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在的质量保证——营造软件组织的质量文化 软件质量保证
关键字:质量文化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中国的软件产业是如此之年轻,如同一个年轻人,一个富有青春气息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其发展中,是否也容易忽略了一些很基本的东西?
当我们热衷于追求某种
时尚和新技术时,是否容易忽略了一些最基本却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往往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经验。
1、质量是一种文化
传统的观点认为,质量管理的目的是把错误减至最少,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把错误减少到最少是不够的!。著名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Crosby比于1961年创立了“零缺陷”的概念,被称之“质量革命”的概念,1979年他出版了《质量是免费的》(Quality in free)一书,阐述了他的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在国际质量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赞赏。Crosby方法的基础是预防
,他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商业哲学,也就是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理念改变了美国人做人做事的方式。
Crosby认为,那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工作,那些没有第一次就做好的工作,就必须进行补救,就会使企业产生额外的支出,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由此而产生了质量损失。朱兰博士将此类损失喻为“矿中黄金”,其蕴藏量非常"丰富"。这些损失又象一座巨大的“水面冰山”只露出小小一角,而其大部分还深没“水中”未被人们所认识。因此对“矿中黄金”进行开采,将“冰山”全部推出“水面”,并加以挖掘,这就是质量经济性管理的基本思路。
质量成本(COQ)=符合要求的代价(POC)+不符合要求的代价(PNOC)。
其中,“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所花费的成本,而“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却使管理层意识到成本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当发生返工时,我们才发现成本开始增加了。
似乎人们总是假定质量、成本和进度之间是矛盾的。这是错误的。关注质量的改进能够显著提高进度和成本控制能力。Deming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唯一途经是提高质量。
即使进行了教育,员工依然有可能在提到质量时口是心非。当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的时候,他一定会这么做的。口头上关心质量,而实际上仅仅关心成本和进度。
2、围绕问题进行不断的改进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组织,问题的暴露是很自然的,改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按照计划执行与跟踪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发现、纠正和预防的过程,那么,发现问题、收集和整理问题、分析问题、排列问题重要性、提出解决措施、在部分区域演练、继而全面推广就成为过程改进的一个系统化的步骤。
实际上,无论是W.Edward Deming博士提出的Deming环,即PDCA(Planning, Do, Check, Action)环,还是后来SEI(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在此基础上提出的IDEAL(Initiating, Diagnosing, Establishing,Acting, Leveraging)模型,都是软件过程改进的一个基本过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