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Web Framework综述
发表于:2007-07-04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
Java Web Framework综述 0.简介 本文介绍Java Web Framework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一些常用的 开源 Web MVC Framework(Struts, Web Work, Tapestry, Echo, JSF, Maverick, Spring MVC, Turbine, Cocoon, Barracuda)。 Web 开发 的最重要的基本功是HTTP;Java We
Java Web Framework综述
0.简介
本文介绍Java Web Framework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一些常用的
开源Web MVC Framework(Struts, Web Work, Tapestry, Echo, JSF, Maverick, Spring MVC, Turbine, Cocoon, Barracuda)。
Web
开发的最重要的基本功是HTTP;Java Web开发的最重要的基本功是Servlet Specification。HTTP和Servlet Specification对于Web Server和Web Framework的开发实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协议规范。
应用和剖析开源Web Framework,既有助于深入掌握HTTP & Servlet Specification, 也有助于了解一些现代的B/S Web框架设计思想,如MVC,事件处理机制,页面组件,IoC,AOP等。在这个现代化的大潮中,即使Servlet规范本身也不能免俗,不断引入Filter、Listener等现代框架设计模式。同是Sun公司出品的JSF更是如此。
关于MVC模型、项目简介、配置文件、入门示例等基础
知识,网上已经有大量的重复资料信息,本文不再赘述。
文中会提到一些相关的开源项目,和一些编程思想,如有需要,可以用相关的关键字在网上搜索,获取基本的背景知识。
本文力图言简意赅,突出重点。着重描述其他资料没有提到、或很少提到的较重要内容,如运行原理、主流用法,相关知识,关键特性等。
1. Java Web程序工作原理
Tomcat的Server.xml文件中定义了
网络请求路径到主机本地文件路径的映射。比如,<context path="/yourapp" docBase="yourapp_dir/webapp"/>
我们来看一下,一个HTTP Request-Response Cycle的处理过程。
HTTP Request URL一般分为三段:host, context, path。
如http://yourhost/yourapp/en/index.html这个URL,分为host=yourhost, context=yourapp, path=en/index.html三段。其中,Context部分由request.getContext()获得,path部分由request.getServletPath()获得(返回结果是“/en/index.html”)。
yourhost主机上运行的Tomcat Web Server接收到这个URL,根据Context定义,把yourapp这个网络路径映射为yourapp_dir/webapp,并在此目录下定位en/index.html这个文件,返回到客户端。
如果我们这个URL更换为http://yourhost/yourapp/en/index.jsp,这个时候Tomcat会试图把yourapp_dir/webapp/en/index.jsp文件编译成Servlet,并调用运行这个Servlet。
我们再把这个URL更换为http://yourhost/yourapp/en/index.do。
注意,戏剧化的事情就发生在这个时候,Servlet规范中最重要的类RequestDispatcher登场了。RequestDispatcher根据WEB-INF/web.xml配置文件的定义,调用对应的Servlet来处理en/index.do这个路径。
假设web.xml里面有这样的定义。
<servlet>
<servlet-name>DispatchServlet</servlet-name>
<servlet-class>yourapp.DispatchServlet</servlet-class>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DispatchServlet</servlet-name>
<url-pattern>*.do</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那么,RequestDispatcher会调用yourapp.DispatchServlet类处理这个路径。
如果web.xml没有定义对应en/index.do这个路径的Servlet,那么Tomcat返回“您请求的资源不存在”。
RequestDispatcher用于Web Server中,也可以用于应用程序中进行处理转向,资源定位。比如,我们在处理en/index.do的代码中调用,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cn/index.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 就可以转交另外的资源cn/index.jsp来处理。
几乎所有的Web Framework都需要定义自己的Dispatch作用的Servlet,并调用RequestDispatcher进行转向处理。
阅读Web Framework源代码,有两条主要线索,(1)根据web.xml找到对应的Servlet类;(2)搜索包含“RequestDispatcher”词的代码文件。
我们看到,request, response 这两个参数,被RequestDispatcher在各种Servlet之间传来传去(JSP也是Servlet)。所以,request的setAttribute()和getAttribute()方法是Servlet之间传送数据的主要方式。
