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与质量管理
发表于:2009-02-16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
一、CMM的产生 软件能力成熟度(th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 简称CMM)是美国 软件工程 研究所(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缩写为SEI)首先提出的。SEI是美国国防部设立,SEI的任务是提供一系列技术管理方法来提高软件工程水平,保
一、CMM的产生
软件能力成熟度(th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 简称CMM)是美国软件工程研究所(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缩写为SEI)首先提出的。SEI是美国国防部设立,SEI的任务是提供一系列技术管理方法来提高软件工程水平,保证美国防部能够通过成本、进度和质量的预估和改进获得并且支持其精准的软件系统。
任务包含四个目标:
1、 通过对实践和技术(或为未充分应用的技术和实践)的定义、评估和成熟预测,以加快导入和推广高成效的软件工程的实践和技术。
2、 在软件工程和技术转型方面维护一个长期有效的资格认证工作
3、 使工业和政府组织通过自己的直接努力实现软件工程的有规划的改进
4、 促进软件工程持续不断的应用所采纳的优秀标准
二、CMM的管理思想基础
CMM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已有60多年历史的产品质量原理。休哈特(Walter Shewart)在30年代发表了统计质量控制原理,戴明(W.Edwards)和朱兰(Joseph Juran)的关于质量的著作又进一步发展和论证了该原理。实际上,将质量原理变为成熟度框架的思想是克劳斯比(Philip Crosby),他在著作《质量免费》(Quality is Free)中首先提出,他的质量管理成熟度网络描绘了采用质量实践时的5个进化阶段,而该框架后来又由IBM的拉迪斯(Rom Radice)和他的同事们在汉弗莱(Watts Humphrey)指导下进一步改进以适应软件过程的需要。1986年,汉弗莱将此成熟框架带到了SEI并增加了成熟度等级的概念,将这些原理应用于软件开发,发展成为软件过程成熟度框架,形成了当前软件产业界正在使用的框架。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