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VS.Net编写扩展存储过程(三,完)
发表于:2007-07-02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
昨天忙着写这个,没看奥运会,刚知道老郭和小吴又让外国人郁闷了一把。不知道奥委会是不是又要对跳水改变规则哪? 在上一节,我们把含有两车站的所有火车ID和路线信息分别读入了int *TrainID和CHAR** ppcStations,完成了最后一次读入数据的过程,下面就要处
昨天忙着写这个,没看奥运会,刚知道老郭和小吴又让外国人郁闷了一把。不知道奥委会是不是又要对跳水改变规则哪?
在上一节,我们把含有两车站的所有火车ID和路线信息分别读入了int *TrainID和CHAR** ppcStations,完成了最后一次读入数据的过程,下面就要处理这些数据以获得结果……就要结束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平坦的……风是背后吹来的……有MM在身边陪着的……晕,忘了告诉各位兄弟,小弟现在不吃西红柿了,改吃鸡蛋,请多多关照积极配合,谢谢~~~
第三步,寻找最短的路线
显然,首先要对路线信息的字符串做分词处理,知道了从一站到下一站需要多长时间,才可能计算最短路线。本文中将用.Net类库中提供的正则式类来分割这些字符串……当然用普通方法也完全可以处理。
要使用正则式类,就要用到托管代码,我还是只讲应用,不讲原理。对托管代码工作机制感兴趣的朋友,请参阅MSDN中的托管编程部分。
先选择xsTrainQuery项目的属性,将“配置属性”下“常规”中的“使用托管扩展”改为“是”,随后在proc.cpp中加入如下预编译头:
#using
#using
using namespace System;
using namespace System::Text::RegularExpressions;
对于char*字符串,必须转化为托展字符串类型,即System::String*指针,才能用正则式类处理。我是用这样的方式把char*转化为System::String*:
System::String *newStr = System::Text::Encoding::Unicode->GetString(System::Text::Encoding::Unicode->GetBytes(oldStr));
现在就到了这一步的重头戏——正则式分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掌握.Net的正则式,如果象我一样是菜鸟,还是让MSDN随时待命吧~
{
// 把起点和终点站由PBYTE转化为System::String*
System::String *strStart = System::Text::Encoding::Unicode->GetString(System::Text::Encoding::Unicode->GetBytes((PCHAR)pbStart));
System::String *strEnd = System::Text::Encoding::Unicode->GetString(System::Text::Encoding::Unicode->GetBytes((PCHAR)pbEnd));
// 定义正则式模式
// 用两个\\,是因为|在正则式中有特定含义,必须在|前加上\转义,而\\代表了\
Regex *r = new Regex(S"( ?:\\|(.+?),(.+?)小时)+\\|");
// 定义循环中将用到的变量
int iOldTime = INT_MAX;
int nFastest = 0;
// 万事俱备,开始处理ppcStations指针数组
for (int i=0; i
{
// 用r来匹配ppcStations[i]
Match *m = r->Match(ppcStations[i]);
// 所有站点的匹配组
System::Text::RegularExpressions::Group *gStation = m->Groups->get_Item(1);
// 所有时间的匹配组,与站点匹配组按顺序一一对应
System::Text::RegularExpressions::Group *gTime = m->Groups->get_Item(2);
// 定义ppcStations[i]所代表的路线所需时间
int iNewTime = 0;
// 定义是否已经找到起点站的BOOL变量
BOOL bStartFound = FALSE;
// j从0到gStation中捕获的个数,即总共捕获到多少个站点
for (int j=0; jCaptures->Count; ++j)
{
if ( !bStartFound )
{
// 如果尚未找到起点,则判断当前捕获站点是否为起点
if ( gStation->Captures->get_Item(i)->Value->Trim()->Equals(strStart->Trim()) )
bStartFound = TRUE;
// 即使找到了起点,也直接continue,因为起点站对应的时间对运算无意义
continue;
}
else
{
// 已经找到起点站,开始累加路线时间
iNewTime += Int32::Parse(gTime->Captures->get_Item(i)->Value->Trim());
// 看当前捕获站点是否为终点,若是则退出for循环
if ( gStation->Captures->get_Item(i)->Value->Trim()->Equals(strEnd->Trim()) )
break;
}
}
// for循环已退出,比较iNewTime和iOldTime,并记录较小的路线索引
if ( iNewTime < iOldTime )
{
iOldTime = iNewTime;
nFastest = i;
}
}
// 现在,nFastest代表了最短路线的索引,iOldTime则代表所需的最短时间
}
终于找到了最短路线和最短时间,工作完成了!运行运行…………期待…………期待…………焦虑…………疑惑…………不对啊,怎么没有结果?
哦!忘了最后一步,还需要把结果传出……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传出结果
结果定义为这样的形式——@#车ID,需时@#,生成结果就很简单了:
{
// 定义一个255字节的数组,较容易处理
CHAR pcResult[255];
sprintf(pcResult, "火车ID为%d,需时%d小时", piTrainID[nFastest], iOldTime);
}
怎样把pcResult送出去?这就用到了srv.h中定义的srv_paramsetoutput方法,其格式如下:
int srv_paramsetoutput (
SRV_PROC * srvproc,
int n,
BYTE * pbData,
ULONG cbLen,
BOOL fNull );
其中,n代表是第几个参数,pbData代表参数数据,cbLen代表参数长度(字节),
若fNull设置为TRUE,则此出参将被强制设为NULL.
大家肯定注意到,pbData是一个BYTE指针,于是我们还要把pcResult转换为BYTE*,这个很简单,直接显式转换即可。
设置出参的代码如下:
{
// 得到结果的实际长度(字节数)
int nResultLen = strlen(pcResult);
// 传出参数
srv_paramsetoutput(srvproc, 3, (PBYTE)pcResult, nResultLen, FALSE);
// 所有的工作完成后,发出senddone信息
srv_senddone(pSrvProc, (SRV_DONE_COUNT | SRV_DONE_MORE), 0, 1);
}
现在工作似乎已经完成了,快拿去运行吧,嘿嘿,多运行几次……再运行几次……陶醉一下……又运行几次……然后……重启计算机,继续往下看。
上面的代码中,我们没有完全释放所分配的资源,所以每次运行都会造成内存泄漏。我们必须在代码的最后加上释放内存空间的语句,比如ppcStations, piTrainID等。
大功告成,第一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本来还想写第二个问题的,可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的区别只在于第三步,即如何计算最短路线的算法上,这个,我相信我现在用的方法一定不是最好的,就不拿出来献丑了。
原来写篇文章是这么累的……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