在MVC结构中,一般的处理流程如下:
处理HTTP Request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Action,是一个比Servlet轻量得多的接口定义,通常只有一两个方法,如execute(perform), validate等。
我们知道,URL->Servlet映射,定义在Web.xml配置文件里,但MVC框架通常会有另外一个定义URL-> Action映射的配置文件。
入口Dispatcher Servlet根据URL -> Action的映射关系,把请求转发给Action。
Action获得输入参数,调用商业逻辑,并把结果数据和View标识给(Model & View)返回给Dispatcher Servlet。
Dispatcher Servlet根据这个View 标识,定位相应的View Template Path,把处理转交给View(JSP +TagLib, Velocity, Free Marker, XSL等)。
View一般通过request.getAttribute()获得结果数据,并显示到客户端。至于是谁把结果数据设置到request.attribute里面,有两种可能:Action或Dispatcher Servlet。
2. Struts
http://struts.apache.org/
Struts是目前用户群最大、开发厂商支持最多的开源Web Framework。
Struts劳苦功高,为普及MVC框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显赫的声望,趋于老化的厚重结构,令Struts成为很多现代Web Framework参照、挑战的目标。
Struts应用主要包括3件事情: 配置struts-config.xml文件,实现Action类,实现View;还有一些高级扩展用法。下面分别讲述。
1. 配置struts-config.xml文件:
Struts支持多级配置文件,具体用法和限制,详见Struts文档。这里只讨论struts-config.xml主流配置的内容。:-)
(1) URL Path到Action的映射。
如<action path="/LogonSubmit" type="app.LogonAction" ... />
Struts的入口Servlet是ActionServlet。
ActionServlet需要此信息把URL Path调用对应的Action类处理。
在Struts运行期间,一个URL Path,只存在一个对应的Struts Action实例。所有的该URL Path的请求,都经过这同一个Struts Action实例处理。所以Struts Action必须线程
安全。
想想看,其实这个要求并不过分,Action只是一个处理程序,不应该保存跨HTTP请求的状态数据,按理来说,也应该做成线程安全的。
(2) Template Name到View Template Path的映射。
<forward name="su
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ess" path="/pages/Welcome.jsp"/>
Action类返回一个Template Name,ActionServlet根据这个Template Name获得对应的View Template Path,然后调用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View Template Path”),把处理转向路径对应的Servlet。在这个例子中,是转向/pages/Welcome.jsp编译后的Servlet。
我们来看一个一个Velocity的例子。
<include name="success" path="/pages/Welcome.vm"/>
web.xml的定义如下
<servlet>
<servlet-name>velocity</servlet-name>
<servlet-class>org.apache.velocity.tools.view.servlet.VelocityViewServlet</servlet-class>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velocity</servlet-name>
<url-pattern>*.vm</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这时,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pages/Welcome.vm”)会调用VelocityViewServlet,由VelocityViewServlet负责装并驱动运行/pages/Welcome.vm这个模板文件。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如果调用的是DispatchRequester.include()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把pages/Welcome.vm传给VelocityViewServlet呢?
如前所说,RequestDispatcher传递的参数只有两个,request和response。那么只能通过request attribute。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ervlet2.3规范之后,加入了javax.servlet.include.servlet_path这个属性。
参见VelocityViewServlet的代码(velocity-tool开源项目)
// If we get here from RequestDispatcher.include(), getServletPath()
// will return the original (wrong) URI requested. The following special
// attribute holds the correct path. See section 8.3 of the Servlet
// 2.3 specification.
