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软件公司的先驱 甲骨文公司:硅谷老兵新传

发表于:2014-03-06来源:Csdn作者:志敏点击数: 标签:甲骨文
纯软件公司的先驱 甲骨文公司:硅谷老兵新传.本文摘自《浪潮之巅》第二版“纯软件公司的先驱”一章。这是新版中唯一增加的完整章节。因篇幅较长,将文章分成五小节陆续更新。本文是第一节。

  本文摘自《浪潮之巅》第二版“纯软件公司的先驱”一章。这是新版中唯一增加的完整章节。因篇幅较长,将文章分成五小节陆续更新。本文是第一节。

  硅谷老兵新传——埃里森其人

  读者见到这个题目可能会觉得有点滑稽。“软件难道不是随着计算机一起出现的吗?为什么软件公司还有先驱的说法? IBM 不早就有软件了吗?“是的,软件的历史和计算机的历史一样长,但是,纯软件公司的历史还不到40 年。40 年前整个计算机工业的模式都是制造硬件、搭配软件和服务,无论是当时行业的老大、白雪公主IBM,还是七个小矮人。

  DEC、惠普等都是如此。在当时,很难想象一个计算机公司不生产硬件,而只开发软件,然后靠软件的使用费(License Fee)过活。树立起这个商业模式的是两个公司,在个人计算机领域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微软公司(1975 年),而在企业级市场就是本章将要介绍的甲骨文公司(1977 年)。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书中介绍的IT 创业的例子,比如微软和苹果,以及今后看到的更多创业的例子,从思科、Google 到Facebook,都是20 多岁年轻人的传奇故事,而且是一次成功。如果屡败屡战,创业创到30 多岁还没有成功,那么今后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这个例外就出现在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的身上。甲骨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埃里森这个人,因此要了解甲骨文,就必须深刻了解埃里森的个性。

  拉里·埃里森和史蒂夫·乔布斯一样,是硅谷最有个性的两个人,而且这两个人一生的敌人比朋友多很多。但是,这两个相差十几岁、天性孤傲的人都将对方看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在乔布斯处于事业最低谷的时候,埃里森就在硅谷到处为他呼吁和活动,希望他能重掌苹果。两人友谊的基础,大概源自他们身上惊人的相似性和巨大的差异性。

  从基因上看,有着犹太血统的埃里森和有着阿拉伯血统的乔布斯都属于中东闪米特人的后代。和乔布斯一样,埃里森也是非婚生子,并由养父母而非亲生父母养大。1944 年,埃里森出生在纽约一个并不富裕的市区,他的母亲当年只有19 岁,而他的生父是一位飞行员。或许是继承了生父的体魄和运动基因,埃里森后来成为“美洲杯”帆船赛的参赛者。

  埃里森出生不久,他的母亲意识到无法独自养活这个孩子,就把他送给了自己在芝加哥的姨夫和姨妈抚养。而埃里森直到48 岁才见到自己的生父。和乔布斯一样,埃里森从他的养父母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关爱。

  中学时的埃里森是个聪明但表现并不突出的孩子,这一点也和乔布斯类似。高中毕业后他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和芝加哥大学读书,和乔布斯一样,他也没有完成学业,读了两年多大学后20 岁就到了硅谷工作。在掌管甲骨文后,埃里森也和掌管苹果的乔布斯一样,不断(通过董事会)给自己大量地发股票。另外,他们对竞争对手都非常“狠”。

  埃里森离开大学后并没像乔布斯那样自己创业,因为当时信息革命还没有开始,因此,他选择了进入Amdahl 公司工作,Amdahl 公司由世界著名的计算机专家、IBM360 的设计师基尼·艾曼达尔(Gene Amdahl)创立,它制造和IBM 几乎一样的大型机。之后埃里森转到一家不大的军工企业Ampex,参加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开发数据库的项目,从此他和数据库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这个数据库项目的名称叫Oracle,意思是预言家,但是后来Oracle 公司起中文名字时,为了贴近中国文化的渊源,采用了中国古代预言的记录文字—甲骨文。

  如果没有信息革命,埃里森可能再换一两家公司,然后就这样退休了。但是到了上个世纪70 年代,信息革命改变了埃里森的命运,同时也让埃里森改变了世界。1970 年发生的一件并不太引人注意的小事对埃里森后来触动很大。IBM 一个名叫埃德加·科德(Edgar F. Codd)的美籍英裔计算机科学家提出了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论。这是数据库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开发数据库的埃里森深深地被这套理论所鼓舞,他觉得机会来了! 1977 年,已经33 岁的埃里森与两个同事爱德华·欧特斯(Edward Oates)和鲍勃·迈纳尔(Bob Miner)一起创办了一家数据库公司。此时埃里森已经在硅谷打拼了13 年,可以算是一位硅谷的老兵了。他们给公司取名为“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 DevelopmentLaboratories,简称SDL),继续做他们的Oracle 数据库项目。

  第二年,即1978 年,埃里森的公司在DEC 的小型机PDP11 上开发出一个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系统,项目代号是Oracle 1,但是这个软件从来没有面市,原因不明。有人讲是因为漏洞很多,但是现已无法考证。埃里森并不甘于失败,一年后,即1979 年,又推出了Oracle 2,这是计算机软件史上第一个由纯软件公司开发的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很快埃里森利用他过去为军方开发项目的关系,将这个数据库软件卖给美国空军。埃里森为了强调它的数据库系统是最先进的关系型数据库,干脆把公司改名为“关系软件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 Inc,简称RSI)。

  但是,直到1981 年,RSI 多少还是带有当年接政府和军方项目,为别人开发软件的咨询公司或者软件承包商的性质,埃里森对公司的发展方向还没有把握准。如果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甲骨文公司了。这一年,IBM 的古普塔(Umang Gupta)加入RSI 公司,拥有MBA学位的他为RSI 写了第一份商业计划书,开始明确公司的发展方向,即开发通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和开发工具。1982 年,鉴于RSI 的数据库软件Oracle 的名气已经比公司还大了,公司干脆改名为Oracle 公司,在进入中国后,选择了“甲骨文”作为公司的中文名称。

  这一年,硅谷的老兵埃里森已经38 岁了,而盖茨和乔布斯比他正好小一轮左右。但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埃里森这个老兵开始谱写他的新传。两年后,即1984 年,甲骨文从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拿到投资。又过了两年(1986 年),甲骨文上市,当时它的营业额是每年5,500 万美元,不足如今一天的营业额。

  在甲骨文成立以后的30 多年里,信息革命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甲骨文公司的发展虽然也是起伏跌宕,但是埃里森在这一波一波的浪潮中,将甲骨文这个当年只有几十个人的小数据库公司,发展成今天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2011 年,甲骨文的营业额高达356 亿美元。而在20 世纪90年代,埃里森也成为仅次于盖茨,在IT 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领袖,同时也是紧随盖茨之后、第二富有的人。在这些商业巨子的较量中,埃里森也是少数没有让盖茨占到便宜的人。(而苹果的乔布斯和Google 的施密特一度都被盖茨在商业上搞得很惨。)

原文转自:http://blog.csdn.net/zuoninger/article/details/1981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