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应用 新教务

发表于:2010-10-22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应用测试流程;测试管理
又到 9月开学时,随着新旧学生的到校,学校的教务系统又开始忙碌起来。面对繁重的教务管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信息化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这些学校依托于信息技术应用,运用信息管理理论和信息管理方法,对学校教务管理进行高效准确地计划、组织、智慧

又到 9月开学时,随着新旧学生的到校,学校的教务系统又开始忙碌起来。面对繁重的教务管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信息化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这些学校依托于信息技术应用,运用信息管理理论和信息管理方法,对学校教务管理进行高效准确地计划、组织、智慧、协调、控制,从而实现预定的目标。

狭义上,教务信息化通常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及平台的开发和应用,而广义上,则包括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即利用各种信息化设备、平台、应用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管理,提升教务质量和效率,从而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可以说,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学校教务管理改革和提高教务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从整体上说给教务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管理工具,在管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虽然由于学校教务管理特点的制约,在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效率低.功能难以实现、数据不准等若干问题。但是,在学校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伴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如云计算、移动通讯、无线传输等技术应用也不断成熟,并迅速进入到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为教务信息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这些全新的技术应用必将帮助教务信息化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信息化应对教务管理挑战信息技术在服务教务管理、服务教学、服务科研中深化应用、加强融合、支撑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改进教学管理系统以更好地为教学管理服务是高校教学管理要实现地目标。

教务管理工作与高校的教学工作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如何在高等院校的环境之下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务工作人员共同思考的焦点问题。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改进教学管理系统以更好地为教学管理服务是高校教学管理要实现地目标。

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环节的基本内容:教学计划的制定、学生选课管理、考试管理以及学生成绩管理。这几乎涵盖了当前教育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可以说教务管理的成败将对教育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信息技术在服务教务管理、服务教学、服务科研中深化应用、加强融合、支撑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发展带来大挑战每年 9月的新学期,大概是全校最忙的时候,大量新生入学,老生返校,后勤调整,学生选课,教师排课,再加上是 9月、10月假期较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师生们迅速进入状态,是每个学校教务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然而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推广,迎新难题正在逐步化解。学科设置、年级设置、新生注册、成绩统计、费用收取等这些从前繁复无比的教务工作如今随着网络化升级变得简单而明朗。

学期报名注册时,学生不再需要填写各种表格,而是以“刷卡”的方式,潇洒地实现学籍注册,而通过后台网络数据中心,将所有数据集中起来,既有利于集中管理,也便于各个部门调用,免去了重复录入之苦。

据了解,目前一些学校甚至在迎新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离校系统”,从而将各项业务的高效的串起来,形成一个智能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实际上,迎新只是目前学校、特别是高校教务信息化面临管理难题的一个缩影,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张,学校自身的发展面临着四大挑战。

 (1)业务内容繁多,涉及部门多。高校以教学为主,教务管理是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计划实施管理、教学过程监控的职能郑门。贯穿于高校教学各个教学环节和全过程,教务处不仅要服务于全校师生、而且不要服务于师生管理部门,尤其与学生相关的部门与人员。其业务比高校任何其他部门繁多。

 (2)业务处理实时性强。技术在飞速发展、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在动态变化,这些给教务管理提出了应时对策、滚动调整和动态、实时变化的需求,而且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的监控更需要实时跟踪,教师、教室和时间等资源的配置、计划、执行、调整等时刻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必须实时解决,无法延时。尤其在学分制教务管理模式下,教务管理的实时性要求更加强烈。

 (3)业务流程复杂。教务管理由多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存在着自然的逻辑联系,形成各自独立的业务流程。教务管理不仅要解决这些独立环节的事务问题,而且还要将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衔接起来,使得上一个环节的事务处理结果能自动流转到下一环节以便利用或处理。从教务管理全局出发,教务处内部各职能部门独立的流程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交融的特点,使整个教务管理流程显得十分复杂。

 (4)教务管理信息化需求强烈。采用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大量复杂教务数据处理和教学信息的动态管理,提高了教务管理效率、减轻管理人员不必要的重复事务性工作,满足高校师生和各级管理人员对教学信息及时性、全面性的需求,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有力保障作用。

