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怎么回事?配置管理系统好像不是很对劲啊――配置项明显偏少,有些配置项Check out的时间竟然超过两个星期,而有的配置项一天竟然被修改了三十多次,而且经常发生旧版本覆盖新版本的情况。不会吧?不可能吧?这些问题不应该出现的,我们的配置管理模型是很完善的啊?流程也都考虑了所有的分支情况,角色也都分配了啊,而且也进行了所有人员的培训,不应该出现这些问题啊。太奇怪了。SPI人员觉得有点不能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私人交谈,会议,邮件,电话,终于,SPI人员听到了开发人员心里最真实的声音:
l 这么做对我有什么好处?
l 我觉得还是我的方法好。
l 我觉得挺悬。
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
每当提到配置管理系统的好处的时候,下面的句子总会被不厌其烦的用到:
建立并且管理统一的基线
避免因为版本不一致带来的混乱
更好的保存团队的工作成果
……
但是开发人员会这样反问:“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开发人员学习使用新的软件,每天都要按时Check out,按时Check in,写烦人的comment,还要被该死的分支,归并,集成搞得头晕脑胀。开发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而他们又得到了什么呢?几句空泛的口号?一年甚至几年之后通过CMM 2评估?还是五年之后达到千行代码0.2个错误?但是,这些都与开发人员本身的利益无关,而且又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又怎么能够要求大家一如既然,始终如一的付出呢?即使是最勤奋,最有职业道德的开发人员,如果始终在做一件根本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利益的事情,他(她)也会慢慢的厌倦。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开发人员不写comment,很少做归并的行为也不是那么令人费解了,因为这是一种希望减轻工作负担的无奈。要知道,开发人员不是生产线上的机械手,设定好程序,就可以始终如一、机械的工作下去。如果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顺利的执行配置管理过程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