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体会服务器托管全程完全记实

发表于:2007-06-21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
回首看看,2005年是宽带汹涌发展的一年,也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一年,因为网速瓶颈的逐渐打破,许多原本经营困难的互联网业务终于等到盈利的一天,不少网站的经营者在这一年抓住机会赚得钵满盆满。 看着那么多兄弟靠着一台 服务器 发了起来,老唐也有点忍不住

   
  回首看看,2005年是宽带汹涌发展的一年,也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一年,因为网速瓶颈的逐渐打破,许多原本经营困难的互联网业务终于等到盈利的一天,不少网站的经营者在这一年抓住机会赚得钵满盆满。

     看着那么多兄弟靠着一台服务器发了起来,老唐也有点忍不住了,教别人装了那么多服务器,今天也自己装一台,托管了去,做什么呢?都想好了,暂时赶时髦,先做个小小的“博客”,没准那天我的“博客”里也冒出个“芙蓉姐姐”的自恋狂,那我老唐不也是跟着出回名嘛,不成功也没关系嘛,反正只是玩一玩。说干就干,周六早早起来,在老婆的怒骂声中摔门而去,直奔中关村。


  第一步:选购1U服务器配件


  大家一定特别关心我的服务器打算用什么配置?呵呵,那还用说,当然是不看贵的,P4、至强的咱都不用,反正是拿来试验玩一玩罢了,于是直奔AMD专柜,按照如下廉价药方抓药:






经验体会服务器托管全程完全记实
点击查看大图


  照方抓药,几分钟搞定,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一套特别超值的1U服务器配置,AMDxp2500+具有512K二级缓存,速度可以媲美P4-2.8,但是价格仅仅相当于后者一半不到,因为具有良好的超频潜力,被游戏玩家们推崇备至,当然,咱们做服务器稳定第一,超频之类的小孩玩意儿咱是绝对不会考虑的,不过超频性能好,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块CPU的稳定性很好,适合作为服务器的应用。


      其实用xp做服务器的例子超级多,曾经有朋友告诉我,AMDxp2500+在运行数据库时,性能超越P4-2.8C,呵呵,那个朋友在机房托管了20多台1U服务器,全是AMDxp,从1700到3000+都有,专做虚拟主机和电影下载,早就发财了。


  再看看服务器稳定的基石――主板,也许有的朋友会嫌弃我选择的这块映泰主板,其实您是走眼了,映泰主板在对AMDxp的支持上一直表现很好,这块映泰M7NCG 400通过了AMD公司的认证,采用NVIDIA nForce2 IGP+MCP芯片组,作为要求不高的服务器应用来说,这款全集成的主板是足够应付的,别忘了这样的价格你想用上真正的服务器级别主板是不可能的。


  第二段



  硬盘自然越大越好,我一直偏爱希捷的散装硬盘,其实这只是个人原因罢了,因为上次装机器,一不小心,一块硬盘掉落,我急得抬脚一挡,哇靠,不慎用力过猛,结果反而将硬盘踢飞出去,撞在墙上,然后摔在水泥地上,拿起来接电一用,什么毛病都没有,呵呵。


     现在一块7200转的希捷并口160G硬盘只要600出头,立即拿下。这次我在服务器上装4块硬盘,其中只有一块是我的,另外3块是朋友搭载的,现在宇宙飞船都能搭载,何况服务器。说到这里,我想起,好多朋友总爱问我,IDE硬盘是不是不如scsi硬盘可靠啊?是不是不如scsi硬盘速度快啊?


    对此,我亲身体会是,IDE硬盘做互联网服务器完全可行,别的牌子不好说,我使用过的希捷并口2M的IDE硬盘,至今还没有坏的,前几天,我去紫光、方正看他们新出来的NAS(大概可以解释成“存储服务器”),用来做磁盘RAID的都是一水的IDE硬盘,就是并口的,不含硬盘,一套开价几万元啊!呵呵,吓人吧。


     咱们这台服务器只要高兴,用转接卡接上一个ide的raid卡,一样可以用来做存储服务器了,不过提醒您,用来做磁盘阵列的硬盘,务必要选名牌,最好盒装的,因为做raid很挑盘,硬盘稍有坏道,都不能成功,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朋友发现自己的硬盘不做raid好好的,一做raid就报错。至于IDE硬盘的传输速度和同时负载多少人连线的能力,其实更不必担心。


     互联网服务器不同于局域网服务器,在局域网里,因为网络环境好,有时能做到千兆,这时硬盘的速度可能会成为瓶颈,但是作为互联网服务器,主要瓶颈目前还是带宽,大家都清楚,以最常见的百兆共享环境为例,托管的服务器所能分配到的实际连入互联网带宽,不会超过几兆,任何IDE硬盘的传输速率都不会低于几十兆,所以,瓶颈根本不在硬盘。什么时候您舍得租用百兆独享的带宽了,您再考虑硬盘的速度是不是太慢吧。


  机箱方面我选了能支持4个硬盘的1U机箱,并且能为温度如此高的AMDxp2500+安全散热,这套机箱里含有了能稳定支持4个大容量硬盘的300瓦足功率千际纯净服务器电源,对服务器来说硬盘自然是不怕多的,别忘了现在可是宽带时代啊,海量数据一会儿就会让硬盘吃紧!


