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 IT 专业教育的反馈(2)

发表于:2013-05-07来源:SoftwareTeacher作者:SoftwareTeacher点击数: 标签:教育
在软件学院里,怎么教创新? 除了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之外,学校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 - 允许学生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 我不用重复爱迪生

  在软件学院里,怎么教创新? 除了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之外,学校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 -

  允许学生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

  我不用重复爱迪生经过几千次失败才发明可以实用的电灯的故事了,创新不是公式推导,不是一旦学好例题,就能模仿炮制的解题方法。 要给同学们试验和失败的机会。 有人问 - 学生失败了,课程怎么给分呢? 如果同学们能够认真总结经验。同样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分数。 这些同学真正到了工作中, 以前失败经验教训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创新。我在给学生上《软件工程》课程的时候的评分标准大致是:

  有创新的想法,并成功实现,优。

  有创新的想法,但是失败了,能认真总结,优。

  无创新的想法,能成功地实现平庸的计划。 良好。

  一些关于创新的博客:

  创新 - 王屋村的魔方们

  IT 行业的创新 - 创新的迷思

  清一色

  一方面,计算机系和软件学院的各年级学生年龄一样,背景一样。 老师像种庄稼一样,一茬一茬的播种和收割。每次课程和作业,同学们都是从头开始。大家懂得一样多, 大家都是理工科学生的思维。

  一些软件学院收了双证的学生后,情况好了一些,毕竟有一些别的行业,别的经历的同学进来了。这些人组成的团队能互相取长补短,对学生们很有帮助。 我建议要尽量打破 “清一色” 的配置模式, 很多学校有 “工业设计” 等设计类专业,“经济管理”等管理类专业,他们其实可以在学校里就和软件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 做项目, 拿学分。

  三文鱼模型

  很多学生在学校里认真学习了很多软件知识,在同学中间也很牛的样子,于是他们踌躇满志地毕业了。 但是到了工作单位,他们发现项目组中老中青,各种背景的人都有。 没有人请自己从头设计全新的软件, 自己得从读别人的代码,维护软件系统上手。 我在《移山之道》 这本书里写过 “三文鱼模型”:

  软件学院的小慧老师对阿超抱怨,软件工程这门课看似容易,实际太难教。

  小慧说:我是按照经典的瀑布模型来讲课的,本来以为会是高屋建瓴,一泻千里,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1. 需求分析:学生们都不懂企业的需求是什么,上课睡觉。

  2. 设计阶段:学生们画了许多 UML 图,用设计工具画了各种形状的图形,仅此而已。

  3. 实现阶段: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UML 图早已经扔到一边。

  4. 稳定阶段:学生们中十分之一的人开始写代码,其他人不知道在干什么.代码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工作,所有设计过的种种黑箱和白箱测试都无从开始。

  5. 发布阶段:这个阶段只有一天时间,就是最后检查的那一天,同时还有人在调试程序.

  6. 维护阶段:课程结束了,同学们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维护,放假了!

  最后大部分同学们都说自己根本没学到什么本事,然后下个学期,新的一批学生进来重复这一过程。。。

  阿超沉吟半晌,说,事实上,一个软件工程师在现实世界中的职业发展好像和瀑布相反:

  1. 毕业进入公司,开始维护一些已有的软件(维护阶段)

  2. 能够在项目中改一些bug,然后发布小规模的更新版本 (稳定/发布阶段)

  3. 负责重写一个小小的模块,没有文档,写很多代码(实现阶段)

  如果做得还可以, 就会进入下一阶段:

  4. 有机会设计比较大的模块,自己写一些文档 (设计阶段)

  过了很长时间,才发展到下面这个阶段…

  5. 有机会去和用户谈新的项目 (需求分析)

  那软件工程的课程能否也像这样安排? 可以试一试这样的流程:

  1. 开始维护以前同学开发出来的程序,理解程序。

  2. 找bug,改bug,重构小部分代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 一部分同学可以开发测试用例

  4. 在现有版本的基础上做增量开发

  a) 理解需求 (这个时候理解了客户需求是什么)

  b) 设计

  c) 开发

  d) 回归测试 (用到上面开发的测试用例来保证软件质量)

  小慧问:那这是什么模型?

  阿超说:嗯,看起来像是从瀑布下方一步一步上溯到源头,不妨叫“大马哈鱼洄游模型” , 或者简称“三文鱼模型”

  我们在学校里,不妨多实验一些不同的模型和学习方法。

  参观学习

  很多学校貌似也很重视和业界交流, 他们的领导经常去世界高水平的学校和公司考察。 参观, 感慨, 吃饭, 合影, 回国 … 又参观, 感慨, …

  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看下面的两则笑话:

  http://sports.sina.com.cn/c/2011-10-27/08005804467.shtml

  前日本足协主席川渊三郎这样说,在他的记忆中,中国足协几乎每年都会派考察团到日本学习。 至于效果,他直言不讳:“这么多次考察,都白来了,中国足球没有任何提高。”

  还有日本足坛人士提到:你们总是喜欢强调“国情”,当然我们也很理解,毕竟大家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但这绝对不是理由,也不应该老挂在嘴边。

  王屋村的果冻到阿超家, 说是找一个东西, 阿超帮他找了半天, 无果。 最后两人都累了, 阿超请果冻吃了炸酱面。

  阿超问: 你想想, 东西到底是在哪里丢的?

  答: 很可能在我自己家里。

  问: 那为什么来我家找?

  答: 我家没灯, 你这儿有灯, 亮堂!

  期望

  很多人都对学校有各种期望, 我也有过期望, 希望 (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0/11/27/1889829.html).

  但是, 期望越高, 反而被动, 失望也越大, 就像有人说的 - 上大学, 结果却被大学上了.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话:

  I have never let my schooling interfere with my education.

  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现在好像懂一点了. 人的成长, 成熟, 也许绝大多数都不能只依赖于学校, 去埋怨学校说 - 你为什么没有把我教好?

原文转自: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2/03/227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