整合平台日渐成形目前,我国信息化教务管理的效果正在显现。比如清华大学,在学生管理方面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注册中心,大大提高了学生选课的效率;在财务管理方面实现财务机制的改革,合并各院系的财务中心,成立会计服务中心,人员精简了30%服务效率和质量却提升很多;将清华实施科研经费和财务合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科研立项经费的使用,也方便了学校统筹和管理科研经费。而针对教务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不少学校挑选了集中数据的手段,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从而打破学校各个部门、各类应用之中的信息隔阂,消除信息孤岛,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互的效率,从而实现了教务水平的提升。

对于校园一卡通,大概很多学生已经不再陌生,虽然学生卡的使用已经,但是一卡通迅速发展,却是近年来的事情。一方面,网络数据技术应用的发展,让“一卡通”真正实现了一卡通校园。另一方面,学校的终端建设在近年来的进一步完善,更多的终端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也是一卡通应用快速发展直接原因。

与此同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手机作为校园内的新兴终端,其普及率和应用的方便程度立刻引起了学校管理信息化工作者的关注,而3G的正式商用,更是让电话网、移动网、互联网三者之间的隔阂日益消散,形成了新的融合优势,催生了诸多的新型应用,目前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以手机为信息载体,将校园各类卡种与手机卡整合在一起,在学校范围内,用手机实现食堂消费、校园出入安全管理、考勤、打水、机房上机、图书管理等功能,使校园管理更加安全、科学、规范。它不仅使学生在校园的生活更加便利,与学校的互动更加快捷,同时也让同学们能与家人、朋友、同学和老师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特别能让新入学的同学更快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信息安全日益凸显在综合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应用安全的重要性也开始凸显出来。“虽然一个账号一个密码可以通用的确很方便,但是万一某个地方出了问题,是不是会影响到其他的应用?”一位老师不无忧虑的说道。实际上,随着数据的大量集中和不断交互,安全风险自然与日俱增。最近几年,学校教务系统出现漏洞导致信息泄露的报道,也见诸报端,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敲响了警钟。

很多学校都看到了这一点,并开始重视网络安全问题,通过各种安全设备实现,对于政务等教务系统更是小心有加。不过,专家指出,目前不少学校的安全体系依然漏洞百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还没有转变思想,没有想明白“管理工作信息化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真正含义。

要实现安全,除了相应的设备,更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制度,来保证这些设备的顺利运行。

“学校很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访问控制。”一位专家举例说到,“什么样的权限,访问什么样的信息,超过了这个权限,那么将无法进行访问。对于一些敏感数据,甚至应该利用设备详细记录何人、何时、何事,对数据进行了何种处理,以便日后查考。”

为此,必须建立和和遵守一整套的业务规则和管理制度,确保教务管理系统的高效性。

首先,要建立业务规则,做到。有章可依”。信息系统要强化数据库定义、程序控制或业务规则引擎来建立业务规则进行约束用户的操作行为,由于系统未做到或不能完全做到对业务规则进行定义,需要用户自定义业务规则来实现。

比如,课程数据库可以约束课程号的唯一性,但无法控制用户用两个课程号表示同一门课程,需要用户自定义业务规则来避免课程重复设置。

其次,要遵守业务规则,做到“有章必依”。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强化计算机领域和流程管理理论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数据操作风险识别能力和责任心,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流程管理理念,自觉遵守业务规则,避免随意性、盲目性人为错误的发生。

链接高校教务建设的四大难题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务管理改革和提高教务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高校教务管理特点的制约,在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效率低.功能难以实现、数据不准等若干问题。

 (1)教务管理软件系统与高校实际不相符,影响着教学改革。目前 ,由于各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引进的商品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往往不能适应所有学校业务流程,不完全符合本校实际情况,也难以满足教学改革需求的动态变化。

 (2)组织机构在职能上与教务管理系统流程不相符,影响系统的效能发挥。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大多是为了适应高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信息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通常是在现有组织职能基础上构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不是简单的信息系统的引入过程,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流程、业务规则、管理制度。然而,高校教学管理组织职能结构的封闭性,管理规则混乱现象强烈地制约着IT的应用。

