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ink助科技研修学院开网络课堂

发表于:2007-06-09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
由于“非典”的影响,北京科技研修学院被定为“疫区”,受到隔离,与“疑似非典”有接触的同学被隔离在指定的宿舍里,而留校学生被集中到新盖好的两栋宿舍楼里,进行集中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学生的生活都受到了严 重的影响。 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并保证
由于“非典”的影响,北京科技研修学院被定为“疫区”,受到隔离,与“疑似非典”有接触的同学被隔离在指定的宿舍里,而留校学生被集中到新盖好的两栋宿舍楼里,进行集中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学生的生活都受到了严
重的影响。

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并保证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北京科技研修学院在开放闭路电视、提供多种娱乐设施的同时,还决定开辟网络教学。但此时许多问题接踵而来,由于学生所集中的宿舍楼是新建楼房,各种网络基础建设都没有完成,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宽带接入,因此采取何种方式保证网络的搭建,从而顺利开辟网络教学成为当务之急。

经过多方考证,通过对学生集中居住的两栋新宿舍楼进行现场考察,北京科技研修学院与赛尔网络、友讯网络(D-Link)达成方案意向,从经济、快速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快速安全的网络规划和实施方案,决定采用WLAN的接入方式完成网络的搭建,满足高速、灵活的应用需求

无线宽带接入解决方案

根据北京科技研修学院的现状,首先对13号楼进行网络组建。该楼为男生宿舍,学生多集中居住在4层和5层,为了保证每个房间都能接受到信号,在实际组网中,每层采用两个DWL-900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AP+加碟形天线放在楼的两边对射,这样就可以覆盖到全层。同时由于该楼没有进行基础的网络建设,无法配置交换设备,因此选择了离该楼最近的1号楼作为网络连接中心。根据这一情况,配置了一台D-Link DES-3225G,为13号楼的AP提供数据接入。由于AP设备装在楼道附近没有电源进行供电、所以DWL-900AP+采用DWL-P100进行基于双绞线的远程供电。在用户端,D-Link配备了DWL-120(支持USB)和DWL-650+(PCMCIA)两种可选无线适配器,学生可以根据情况灵活配置。

拓扑结构如下:

方案特点

本方案中,由于采用了基于802.11b+标准的无线设备进行无线局域网的搭建,从而使其与普通的无线局域网相比,特点更加明显:

首先,灵活方便,节省用户投资。由于采用了无线的构建方式,从而使应用更加灵活,学生在楼层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接入internet,不受网线的拘束。同时无线的搭建方式,也摆脱了有线的束缚,不用在进行布线,既不破坏建筑物的外观,从投资来看也大幅度节省了构建成本。此外,DWL-900 AP +兼容IEEE802.11b标准,可以与现有的802.11b设备做到互连互通,这无疑又进一步节约用户的使用成本。

其次,高速安全,确保网络稳定运行。由于采用了DWL-900AP+作为无线节点,从而使获取高传输性能和安全性得到了保证。DWL-900 AP +是一种2.4GHz增强型无线局域网访问节点,它使用了TI(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PBCC技术,可以使网络传输速度达到22Mbps,配合DWL-650+无线适配器使用,用户可以尽享受真正的极速之旅。并且随着D-Link对无线技术的的不断改进,用户可通过下载D-Link开发的最新驱动程序和固件,信息传递速率在特定的传输段最高可达到802.11b产品的4倍。此外,同时DWL-900 AP +除防火墙保护外,还将支持业内最新的Wi-Fi®保护接入(WPA) 安全标准支持功能,新标准结合了数字加密和网络认证功能,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推向了更高水平,为用户的数据传输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性与无线通信通道。

再者,高效实用,提高工作效率。DWL-900 AP +内置DHCP功能,启用该项服务可自动为连接的无线客户端分配IP地址而无需在网络上使用单独的DHCP服务器。此项独特的功能可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快速的建立用户所需的无线网络,如办公环境或其他临时性工作环境。这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无线宽带网已经搭建完成,网络运行稳定,确保了隔离期间教学得到良好运转。为保证学生顺利上网,接受网络教学,D-Link还免费提供了多块网卡供学生使用。而且为了方便学生更及时的解决无线上网的相关问题,赛尔宽带设立在北京科技研修学院的网络保障中心全天24小时电话解答问题,并追踪学生的使用情况,便于及早发现问题,这样的服务让学生再次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针对此次合作,北京科技研修学院认为:“校园宽带网的建成,使北科院和教育网连接起来,大大增强了北科院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能力。此次D-Link在非典时期大力支持北科院的教学工作,为学生建立无线宽带网,这将成为D-Link和北科院共抗非典的一段佳话,同时也是北科院抗非典工作中又一道闪亮的风景线。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