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OA的七个关键性问题解答

发表于:2008-10-07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soaSOA关键性问题解答
对于SOA,尤其是像 开发 人员和CIO等仍有若干关键问题需要回答。 Web 服务以及越来越多的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已经在市场上投放了大量广告。两者都可以给企业带来广泛的短期和长期利益。但对于SOA,尤其是像开发人员和CIO等仍
 对于SOA,尤其是像开发人员和CIO等仍有若干关键问题需要回答。

  Web 服务以及越来越多的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已经在市场上投放了大量广告。两者都可以给企业带来广泛的短期和长期利益。但对于SOA,尤其是像开发人员和CIO等仍有若干关键问题需要回答。

  问:SOA的前提是能够使应用程序像服务那样工作。软件如何像服务一样工作呢?

  答:没有SOA,软件包是被编写为独立的(self-contained)软件,即在一个完整的软件包中将许多应用程序功能整合在一起。实现整合应用程序功能的代码通常与功能本身的代码混合在一起。我们将这种方式称作软件设计"单一应用程序"。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更改一部分代码将对使用该代码的代码具有重大影响,这会造成系统的复杂性,并增加维护系统的成本。而且还使重新使用应用程序功能变得较困难,因为这些功能不是为了重新使用而打的包。

  SOA旨在将单个应用程序功能彼此分开,以便这些功能可以单独用作单个的应用程序功能或"组件"。这些组件可以用于在企业内部创建各种其他的应用程序,或者如有需要,对外向合作伙伴公开,以便用于合作伙伴的应用程序。

  "服务"的概念是要使用与实施细节无关的标准化接口来构建这些"组件"。针对一套应用程序服务的Web服务描述语言文档,描述需要作为请求特殊服务(例如,"检查库存"功能可能需要零件数)输入来传输的数据名称和类型,并描述服务响应的细节(它可能返回表示库存中零件数量的一个整数)。

  这些详细信息看上去好像与 Java、C++、COBOL 等中实施的功能相同,因此,服务的请求程序无需知道使用的何种语言,而且可以使用任何语言来编写请求程序。这就使一个平台上的服务可以和为另一个平台编写的应用程序集成。互操作性的关键是请求和响应消息,例如,使用SOAP消息发送,其消息使用 XML 编写代码。

  问:请举例说明 SOA 如何使企业受益。

  答:关键的优势是互操作性,可以使用任何平台之间的功能,而与编程的语言、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类型等等无关。在上述示例中,"检查库存"功能可能已经编写为一个应用程序要求的服务,例如,监控库存并在需要时自动重新定购的服务,但我们后来发现,同样的服务无需修改即可用于支持由员工使用的基于 Web 的库存监控工具。

  就内部而言,应用程序的重复使用是一项关键优势,因为它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服务的重复使用,其长期作用在于减少企业中冗余的功能,简化基础架构,从而降低维护代码的成本。通过按服务的使用者来组织应用程序,与传统的编程技术相比,我们获得一个要灵活敏捷得多的集成模型,使我们可以迅速修改业务流程模型。

  就外部而言,为服务交互而详细定义的"合同"使业务合作伙伴之间的交互"自由联合",提供集成所必需的稳定性,并提供更改基层软件(underlying software)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当保留了相同的消息格式时,支持该格式的软件只要仍然支持消息合同,则可以按需进行更改。只要它支持相同的消息格式,甚至可以使用另一种编程语言的实施来完全替换系统,请求程序无需更改。当消息合同不断发展而必须更改时,与相当困难的任务,即支持多个版本的程序 API 和文件格式相比,它使用版本控制(versioning),更容易作为过渡策略支持多个版本的应用程序。

  这些是部分关键益处,还有许多其他益处。

  问:SOA与Web服务以及SOA和网格计算之间是何关系

  答:SOA是一种面向业务应用程序系统的体系架构设计风格,但可以应用于其他系统,包括中间件技术,例如网格计算。

  Web服务是可以用于创建SOA的一套标准。尽管没有Web服务标准也可能创建SOA(例如,在SOAP之前,人们已经在HTTP或JMS上使用XML来实现相似的结果),但运用Web服务标准却是我们目前针对与外部软件交互的最佳方法。

  网格计算是一种系统管理策略,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硬件资源的使用。例如,当突然的需求溢出指定的服务器时,它可能临时将一些请求转向相对没那么繁忙的服务器。网格计算设计为一种面向服务架构(用于调整网格计算的服务叫做网格服务)。

  随着我们转向SOA,我们将看到该方法用于支持各种其他新的系统功能。另外一个示例是自主计算伙子管理系统。事实上,SOA是Web服务高级功能的基础,例如WS-Trust和联合身份识别管理规范。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