String path = (String)request.getAttribute("javax.servlet.include.servlet_path");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通晓Servlet Specification对于通晓Web Framework至关重要。
(3) Form Bean的定义
如<form-bean name="logonForm" type="app.LogonForm"/>
Struts Form Bean需要继承ActionForm类。
Form Bean类,主要有三个作用:
[1]根据bean的定义,利用reflection机制,自动把request参数转化为需要的数据类型,填入到bean的属性当中。ActionForm类名中虽然有Form这个词,但不仅能够获取Form提交后的HTTP Post参数,也可以获取URL后缀的HTTP Get参数。
[2]输入验证。用户可以配置validation.xml,定义各属性的验证规则。
[3]当作View Object来用。用户需要熟练掌握Struts HTML TagLib的用法,才能把Form Bean的属性正确显示出来。
(4)其他定义。详见Struts文档。不再赘述。
2.实现Action。
Action类从Form Bean或直接从request中获得输入参数,调用商业逻辑,把结果数据(也许会包装成View Object),用request.setAttribute()放到request中,最后返回一个用ForwardMapping类包装的Template Name。
3.实现View。
Struts View的标准实现方法是JSP + Struts TagLib,其中最重要的就是Struts HTML TagLib。
html:form tag则是整个HTML Tag的核心,其它的如html:input, html:select等tag,都包含在html:form tag里面。
html:form tag用来映射Form Bean(也可以通过适当定义,映射其他的bean,但使用上会有很多麻烦)。html:form tag包含的其他Struts html tag用来映射Form Bean的属性。
Struts Bean TagLib的用法比较臃肿,一般情况下可以用JSTL代替。当然,如果需要用到bean:message tag实现国际化,那又另当别论。
Struts Tile TagLib用于页面布局。开源Portal项目Liferay使用了Struts Tile TagLib做为布局控制。
4.高级扩展用法
用户可以重载Struts的一些控制类,引入自己的一些定制类。详见Struts文档。
本文不是Struts
专题,只讲述最重要的主流用法,其它边边角角的,不再赘述。
3. WebWork
http://www.opensymphony.com/webwork/
WebWork由于灵活的可插拔特性,受到很多资深程序员的欢迎。似乎很有可能大肆流行起来。
WebWork项目建立在XWork项目上。入口Servlet是WebWork项目中定义的ServletDispatcher,而Action在XWork项目中定义。
XWork Action接口的execute()方法没有参数,不像Struts Action那样接受request, response参数,所以XWork Action能够脱离Web环境被直接调用,便于
单元测试。
这里引入了一个问题。没有了request参数,那么XWork Action如何获得request parameters作为输入数据?又通过什么桥梁(Struts用request.setAttribute)把结果数据传送到View层?
在Web Work中,只能通过Action本身的getter, setter属性来传送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
比如,我们有这样一个实现了XWork Action接口的类,
YourAction implements Action{
int productId = null;
String productName = null;
public void setProductId(int productId){this.productId = productId;}
public String getProductName(){return productName;}
public String execute(){
productName = findNameById(productId);
return “success”;
}
}
这个类里面的productId将接受request输入参数,productName是输出到页面显示的结果。
比如,这样的请求,http://yourhost/yourapp/MyAction.action?productId=1
Web Work会把1填到YourAction的productId里面,然后执行execute()方法,JSP里的语句<ww:property value=“productName”>会把YourAction的productName显示在页面上。
如果一个Web Framework采用了这种屏蔽Action的request, response参数的设计方式,一般也同时会采用这种Action和输入输出数据结合成一体的解决方式。类似的情形也存在于Tapestry和Maverick中,后面会讲到。
当WebWork ServletDispatcher接收到HTTP Request的时候,首先把所有相关的信息(包括request, response, session, servlet config, servelt context, 所有request参数)等存放到AcationContext中,然后根据Interceptor配置信息,生成一个YourAction的动态代理类对象。实际上运行的正是这个代理对象,如同Servlet Filter的工作机制一般,所有注入的Interceptor方法会先于Actio方法运行。