 (3)在实施中执行力缺乏。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般由教务处负责,具体建设任务一般安排在选澡中心或教学管理科,没有专门负责信息化的职能部门和专职技术人员,因而造成信息化建设缺少有力的技术保证,导致技术应用与管理目标不明确,技术创新意识淡薄。

目前教务处作为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还需承担者系统后期建设与数据维护与挖掘,部门的平级部门很难推动流程优化与持续改进,造成系统建设中多部门协调的困难,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

 (4)教务管理系统中数据控制不规范,影响教务管理的效率。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课程数据及其管理的科学、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教务系统的运行效果,对整个系统应用的成败至关重要。而不少高校“为了信息化而信化”,或过分依赖IT,或仅仅关注IT。忽视了管理流程、组织、人力资源等客体因素对IT应用的影响。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性、系统化的思想来指导。

云计算助推教务信息化当前教务信息化从注重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渐渐转型到追求教育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云计算以其新的应用服务模式 ,适应了转型期的需要,将助推教育信息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从我国教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会发现它的发展是一个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重视建设,到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重视应用,再到近期的重视效益的过程。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教务信息化正在从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师资培训等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阶段,往实现教务信息化效率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在未来的10年里,全国各中小学校及高等院校都要进行信息化建设或实施更新改造。几乎每一项教务信息化工程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巨额的资金、复杂的技术、多方面的人才需求等问题,已经实施的各级各类项目的最终社会效益众说纷纭,难以评判。如何在有效的成本投入下,让我国的教务信息化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满足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对信息技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各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务信息化亟需新的解决方案

云服务特点及其应用云计算这一新型应用模式能满足各类学校低成本、低风险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云计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廉价和方便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把自己的信息处理迁移到“云”上。

云计算的含义是指用户从互联网上获取某些能力———硬件、软件以及业务流程的执行或数据的存储等。用户既不知道、也不在乎这些能力从何而来、如何汇聚,也不用关心自己的数据被存储在什么地方。用户使用云计算服务,他们不需要有自己的技术平台、技术基础以及本地部署的软件,他们可能只需要打开云计算的开关,直接获取所需要的服务。云计算代表计算资源社会化、服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云计算这一新的网络计算模式的出现,互联网时代的计算和数据存储已经从以客户端软件为中心的时代向以“云”服务为中心的“云”

时代转变,迎来了“云”时代新的挑战。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就是服务,因此通过云计算来实现的服务即可以称为云服务。云服务的特点和其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云端存储数据数据可以不必再存于用户自己的电脑中,只需在云计算提供的海量存储空间中存放,这样不仅节约成本,充分利用资源,而且在保证可靠安全存储的同时可以根据权限进行资源的整合共享。比如我们使用的网络相册。

 (2)云端提供软件服务无数的软件程序均置于云端的服务器中,软件架构在各种标准和协议之上,不必下载即可使用,而且可以多人网络协作使用,如 GoogleDocs提供的在线办公软件。 (3)随时随地提供服务云计算提供的服务简化了终端用户的硬件配置,只要用户的硬件设备能接入网络并且登录他所使用的云服务平台的账号,就可以享受云端为我们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如 GoogleApp企业应用套件。 (4)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由于云计算整合了网络资源,因此它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且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资源的整合以及服务的提供将更加人性化和便于获得。

云计算助推教务信息化转型云计算使计算资源逐渐服务化,在需要的时候接入专业的计算资源提供方的网络中,就像使用电力或者自来水一样,并且只需为自己使用的那一部分付费,大大提高了计算资源的利用率。在教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如果有效地利用云计算提供的计算、存储、网络等服务,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教务信息化基础设施重复性建设的问题,缓解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缩小数字鸿沟;不仅可以缩减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也促使教育技术研究者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益上。

教务信息化决策者在规划、投资、决策、管理与评价教务信息化项目的时候,应该意识到 :当云计算使信息技术已经变得非常普及的时候,决策者应该着眼于降低成本和规避风险,将战略从寻求新的信息技术转向持续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应用能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扩大教育规模等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国教务信息化目前正处在从“应用”到“有效应用”的过渡转型期,或者说从重视“应用”往重视“效益”过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可以利用云计算,设法增大教务信息化的效益,在细节处挖掘教务信息化所产生的效益,比如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根据云服务辅助教学的特点和未来教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于2009年 5月16日 ~17日举办了全国首届“云计算辅助教学”

