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SSH的Port Forwarding加密不安全的服务
发表于:2007-06-30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
作者:吴阿亭(http://www.linuxforum.net) 一。简介: 大多数人知道SSH是用来替代R命令集,是用于加密的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甚至加密的 FTP(SSH2内置), 因此SSH成为使用极广的服务之一,不仅如此,SSH还有另一项非常有 用的功能,就是它的端口转发隧道功能
作者:吴阿亭(http://www.linuxforum.net)
一。简介:
大多数人知道SSH是用来替代R命令集,是用于加密的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甚至加密的
FTP(SSH2内置), 因此SSH成为使用极广的服务之一,不仅如此,SSH还有另一项非常有
用的功能,就是它的端口转发隧道功能,利用此功能,让一些不
安全的服务象POP3,
SMTP,FTP,LDAP等等通过SSH的加密隧道传输,然后,既然这些服务本身是不安全的,
密码和内容是明文传送的,现在其它中间媒介也没无监听了。
二。图示:
SSH的加密隧道保护的只是中间传输的安全性,使得任何通常的嗅探工具软件无法获取发
送内容。如下图:
假设客户机和
服务器都运行
Linux,且以POP3为例。
C (pop3 server: S) S
_______ ________
| | | |
| |________POP3___________ >| |
|_____| |______|
(图一:正常的POP3)
(图一:正常的POP3)
C (pop3 server:C) S (pop3 client: S)
_______ ________
| | | |
| |--------SSH连接--------->| |
|_____| |______|
(图二:SSH隧道后的POP3)
如图一: 正常的POP3连接是客户C向服务器S进行连接,C的设置是POP3服务器为S。
如图二: 用SSH隧道的话,客户C设置pop3服务器为自己(localhost),然后设置SSH加密
隧道
,如果设置在同样的端口110听取C的请求,则对C来说,pop3服务器是自己本身,端口也
是110 对S来说,看到的pop3请求地址不是来自C,而也是自己本身,因为有了SSH隧道。
三。SSH隧道设置
1. 首先必须在C和S上安装SSH,确保SSH首先能工作。
2. 我们用简单的一个命令如下:
# ssh -C -P -f ssha
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ount@S -L 110:S:110 sleep 7200
解释如下:
-C 使用压缩功能,是可选的,加快速度。
-P 用一个非特权端口进行出去的连接。
-f 一旦SSH完成认证并建立port forwarding,则转入后台运行。
sshaccount 客户C在服务器S上的SSH连接帐号
-L 110:S:110 转发C对本地端口110的连接到远程服务器S的110端口。
也可以用高端端口(普通用户使用,因为普通用户不能在低于1024的端口上建立SSH隧道)
如果用高端端口,如:-L 1110:S:110,这样任何用户都可建立这种加密隧道。
sleep 7200 一般用于script,必须给一个命令,我们给一个sleep等待空 命令,这里为
2小时,你可以
设为更长用于保持整个连接过程, 如 sleep 100000000 。
四。检验
设置后你就可以在客户C上用 # telnet localhost 110 命令而连到 S 上收取email,
而整个过程也被加密。
五。其它常见问题:
1. 每次启动该命令时需要输入密码以验证SSH连接,你也可以用RSA键对的方法自动化
SSH连接。
看文章荟萃中的另一篇文章《如何在两台linux服务器之间用RSA键对的方法SSH/SCP不需
密码》
2. 如果你希望上面的命令永远保持运行状态,你可以用如下的scripts.
#!/bin/sh
while [ 1 ] ; do
ssh -C -P -f sshaccount@S -L 110:S:110 sleep 7200
sleep 1
done
3. 你可以在一个命令中用多个L 参数 ,如 -L 1110:S:110 -L 225:S:25 -L
389:S:389
4. 一些
windows客户端软件,象netscape mail,不能改变pop3端口号,被强迫到110,
则你只能指定110
5. Linux下的fetchmail常用来自动接收邮件,可在.fetchmai
lrc中利用
preconnect参数预连接 ,指定上面的命令行。
6. 如果客户端是windows, 则可用tera Term pro,参考
http://www.phys.washington.edu/Computing/winftpssh.html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