我们来看一下Action和Interceptor的地位:Action没有参数,无法获得ActionContext;而Interceptor接受的ActionInvoication参数拥有包括ActionContext在内的所有重要信息。
这种权力分配的不平等,注定了Action的作用非常有限,只限于调用商业逻辑,然后返回一个成功与否标志。所有与外部Web世界打交道、协调内部工作流程的重担,都责无旁贷地落在Interceptor的肩上。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极端的例子。我们声明一批不做任何事情的空Action,我们只是需要它们的空壳类名;我们制作一批对应的Interceptor,所有的转发控制、商业逻辑都在Interceptor上实现,然后把Interceptor都注入到对应的空Action。这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在Web海洋的包围中,Action可少,Interceptor不可少。Action是一个孤岛,如果没有外来盟友Interceptor的协助,只能在自己的小范围内独立作战(比如
Unit Test),而对整体大局的作战目标无法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Action是如何在Interceptor的全程监管下工作的。
在WebWork中,我们需要如下配置XWork.xml。
<xwork>
<!-- Include webwork defaults (from WebWork-2.1 JAR). -->
<include file="webwork-default.xml" />
<!-- Configuration for the default package. -->
<package name="default" extends="webwork-default">
<!-- Default interceptor stack. -->
<default-interceptor-ref name=" defaultStack" />
<!-- Action: YourAction. -->
<action name="youraction" class="yourapp.YourAction">
<result name="success" type="dispatcher">
YourAction.jsp
</result>
</action>
</package>
</xwork>
webwork-default.xml里面的相关定义如下:
<interceptors>
<interceptor name="validation" class="com.opensymphony.xwork.validator.ValidationInterceptor"/>
<interceptor name="static-params" class="com.opensymphony.xwork.interceptor.
StaticParametersInterceptor"/>
<interceptor name="params" class="com.opensymphony.xwork.interceptor.ParametersInterceptor
"/>
<interceptor name="conversionError" class="com.opensymphony.webwork.interceptor.
WebWorkConversionErrorInterceptor"/>
<interceptor-stack name="defaultStack">
<interceptor-ref name="static-params"/>
<interceptor-ref name="params"/>
<interceptor-ref name="conversionError"/>
</interceptor-stack>
</interceptors>
从上述的配置信息中可以看出,YourAction执行execute()方法的前后,会被
defaultStack所定义的三个Intercepter截获。这些Interceptor的任务之一就是把输入参数设置到Action的对应属性当中。
如果我们需要加入对YourAction的属性的验证功能,只要把上述定义中的validation Interceptor加入到defaultStack中就可以了。当然,实际工作还没有这么简单,一般来说,还要为每个进行属性验证的Action的都配置一份validation.xml。
XWork Interceptor能够在Package和Action级别上,进行截获处理。
Servlet Filter能够在URL Patten级别上,进行截获处理。虽然实际上,Servlet Filter截获的是Servlet,但某些情况下,可以达到和截获一批Action的同样效果。
比如,在Web Work中,我们可以为所有admin package的Action,加入一个Interceptor,当检查到当前Session的用户没有admin权限时,统一返回一个警告页面:您没有足够的权限执行这个操作。
我们看到也可以为所有URL Pattern为“admin/*.action”的URL定义一个Servlet Filter,当检查到当前Session的用户没有admin权限时,统一返回一个警告页面:您没有足够的权限执行这个操作。
WebWork的Interceptor配置是相当灵活的,相当于对Action实现了AOP。Interceptor相当于Aspect,基类AroundInterceptor的before(), after()方法相当于Advice。
另外,XWork也提供了从XML配置文件装配Component的机制,相当于实现了对于Component的IoC。
提到AOP和IoC,顺便多讲两句。Spring AOP能够截获所有Interface,不限于某个特定接口;Spring框架支持所有类型的IoC,不限于某种特定类型。
要知道,AOP, IoC可是现在最时髦的东西,一定不要错过啊。:D
相关概念导读(如果需要,请用如下关键字搜索网络):
