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软件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模型的应用研究[2]

发表于:2010-03-24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项目管理模型应用质量控制软件
论软件 项目管理 中质量控制模型的应用研究[2] 软件质量管理 三、质量管理中的两种控制模式 1.汇聚控制模型 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用户的 需求 与软件 开发 的方式的变化始终都是持续不断发生的,由此,软件质量更像是在运动中的目标。质量管理就如同向一个运动

  论软件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模型的应用研究[2]   软件质量管理 

    三、质量管理中的两种控制模式

  1.汇聚控制模型

  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用户的需求与软件开发的方式的变化始终都是持续不断发生的,由此,软件质量更像是在运动中的目标。质量管理就如同向一个运动中的目标射击,那么通常会采用的方法是汇聚。汇聚控制模型就是无论目标是不是在运动,采用方式越多,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

  在初始层次上的软件组织应用更像一种自然选择。在这个层次上,找不到任何有效的采用集中式工具开发群体,也找不到任何对工具进行评估或发布的集成式方法。各种工具只是简单地从这个程序员(或开发团队)散播到另一个程序员(或开发团队)那里,而这种散播过程的进行完全是由个人之间的随机交流决定的。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方法都要接受考验。虽然通过自然选择式的汇聚控制策略可以保证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但是这样的过程不仅代价昂贵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像在初始层次上的软件组织那样类似自然选择,这一层次上的组织领导者会积极地进行干预,主动地采用汇聚控制模型。但是在可重复验证层次上的组织领导者尽管意识到了质量管理是有用的,却不肯投入时间与成本去实现质量管理。即使愿意花时间与成本进行管理,也并不理解其管理背后真正的目标和价值。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状态下的例行公事。在这一层次上,可以说汇聚策略中的类似自然选择的成分已经消失,人为地汇聚控制虽然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明确其目的,但仍然会在一定的时间与成本之内得到不错的效益。

  经过优化的层次上的软件组织会有意识地应用汇聚控制模型,并且会明确运用汇聚控制模型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例如某家软件企业向政府交通部门提供了好几种相应的软件,并且组建一个小组对这些软件进行评估。这个小组将软件应用到所有的实际场合进行试验,然后从中挑选出一两个最出色的向交通部门推荐。用这种方法不断进行筛选,直到某一个能够最合适,这是汇聚式控制模型的最基本方法。

  汇聚式控制模型无论在哪一个层次上都有应用,只是应用的方式各有不同。无论是否有意识地应用汇聚式控制模型进行质量管理,都表明:只要愿意为不断的尝试付出代价,最终总是能够获得所希望得到的软件系统。这是一种最实际的方法,有时甚至是能够想到的惟一方法。

  2.反馈式控制模型

  如上所述,软件质量像是在运动中的目标,反馈式控制方法就是由研究如何提高击中运动中的目标的命中率而产生的,并且作为一种实用工程模型已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在这种模型中,控制者可以对性能(亦即从系统输出到控制者的那个箭头)进行衡量,进而根据其衡量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如何进行控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的实质就是控制者的行为。为了能够通过反馈式控制方法对一个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管理的任务就是对生产所需产品的过程进行控制。管理者首先对产出做出计划,然后对实际进度情况进行监测。管理者将根据实际情况与原定计划的偏差,决定具体采取何种措施,作为反馈回到控制的过程之中。但在实际的控制行为中,仍然会犯一些错误,如对最终的结果缺乏事先的计划、对工程的实际进行情况熟视无睹、没有将观测结果与目标做出较、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使实际进程回到预定轨道等。为了避免这些错误,项目管理者在工作中还需加入其他要素。为了进行规划,管理者必须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它们;为了能够很好地观察,产品需要是可见与稳定的。

  在建立反馈式质量控制模型时,需要应用统计控制与度量分析等数学方法。Deming是一位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控制的咨询专家。他说:“统计质量控制是统计原理和技术的一次实践,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生产的所有阶段以及维护和服务,其目的是满足经济的需求。”诸如SPC(统计过程控制)、头脑风暴法、鱼刺图、PARETO原理、层次图等方法都是统计控制理论和度量理论的一些基本方法。

  常用的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其一般步骤可以概括为:确定质量问题;尽可能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在因果图上以因果关系用箭头联接起来;根据对结果影响的程度,将认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标出来;在因果图上标上必要的信息。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