了部分功能,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重复上面的工作,一般是 3-4 个版本后 BUG 数量减少,达到出货的要求。
-
如果有客户反馈的问题,需要测试人员协助重现并重新测试。
24.BUG 管理工具的跟踪过程
用 BugZilla 为例子
测试人员发现了 BUG,提交到
bugzilla/' target='_blank'>
Bugzilla 中,状态为 new,BUG 的接受者为开发接口人员
开发接口将 BUG 分配给相关的模块的开发人员,状态修改为已分配,开发人员和测试确认BUG,如果是本人的 BUG,则设置为接收;如果是别的开发人员的问题,则转发出去,由下一个开发人员来进行此行为;如果认为不是问题,则需要大家讨论并确认后,拒绝这个 BUG,
原文转自:https://blog.csdn.net/mj813/article/details/5245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