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产品除了要有好的应用前景外,还要有一个有前途的商业模式。然而,直到今天,SOA似乎还不完全具备这两个要素。
上海乐勤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合伙人黄骁俭认为: “SOA是目前最能提高IT效率的方法和思想,它不是IT产品,所以当有人告诉你,他们开发了一个SOA产品或解决方案时,这是不正确的,只能说开发的产品符合SOA模式。坦白而言,我认为客户和厂商都没有为实施SOA做好准备。”
目前厂商推出的各类戴着SOA帽子的解决方案或者产品层出不穷,“而其本质上,他们还是在销售软件许可证、硬件设施,而真正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是ASP,或者是SaaS?还是其他什么?我认为,目前并没有出现真正的盈利模式,ASP和SaaS都不是主流的商业模式,而任何一个技术在推行过程中,如果不出现合理的盈利模式,最后都会消失。”
黄骁俭的担忧不无道理,若干次技术革命的历史就能证明这一点: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商业模式,硬件厂商还是在计件销售,软件厂商还是在卖许可证,服务厂商卖的还是人才,惟一对这些传统销售模式有冲击的就是互联网的服务模式,但目前它尚未获得成功,只能说是存在,但还没进入主流市场。今天的SOA已经不能再依照传统的软硬件销售模式来推广了,但什么是最适合它的商业模式呢?恐怕就连那些推崇者们也说不清。
而用户对这些IT新名词永远保持着警惕。一家专注于SOA领域的厂商这样告诉记者:“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在任何企业级的用户群体中,绝大部分是实用主义和保守主义者,他们最关心的是IT系统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如何将IT系统的风险降低到最低,如何保障他们的投资回报。因此,他们不会采用最先进的创新技术,他们要采用的往往是已经被主流市场认可的技术方案,所以 SOA对他们而言,属于未来,而不属于今天。”
即便是企业的CIO认为SOA的理念非常好,但在高风险和回报率不容易显现的今天,SOA也很难大规模地进入到企业应用。
IT黑洞填不完
除了商业模式上的不成熟,SOA还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补也补不完的IT黑洞。
刘小兵向记者介绍,系统集成技术一开始试图实现紧密的耦合,即把数据和应用全部集成起来,对业务流程进行一体化处理。而现在,逐步演变成了以松散的耦合为目标,比如SOA,着眼于各个应用系统的外在功能表现,而让人们忽略功能具体的实现和处理方式,放弃数据集中,只将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适当的划分并加以封装,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外部使用者。
“从紧耦合到松耦合,到SOA,技术和理念都在进步。但是这种进步与其说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断地进行创新,还不如说是IT厂商在不断地为自己寻找解脱。”
因为系统集成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你要去理解各种各样的不知出处的、用不同语言写的应用程序,你要学会操作各种数据库,你要弄清楚各种操作系统环境和各式各样的网络协议等等,当然,为了把这些整合起来,你还需要掌握一些系统集成工具软件。而当你做完一个系统集成项目时,你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因为任何系统局部的一丁点修改都有可能影响到你的系统,所以你随时要准备好对接口进行升级和重新联调。
这样的工作显然是高成本的,而用户则必须为此买单,所以 “系统集成”曾经是个带着光环的字眼,象征着IT技术的“高级水平”。但是,随着用户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系统种类的不断增加、应用系统复杂性的不断提高,IT从业者对系统集成工作已经越来越不胜其烦了,所以,简单化是不得已而为之。系统集成简化到今天,就出现了SOA。
当企业采用SOA进行应用集成时,解决的是应用孤岛的问题,而数据孤岛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同时,它还可能引发两个新问题。其中之一是,IT管理者认为系统最终是可以被整合的,从而无所顾忌地增加新系统。系统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整个系统管理复杂程度的提升。另一个问题则是,在增加新系统的过程中,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增大了,而且这种增大是一种“动态”的增大。
所谓“动态”的增大就是指企业针对新系统的投入不是一次性地投入。只要系统存在,人员工资、机房房租、电力费用、软件更新以及硬件维护费用就需要不断地投入。这些成本再加上新建系统给整个系统带来的管理复杂性,就会把企业拖入“IT黑洞”之中。
CIO们采用SOA架构进行应用系统的整合时,会使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成本增加,为什么CIO们还会被误导呢?其原因就在于,SOA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会马上显现出来。
所以有人认为: “在对待企业的信息孤岛时,SOA有时只是一种治标的方法。”SOA的目标是解决应用孤岛,而它的做法却是在原有的IT基础上修修补补。对企业来讲,表面上看,“修修补补”似乎保护了原有IT的投资、节约了建设成本,但深入分析,你会发现它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并且会将企业引进IT黑洞。因此,从系统思维上来讲,除非因为特殊原因必须保留原有系统,否则,采用SOA对企业内部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很可能造成弊多利少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