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软件质量的三重境界

发表于:2011-07-13来源:未知作者:领测软件测试网采编点击数: 标签:软件测试
平时喜欢爬山,对于智者提到的山的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对此,照葫芦划瓢,对质量也划分为三个级别。 第一种境界:见山是山(代码级的质量) 目标:提高代码质量的成熟度; 驱动:如何发现更多的缺陷; 方法

  平时喜欢爬山,对于智者提到的山的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对此,照葫芦划瓢,对质量也划分为三个级别。

  第一种境界:见山是山(代码级的质量)

  目标:提高代码质量的成熟度;

  驱动:如何发现更多的缺陷;

  方法:各种测试方法遍历;

  第二种境界:见山不是山(需求级别的质量)

  目标:提高需求质量的成熟度

  驱动:如何有效的挖掘需求的各种质量属性

  方法:ISO/IEC 9126及QFD质量机能展开

  第三种境界:见山还是山, (产品的市场质量,即产品被市场接受的程度,或受欢迎的程度)

  目标:获得最大化产品市场质量;

  驱动:如何帮助产品获得市场成功;

  方法:产品定位,市场策略,使用质量,后续服务等

  在实际的活动中,我们谈质量不能在真空中,任何时候质量都不能脱离产品,脱离市场而单独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质量是人们愿意购买的程度,这不在局限于产品的稳定程度(代码质量),或完成期望的功能(需求质量),更多的在体现在非功能性,诸如产品的易用性,独特的用户体验等方面,如果能够正确定义产品的市场质量,并通过对需求质量进一步的挖掘和代码质量的粒度分析,这将是质量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并进而为产品的成功推广赢得先机。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成功的产品或服务,都是以一定的市场利润为前提的,一般来说,技术本身是无法赚钱的,必须依托于产品这个载体,没有看到哪个消费者在为一个产品是C,或Jave开发的而愿意付更多的银子,当然需要抛开一些技术专利和培训等个案,基于此,产品成功要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咱不是造上帝,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要追求100%的完美;时刻记住质量是为产品,为市场服务的,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才能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产品的市场质量,取决其的应用范围,特定人群等,诸如游戏,医疗,企业管理和军事领域等软件产品,因用户不同,环境不同,进而对质量的需求也不同,我们若按照同一类标准来要求不同的软件产品,在代码级别上追求极限的可靠性和性能,则项目殆已,这并不是说,追求高可靠性的代码质量有什么问题,只是每种产品质量需求不同,我们需要区分对待。

  Iphone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由此来看其产品的市场质量,产品的定位是用户体验,所有的重点围绕着这个关键点展开,在功能上可以简单,以至于第一代出来时没有Wifi功能,在稳定性上也可以让步,尤其是它那可爱的闹钟让能多人耽误的航班,但并没有阻止人们对的狂热。

  若在今后的质量活动过程中,能够从具体的代码级别的质量中上升到需求质量,并多一点对产品市场质量的关注,帮助企业推出成功的质量的产品,则必将能够让质量的价值最大化,进而实现QA价值的最大化。

  以上个人拙见,欢迎指正。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