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之怪相分析

发表于:2009-02-09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cmmiCMMI
90年代中期, CMM 开始传入中国。1999年清华鼎新成为首家通过CMM评估的国内企业,截止2006年底,中国通过 CMMI 正式评估的组织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位居全球第三。CMM在中国推广近10年以来,对于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最近几年
 90年代中期,CMM开始传入中国。1999年清华鼎新成为首家通过CMM评估的国内企业,截止2006年底,中国通过CMMI正式评估的组织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位居全球第三。CMM在中国推广近10年以来,对于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最近几年,CMMI在中国的推广却表现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社会上对于CMMI的评价日趋下滑。笔者试图透析企业通过评估后所表现出的种种怪现象,对中国软件过程的改进起一点警示作用,让这一好的过程改进模型在中国能够落地开花,实效常在。

  怪相之一:证书摆桌面,体系放一边

  2006年笔者曾经在某软件园进行调查,走访过8家通过了CMM评估的软件企业,发现有5家企业将CMM评估证书高高挂在墙上,做过程改进的人员却已不见踪影,基本放弃了该体系的执行。大概这5家企业原本就没有想到要真正去改进过程,只是因为政府对此有补助!

  2000年国务院下发了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鼓励软件企业通过CMM评估。各地政府此后陆续出台了资助政策,软件企业通过评估后,可以从国家的不同部门比如信息产业厅、科技厅、外经贸委等拿到资助。很快就有软件企业为了享受表面上看去是“免费的质量成本”,怀着“政府出钱,我拿证书,不拿白不拿”的心态,突击通过了CMM的评估,于是便出现了“证书摆桌面,体系放一边”的现象。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