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师谈园区网
数字化、信息化的大潮扑面而来,各单位园区网建设项目纷纷启动。但是在动工之前,关于园区网建设的规划做好了吗?
园区网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囿于一定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在分类上既不属于局域网,又不属于广域网,它是多个局域网的集合,而且与广域网有相连接的出口。园区网的建设属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投入大、实施困难的基础工程,搞好园区网的前期规划设计非常重要。
第一步:五项基本设计原则
园区网建设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因此建网的目标必须明确。在园区网建设中,根据总目标,可以制定下列设计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园区网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较大,所需经费很难一步到位。因此,必须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搞好园区网建设的总体规划。大多数单位都缺乏网络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制定园区网的总体规划时,应请相关专家参与、指导。一般来说,总体规划包括:各单位概况、连网需求、技术方案的选择、网络结构(主干网与子网以及路由设置)、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网络资源开发、实施计划、经费概算(包括分阶段的投资安排)、组织管理与人员培训等。
(2)采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建设园区网,既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又要采用较为成熟的技术,因为它是一个实用网。
(3)网络结构应简单、灵活,易于将来更新和扩展。
(4)坚持开放性。采用国际标准,在网络协议上,主干网一律采用TCP/IP协议,其他协议(如IPX)只能在局域网中使用。
(5)从实际出发,兼顾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各单位的实际,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园区网的建设,既要考虑满足当前及今后若干年的需要,又要考虑网络技术的新发展,使现有的投资受到保护。
第二步:选择设计方案
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对于资金比较紧张的单位,在进行园区网建设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园区网主干应选择什么样的网络技术?
园区网设计中主要有三种主流技术:ATM、FDDI、千兆以太网(或万兆以太网)。
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单位在选择网络技术时应把握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攀比”,从实际需要出发。
对于资金比较紧张的单位,FDDI、ATM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对象,首选技术应当是以太网技术。千兆以太网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安装、实施、管理非常容易。从目前来看,是选择千兆以太网,还是万兆以太网,主要看各单位的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资金情况。
对于经费困难的单位,可先投资10万~20万元建立各单位网络中心。在网络中心组建一个工作组级的交换以太网,以局域网的形式与区域中心节点连通,从而与Inte.net连通。网络中心可以为本单位用户提供基本的拨号接入、www、E-mail、FTP等服务,今后逐步扩展升级,建立单位的主干网和下属子网。子网的建设可调动各下属单位的积极性,网络中心只做技术咨询。
第三步:与Internet接入
1.与ISP的物理连接
与Internet地区接入商(ISP)的连接牵涉到路由,根据实际情况,各单位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DDR
通过路由器按需拨号,优点是投资省、见效快,不用申请专用通信线路。对于经费十分困难、使用Internet的频度不很高、信息量不是很大的单位,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办法。
(2) DDN
对于DDN已开通、使用Internet的频度较高、信息量较大、以园区网的形式进入Internet的单位,采用DDN与ISP连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通信费用固定,不会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通信速率比较高,一般都在64Kbps以上。
(3)X.25或帧中继
即电信部门的分组交换网。适用于DDN没有开通的地方,或虽然DDN已开通,但单位离ISP较远且信息量不大的单位。
(4) 微波联网
适用于与ISP距离较近,且又没有高山或者高大建筑物阻挡的单位。
2.接入Internet的必要准备
(1)获取IP地址
欲加入Internet的单位用户应首先与相应的Internet地区接入商(ISP)取得联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求,如实填写“IP地址申请表”。
(2) 域名注册
Internet用户在申请到IP地址,并已经正式与Internet联网后,即可申请CN下的域名。
(3) 网络资源注册
单位用户从Internet申请到域名,并建立自己的www网站和信息资源后,可以通过填写“网络资源注册表格”,申请在各个搜索引擎将自己的www主页加入到相应的信息资源链接,以方便别人查询检索访问。
第四步:网络管理
在筹建园区网时,各单位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园区网建成后转入正常使用,仍需加强对园区网管理的领导,需建立完善园区网使用的管理制度,有下面几方面可供参考。
(1) 各单位成立专门的园区网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由网络中心负责。
(2) 管理委员会遵循我国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暂行规定以及用户守则,结合各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3) 组织专门的队伍来抓网络应用,边建设边使用,使网络的建设和网络应用及服务同步进行,防止只重视网络建设,轻视网络应用和服务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