AOP --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 面向方面编程。
IoC – Inversion of Control --控制反转
Dynamic Proxy -- 动态代理,JDK1.4引入的特性。还可以进一步参考CGLib, ASM等开源项目。
WebWork直接支持所有主流View -- XSL,Velocity, FreeMarker,JSP。WebWork还提供了自己的TagLib。“直接支持”的意思是说,不用像Struts那样,使用Velocity的时候,还需要引入辅助桥梁Velocity-tool。
WebWork中用到一种功能和
XPath类似的对象寻径语言ONGL,是一个开源项目。ONGL同样用在下面要介绍的Tapestry项目中。
Opensymphony下还有一个SiteMesh项目,通过Servlet Filter机制控制布局。可以和WebWork组合使用。
4. Tapestry
http://jakarta.apache.org/tapestry/
Tapestry近来突然火了起来,令我感到吃惊。也许是JSF带来的Page Component风潮令人们开始关注和追逐Tapestry。
Tapestry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Page Component。
前面讲到,XWork能够自动把request参数映射到Action的属性当中。Tapestry走得更远,甚至能够根据request参数,映射到Action(Tapestry里面称为Page)的方法,并把request参数映射为Page方法需要的参数,进行正确的调用。就这样,Tapestry不仅把输入输出数据,而且把事件方法也绑定到了Page上面。
在Tapestry框架中,Action的概念已经非常模糊,而换成了Page的概念。而Tapestry Page是拥有属性和事件的页面组件,其中的事件处理部相当于Action的职责,而属性部分起着Model的作用。
除了使用Page和其它的Tapestry页面组件,用户也可以自定义页面组件。
这种页面组件/属性事件的编程模型,受到一些程序员的欢迎。当然,这种编程模型并不是没有代价的,每个Tapestry模板文件都需要一个对应的.page文件。这些.page文件定义了页面组件的属性、事件、Validator等信息。
我们来看一下B/S结构中,组件的属性、事件和HTTP Request绑定的基本原理。一个能够发出请求的页面组件(比如Link和Button),在输出自己的HTML的时候,需要输出一些特殊的信息来标志本组件的属性/事件,这样下次HTTP Request来的时候,会把这些信息带回来,以便Web Framework加以辨认识别,发给正确的Page Component处理。
这些特殊信息通常包含在URL参数或Hidden Input里面,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生成一些Java Script。Tapestry,Echo,JSF都是这种原理。
Tapestry的例子如下:
<a href="#" jwcid="@DirectLink" parameters="ognl:currentItem.itemId" listener="ognl:listeners.showItem">
JSF用TagLib实现页面组件,也提供了类似的CommandLink和CommandButton Tag。其中对应Tapestry listener的Tag属性是action。后面会讲解。
Tapestry的模板标签是HTML标签的扩展,具有良好的“所见即所得”特性,能够直接在浏览器中正确显示,这也是Tapestry的一个亮点。
5. Echo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echo
Echo提供了一套类似Swing的页面组件,直接生成HTML。
从程序员的角度看来,用Echo编写Web程序,和用Swing编写Applet一样,属于纯面向组件事件编程,编程模型也以Event/Listener结构为主体。
Echo没有Dispatcher Servlet,也没有定义URL->Action映射的配置文件。
Echo的Action就是实现了ActionListener接口(参数为ActionEvent)的Servlet(继承EchoServer类)。
所以,Echo直接由Web Server根据web.xml配置的URL -> Servlet的映射,进行转发控制。
Echo也没有明显的View层,Echo在页面组件方面走得更远,所有的HTML和JavaScript都由框架生成。你不必(也没有办法)写HTML,只需要(也只能)在Java代码中按照类似Swing编程方式,生成或操作用户界面。用户也可以定制自己的Echo组件。
Echo的UI Component的实现,采用了两个重要的模式。一个是Peer(Component -> ComponentPeer)模式,一个是UI Component -> Renderer模式。
虽然Echo的API更类似于Swing,但实现上却采用更接近于AWT的Peer模式。每个Component类(代表抽象的组件,比如Button),都有一个对应的ComponentPeer类(代表实际的组件,比如
windows桌面的Button,
Linux桌面的Button,HTML Button等)。
先别急,这个事情还没有完。虽然ComponentPeer落实到了具体的界面控件,但是它还是舍不得显示自己,进一步把显示工作交给一个Renderer来执行。
比如,在Echo里面,Button类对应一个ButtonUI(继承了ComponentPeer)类,而这个ButtonUI类会把最终显示交给ButtonRender来处理。
据说多了这么一步,能够让显示控制更加灵活丰富。比如,同一个Renderer可以处理不同的UI Component,同一个UI Component也可以交给不同的Renderer处理。
JSF的页面组件也采用了UI Component -> Renderer模式,后面会讲到。
6. JSF