  组装1U服务器


  数数东西齐了,开工,组装1U服务器对于我来说,比吃饭做梦还简单,轻舞一把生锈的螺丝刀,唰唰几下完事。(小编:对此保留意见,据小编了解当时老唐弄到当晚11点还没完工)


  装CPU时要注意,务必在开机测试前,将散热模块安装好,散热模块的扣具一定要正确扣好,记住扣具的按下把手一端要对着主板边缘一侧,如果扣反了,散热模块的底部就不能和CPU良好接触,好像跷跷板一样,如果接触不好,瞬间就可能烧毁CPU,真的,不要相信很多媒体上说的AMDxp已经具有良好过热保护电路的说法。


      我买配件时候,那个柜台的哥们儿就在亮板子测试时图省事用一个普通P4散热器按在CPU上开机,结果几秒钟之后,CPU就烧了,表现就是,从CPU下面看隐隐出现了几根树枝状的焦糊痕迹,当时把那个哥们儿悔死了,这样烧的CPU,按照村里的规矩,上家是不给保修的,前车之鉴啊,必须小心。


  然后插上内存,看到了吗?这个主板上一共有3条内存,如果要开启双通道技术,就要把一条内存插在左边两根挨在一起的内存插槽之中的一个上,然后把另一根内存插在右边单独的那根内存插槽上,这样才能顺利开启双通道内存技术。


  好了,看看吧,一台美观大方的1U标准机架式服务器诞生了,虽然配置一般,但还是稳定的,而且容量巨大,都快赶上几万元的小型NAS存储服务器了,呵呵,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用PCI转接卡转接一个IDE-RAID卡,做一台小NAS,保证领导同事对你刮目相看。


  第三段



  好了,开机看看吧,对了,注意在开机时进入bios设置,把主板FSB设置为166MHz,这样才能正确识别CPU的频率,否则主板会默认把CPU识别成较低的主频。


  在Bios里进入Health选项,看看CPU温度,呵呵,刚开机竟然只有21摄氏度(如下图),没想到在仅仅4厘米高的1U机箱里竟然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开了一会,23摄氏度了,又等了1个小时,25摄氏度了,看看没什么大问题,就开始装系统,装的是windows2000高级服务器版。


  装好系统之后,用主板自带的测温度软件一看,进入系统之后,CPU温度空闲时只有21摄氏度,拷贝大文件运行一些程序,1小时左右温度上升到27摄氏度,非常满意。


  用软件检测一下,找出系统漏洞,一一打好补丁,特别是要首先打好SP4补丁集合,在此基础上打好冲击波补丁、振荡波补丁,因为现在机房里就这两种东西闹得凶,一旦联网之后染上,那么悔之晚矣,很难办。所以要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


  最后,装好杀毒软件和远程管理软件,因为得把服务器托管到电信机房的,机房完全封闭,每次进去调试机器都要预约,很麻烦,所以一般的调试尽量要通过远程管理来完成,很多朋友喜欢用3389之类的win2000自带的客户端来管理,我则喜欢用一个小工具――RAdmin,我用的是汉化版,这个软件虽小,但是功能还比较强大,Radmin是一个远程管理程序,可以通过网络控制远程服务器,可以实现全屏功能,好像在使用本地的计算机。


      只要能通过局域网或互连网相连,就可以管理服务器,可以在本地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可以重启、关闭服务器。Radmin包括两部分:一是服务端,安装在远程计算机上,可以传输远程计算机的显示内容;二是客户端,安装在本地计算机上,也是查看端、控制端,通过它可以控制对方的计算机。这个软件的用法很简单,一看就会,就不多说了。需要注意的是,诺顿的杀毒软件会认为Radmin是病毒,其他杀毒软件倒没有这样认为,所以,你如果用这个软件,就不要安装诺顿杀毒软件。


  安装好远程管理软件,先在本地局域网试试,启动软件,连接成功。你看,两台电脑的屏幕显示完全同步,完全一样,在控制端操纵鼠标移动,打开文件夹,旁边的服务器屏幕上也同时显示这些操作。


  托管


  测试成功,精心包上咱们的1U服务器,准备去――托管。


  托管的地方咱早就找好了,本着公司规模大、经营时间长、信誉好、人员多(千万别笑,这是实在话,人太少的托管公司最容易发生“鸟兽散”)等几个原则,我选择了一家位于长安街沿线的老牌IDC公司,价格已经谈好了,合同也看了,虽然合同里“陷阱密布”,但是对于老唐这种长期混迹服务器行业的“老鸟”来说,根本构不成多大威胁。


      首先亮出咱写的名篇《真知灼见:首次托管服务器经验完全手册》,当时网管就蔫了,原来您就是唐华啊,得,服了,这点内幕您都清楚,我也就不耍花样了,合同您看着改,改好了知会小弟一声就行。看他那么诚恳,虽然我心里清楚早晚还得被他害了,我还是笑笑。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啊,算了,信手将合同里一些特别混的条款给删改了一下,例如,不许中途增加费用,不许未经我允许随便将我的服务器转包其他公司等等,就定了,其实,合同签得好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还是对方公司的实力、信誉和服务水平,如果他们的实力达不到,那么所有合同承诺的都是一张废纸。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