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系列2

发表于:2008-10-15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cmmCMM模型能力成熟度
任何一个软件的 开发 、维护和软件组织的发展离不开软件过程,而软件过程经历了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对软件过程进行改进,才能取得最终的成效。CMM就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设计出来的。该模型为了正
任何一个软件的开发、维护和软件组织的发展离不开软件过程,而软件过程经历了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对软件过程进行改进,才能取得最终的成效。CMM就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设计出来的。该模型为了正确和有序地引导软件过程活动的开展,建立一个能够有效地描述和表示的软件过程的改进框架,使其能够对各阶段软件过程的任务和管理起指导作用。该模型一产品质量的概念和软件工程的经验教训为基础,指导企业如何控制开发、维护软件的生产过程和如何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软件过程及管理体系。

(一)、分级标准

    CMM模型描述和分析了软件过程能力的发展程度,确立了一个软件过程成熟程度的分级标准。一方面软件组织利用它可以评估自己当前的过程成熟度,并以此提出严格的软件质量标准和过程改进的方法和策略,通过不断的努力去达到更高的成熟程度。另一方面,该标准也可以作为用户对软件组织的一种评价标准,使之在选择软件开发商时不再是盲目的和无把握的。。  
 
 
    CMM的分级结构可以描述为:

    ①、初始级:软件过程的特点是无秩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软件过程定义几乎处于无章法和步骤可循的状态,软件产品所取得的成功往往依赖于极个别人的努力和机遇。

    ②、可重复级:已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对类似的应用项目,有章可循并能重复以往所取得的成功。

    ③、已定义级:用于管理的和工程的软件过程均已文档化、标准化,并形成了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全部项目均采用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适当修改后的标准软件过程来进行操作。

    ④、以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详细的度量标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定量的认识和控制。

    ⑤、优化级:通过对来自过程、新概念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各种有用信息的定量分析,能够不断地、持续地对促进过程进行改进。

    除第一级外,每一级都设定了一组目标,如果达到了这组目标,则表明达到了这个成熟级别,自然可以向下一级别迈进。CMM体系不主张跨级别的进化。因为从第二级开始,每一个低级别的实现均是高级别实现的基础。

    (二)CMM的主要内容

    CMM为软件企业的过程能力提供了一个阶梯式的进化框架,它采用分层的方式来解释起组成部分,如图2示。在第二至第五个成熟等级中,每个等级包含一个内部结构的概念,关于内部结构详细描述将在下面CMM内部结构的一栏中进行。
 
    每一级向上一级迈进的过程中都有其特定的改进计划,具体情况如下。

    初始级的改进方向是:建立项目过程管理,是使规范化管理,保障项目的承诺;艳进行需求管理方面的工作,建立用户域软件项目之间的沟通,使项目真正反映用户的需求;建立各种软件项目几乎,如软件开发计划、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软件测试计划、风险管理计划及过车改进计划等;积极开展软件质量保证活动(SQA)。

    可重复级的改进方向是:不再按项目制定软件过程,而是总结各种项目的成功经验,使之规则化,把具体经验归纳为权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把改进软件组织的整体软件过程能力的软件过程活动,作为软件开发组织的责任;确定全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把软件工程及管理活动集成到一个稳固确定的软件过程中,从而可以跨项目改进软件过程效果,也可以作为软件过程剪裁的基础;建立软件工程过程小组(SPEG)长期承担评估域调整软件过程的任务,以适应未来软件项目的要求;积累数据,建立组织的软件过程库及软件过程相关的文档;加强培训

    已定义级的改进方向是:着手软件过程的定量分析,已达到定量地控制软件项目过程的效果;通过软件的质量管理达到软件质量的目标。

    已管理级的改进方向是:防范缺陷,不仅在发现了问题能及时改进,而且应采取特定行动防止将来出现这类缺陷;主动进行技术改革管理、标识、选择和评价新技术,是有效的新技术能在开发组织中实施;进行过程变更管理,定义过程改进的目的,经常不断地进行过程改进。

    优化级的改进目方向是:保持持续不断的软件过程改进。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