高级培训班,培训对象是校长、优秀骨干教师、教研员、电教馆从事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的人员,使学员学习和掌握了Google教育套件的实用技术和教学设计方法 (Google协作平台、日历、文件、邮件、聊天、组群、笔记本、地球、地图、博客、相册、网上论坛等 ),掌握了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于教学的方法,掌握了自主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理论和技术,掌握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教学设计技能,促进了云计算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应用推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尽可能地促进云计算技术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利用现有教务信息化基础设施组建云计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教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闲置率;建设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提高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等。

在教育技术“云服务”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云计算将促使教务信息化投资实现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通过云计算,用户不必购买新的服务器和部署软件,就可以得到应用环境或者应用本身,软硬件也不必是部署在自己身边的、专属于自己的产品,而是可以变身为可利用的、虚拟的资源。云计算使教务信息化的各种软件、硬件、存储等设备资源触手可及,实现真正的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利用云计算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和更贴身的教学环境,实现有效教学和支持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

当在教育领域中使用了云计算,必然产生各种新的问题,也促生了新的研究内容。云计算的出现,促使信息技术像过去电力系统那样实现中央供应,信息技术基础化、服务化以后,产生的将是以云技术为载体的技术集中供给工厂。云计算使得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的成本大大降低,极大地增加了信息技术和各种资源的可获取性,这对于教育教学无疑是可喜的事情。

信息化新引擎教育云计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我国教务信息化下一阶段的目标,应该是基于国家“校校通”工程和“班班通”工程积累的空前庞大的客户,建立国家云计算教育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这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运营商通过设立教育公共数据中心,建设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和应用系统平台,采用云计算按需租用、按计算量付费的方式,为各级教育机构构建网络门户以及教学、办公和管理的应用程序和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种网络应用和增值服务。

在国家教育云计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中心数据库和统一认证、应用平台的基础上搭设起教学管理、网上办公等丰富的应用,为不同身份的用户提供数字校园、家校互联、教育博客、教育资源等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教务信息化服务。与云计算的商业应用不同的是,需根据教育消费的特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实名认证、用户评价、计费与支付系统,用户为服务付费。这一运营模式将大大减轻学校购买各类软硬件的压力,也降低了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成本,而且可以根据教育政策的调整做灵活的业务变更,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无障碍分享,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管与用的效能。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将会给人们提供不受时间、地点和高端设备限制而获取计算、存储、应用服务等信息化资源的渠道。云计算使网络、软件、平台、管理等均能以服务方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只需要登记注册,经审核通过后,学生用户就拥有一个数字化校园该提供的所有服务,如邮箱、IM即时通讯软件、数字图书馆、网络硬盘、CD架、数码相册等等;教师更是拥有私人博客、咖啡吧、网络课堂等空间等。

教育云计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由各类服务器机群、网络互连设备、数据中心和门户网站等多个部分组成,以 Web的形式对外提供强大的教学、管理、互动等各种功能。平台门户网站整合常用的教学、教务管理、数字生活等软件服务,用户只需登录门户网站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公共平台提供的服务,查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工作,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系统管理员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门户网站监控和管理机群及数据中心,调整用户可用资源和使用权限。本文设计的云计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架构。

云计算这一新型应用模式能满足各类学校低成本、低风险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云计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廉价和方便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把自己的信息处理迁移到“云”上。学校客户可以采用Ia aS模式租用服务器和数据库,大大缩减硬件投入和维护费用;利用Sa aS的优势,按照需求免费或低成本租用各种教学、教务、互动等软件,这些Sa aS软件的功能模块随时灵活变换;实施快捷方便,时间短,费用低,它可以解决各类学校缺乏开发和维护的技术团队、资金短缺、担心可用性、追求绩效等问题;利用Pa aS的优势,免费或低成本租用各种服务器平台软件,可以基于服务器平台的API做二次开发的实验或应用开发。这“物美价廉”的种种优势使得云计算能有效解决教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软肋。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