http://java.sun.com/j2ee/javaserverfaces/index.jsp
http://wwws.sun.com/software/communitysource/jsf/download.html download source
JSF的中心思想也是页面组件/属性事件。一般来说,JSF的页面组件是一个三件套{ UI Component, Tag, Renderer}。
UI Component有可能对应Model,Event,Listener。Tag包含componentType和rendererType两个属性,用来选择对应的的UI Component和Renderer。
JSF的应用核心无疑是JSF TagLib。JSF TagLib包含了对应所有重要HTML元素的Tag,而且Input Tag可以直接包含Validator Tag或者Validator属性,来定义验证手段。
我们通过JSF携带的cardemo例子,来看JSF的处理流程。
(1) carDetail.jsp有如下内容:
<h:commandButton action="#{carstore.buyCurrentCar}" value="#{bundle.buy}" />
可以看到,这个button的submit action和carstore.buyCurrentCar方法绑定在一起。我们在Tapestry里面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情景。
(2) carstore在faces-config.cml中定义:
<managed-bean>
<managed-bean-name> carstore </managed-bean-name>
<managed-bean-class> carstore.CarStore </managed-bean-class>
<managed-bean-scope> session </managed-bean-scope>
</managed-bean>
(3) carstore.CarStore类中的buyCurrentCar方法如下:
public String buyCurrentCar() {
getCurrentModel().getCurrentPrice();
return "confirmChoices";
}
(4) confirmChoices转向在faces-config.cml中定义:
<navigation-rule>
<from-view-id>/carDetail.jsp</from-view-id>
<navigation-case>
<description>
Any action that returns "confirmChoices" on carDetail.jsp should
cause navigation to confirmChoices.jsp
</description>
<from-outcome>confirmChoices</from-outcome>
<to-view-id>/confirmChoices.jsp</to-view-id>
</navigation-case>
</navigation-rule>
(5)于是转到页面confirmChoices.jsp。
除了Interceptor之外,JSF几乎包含了现代Web Framework应该具备的所有特性:页面组件,属性事件,IoC (ManagedBean),Component -> Renderer,类似于Swing Component的Model-Event-Listener。
也许设计者认为,众多庞杂的模式能够保证JSF成为一个成功的框架。Portal开源项目eXo就是建立在JSF框架上。
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趋势,现代Web Framework认为B/S结构的无状态特性和HTML界面是对编程来说是需要极力掩盖的一个
缺陷,所以尽量模拟C/S结构的组件和事件机制,以吸引更多的程序员。
7. Maverick
http://mav.sourceforge.net/
Maverick是一个轻量而完备的MVC Model 2框架。Maverick的Action不叫Action,直截了当的称作Controller。
Controller只接受一个ControllerContext参数。request,response, servlet config, servelt context等输入信息都包装在ControllerContext里面,而且Model也通过ControllerContext的model属性返回。整个编程结构清晰而明快,令人赞赏。
但这个世界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由于ControllerContext只有一个model属性可以传递数据,程序员必须把所有需要的数据都打包在一个对象里面设置到model属性里。这种麻烦自然而然会导致这样的可能用法,直接把Controller本身设置为model,这又回到了Controller(Action)和Model一体的老路。
前面讲到,WebWork也把所有的输入信息都包装在ActionContext里面,但Action并没有权力获取。而在Maverick中,Controller对于ControllerContext拥有全权的控制,两者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当然,由于参数ControllerContext包含request,reponse之类信息,这也意味着,Maverick Controller不能像WebWork Action那样脱离Web环境独立运行。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任何结构性缺陷。程序的结构由你自己控制,你完全可以把需要Unit Test的那部分从Web环境脱离开来,放到Business层。
如同WebWork,Maverick直接支持所有的主流View。Maverick的配置文件采Struts, Cocoon两家之长,URL -> Action -> View映射的主体结构类似于Struts,而View定义部分对Transform的支持则类似于Cocoon。如:
<command name="friends">
<controller class="org.infohazard.friendbook.ctl.Friends"/>
<view name="success" path="friends.jsp">
<transform path="trimInside.jsp"/>
</view>
</command>
8. Spring MVC
http://www.springframework.com/
Spring MVC是我见过的结构最清晰的MVC Model 2实现。
Action不叫Action,准确地称做Controller;Controller接收request, response参数,干脆利落地返回ModelAndView(其中的Model不是Object类型,而是Map类型)。
其它的Web Framework中, Action返回值一般都只是一个View Name;Model则需要通过其它的途径(如request.attribute,Context参数,或Action本身的属性数据)传递上去。
Spring以一招IoC名满天下,其AOP也方兴未艾。“Spring出品,必属精品”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我这里多说也无益,强烈建议读者去阅读Spring Doc & Sample & Code本身。
9. Turbine
http://jakarta.apache.org/turbine/
Turbine是一个提供了完善权限控制的坚实框架(Fulcrum子项目是其基石)。Turbine的个人用户不多,但不少公司用户选择Turbine作为框架,开发一些严肃的应用(我并没有说,用其它框架开发的应用就不严肃^_^)。Portal开源项目JetSpeed建立在Turbine上。
Turbine用RunData来传递输入输出数据。如同Maverick的ControllerContext,RunData是整个Turbine框架的数据交换中心。除了request, response等基本信息,RunData直接包括了User/ACL等权限控制相关的属性和方法,另外还包括Action Name和Target Template Name等定位属性。
Module是Turbine里面除了RunData之外的又一个核心类,是Turbine框架的基本构件,Action是Module,Screen也是Module。Turbine提供了LoginUser和LogoutUser两个Action作为整个系统的出入口。而其余流量的权限控制则由类似于Servlet Filter机制的Pipeline控制。
Turbine Pipeline的编程模型和Servlet Filter一模一样:Turbine Pipeline的Valve就相当于Servlet Filter,而ValveContext则相当于Filter Chain。还有更相近的例子,Tomcat源代码里面也有Valve和ValueContext两个类,不仅编程模型一样,而且名字也一样。
权限控制贯穿于Turbine框架的始终。要用好Turbine,首先要通晓子项目Fulcrum 的Security部分的权限实现模型。
Fulcrum Security的权限实体包括四个-- User, Group, Role, Permission。
实体之间包含{Role,Permission}和{ Group, User, Role}两组关系。
{Role,Permission}是多对多的关系,一个Role可以具有各种Permission;{ Group, User, Role}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一个Group可包含多个User,并可以给User分配不同的Role。
权限模型的实现同样采用Peer模式,Entity -> EntityPeer, Entity -> ManagerPeer。
Entity和EntityManger代表抽象的模型概念,而EntityPeer和ManagerPeer代表具体的实现。
用户可以根据模型,提供不同的实现,比如,用内存结构中实现,用数据表结构实现,与
Windows NT权限验证机制结合,与OSWorkflow的权限控制模型结合,等等。其中,用数据表结构实现,又可以选择用Torque实现,或者用Hibernate实现。(Torque是Turbine的O/R Mapping子项目)
例如,Falcrum.property配置文件包含如下Security相关选项:
# -------------------------------------------------------------------
# S E C U R I T Y S E R V I C E
# -------------------------------------------------------------------
services.SecurityService.user.class=org.apache.fulcrum.security.impl.db.entity.TurbineUser
services.SecurityService.user.manager=org.apache.fulcrum.security.impl.db.DBUserManager
services.SecurityService.secure.passwords.algorithm=SHA
# -------------------------------------------------------------------
# D A T A B A S E S E R V I C E
# -------------------------------------------------------------------
services.DatabaseService.database.newapp.driver=org.gjt.mm.
mysql.Driver
services.DatabaseService.database.newapp.url=jdbc:mysql://127.0.0.1/newapp
services.DatabaseService.database.newapp.username=turbine
services.DatabaseService.database.newapp.password=turbine
这说明,权限控制实现由
数据库提供,需要根据权限模型创建如下数据表:
TURBINE_USER,TURBINE_ROLE,TURBINE_GROUP,
TURBINE_PER
MISSION,TURBINE_ROLE_PERMISSION,
TURBINE_USER_GROUP_ROLE。
10. Cocoon
http://cocoon.apache.org
Cocoon项目是一个叫好不叫做的框架。采用XML + XSLT Pipeline机制,Java程序只需要输出XML数据,Cocoon框架调用XSL文件把XML数据转换成HTML、WML等文件。
Cocoon强大灵活的XSL Pipeline配置功能,XSLT的内容/显示分离的承诺,一直吸引了不少程序员fans。怎奈天不从人愿,由于复杂度、速度瓶颈、XSL学习难度等问题的限制,Cocoon一直主要限于网站发布出版领域,向CMS和Portal方向不断发展。另外,Cocoon开发了XSP脚本和Cocoon Form技术。
Cocoon的sitemap.xmap配置文件比较复杂,与其它的Web Framework差别很大。
主体Pipelines配置部分采用Pattern Match的方式,很像XSL语法,也可以类比于Web.xml里面Servlet Mapping的定义。比如,一个典型的URL->Action的映射定义看起来是这个样子:
<map:pipelines>
<map:pipeline>
<map:match pattern="*-dept.html">
<map:act set="process">
<map:parameter name="descriptor"
value="context://docs/department-form.xml"/>
<map:parameter name="form-descriptor"
value="context://docs/department-form.xml"/>
<map:generate type="serverpages" src="docs/confirm-dept.xsp"/>
<map:transform src="stylesheets/apache.xsl"/>
<map:serialize/>
</map:act>
<map:generate type="serverpages" src="docs/{1}-dept.xsp"/>
<map:transform src="stylesheets/apache.xsl"/>
<map:serialize/>
</map:match>
</map:pipeline>
</map:pipelines>
11. Barracuda
http://barracudamvc.org/Barracuda/index.html
Barracuda是一个HTML DOM Component + Event/Listener结构的框架。
根据模板文件或配置文件生成静态Java类,并在代码中使用这些生成类,是Barracuda的一大特色。
Barracuda需要用XMLC项目把所有的HTML或WML模板文件,静态编译成DOM结构的Java类,作为页面组件。XMLC会根据HTML元素的id定义,生成相应DOM结点的简便操作方法。
Barracuda的事件类也需要用Barracuda Event Builder工具把event.xml编译成Java类,引入到工程中。Barracuda直接用Java类的继承关系映射事件之间的父子层次关系。比如,ChildEvent是ParentEvent的子类。
Barracuda的事件分为两类:Request Events(Control Events)和Response Events(View Events)。
Barracuda事件处理过程很像
Windows系统消息队列的处理机制。
(1) Barracuda根据HTTP Request生成Request Event,放入到事件队列中。
(2) EventDispatcher检查事件队列是否为空,如果为空,结束。如果非空,按照先进先出的方式,从事件队列中取出一个事件,根据这个事件的类型,选择并调用最合适的EventListener,参数Event Context包含事件队列。
“根据事件类型,选择最合适的EventListener对象”的过程是这样的:比如,
EventDispatcher从时间队列里取出来一个事件,类型是ChildEvent;Barracuda首先寻找注册了监听ChildEvent的EventListener,如果找不到,再上溯到ChildEvent的父类ParentEvent,看哪些EventListener对ParentEvent感兴趣。
详细过程参见Barracuda的DefaultEventDispatcher类。
(3) EventListener根据Event Context包含的request信息,调用商业逻辑,获得结果数据,然后根据不同情况,把新的事件加入到Event Context的事件队列中。
(4) 控制交还给EventDispatcher,回到第(2)步。
The End.
Enjoy.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