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CIO 十大关注

发表于:2007-06-13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
2005年的忙碌还未挥去,CIO们就马不停蹄地构画着2006。几乎每个站在信息化第一线的人都会说2005年太忙太累了。各种新技术、新应用让人应不暇接,信息化浪潮的推进速度快的让人毫无喘息之际。2006年抬眼望去,在这个“十一五”计划的开篇之年,CIO的繁忙与劳

2005年的忙碌还未挥去,CIO们就马不停蹄地构画着2006。几乎每个站在信息化第一线的人都会说2005年太忙太累了。各种新技术、新应用让人应不暇接,信息化浪潮的推进速度快的让人毫无喘息之际。2006年抬眼望去,在这个“十一五”计划的开篇之年,CIO的繁忙与劳累将会变成家常便饭。如何从越来越纷繁复杂的信息化+IT生态环境中脱颖而出,招招致胜呢?CIO应该关注最关键的环节。我们这里给出“2006 CIO十大关注”的建议,仅供CIO参考。

第一关注:“十一五”开篇 再掀信息化浪潮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计划的开篇之年。“十一五”时期,中国企业将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生产地的挑战;将面临经济加快发展,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的挑战;将面临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挑战……这些环境的变化都将迫使企业内部结构进行更深层次的调整,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企业要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虚拟一体化”分工和协作;要通过互联网突破地域的束缚而服务于全球;要用信息技术带动产业的融合和创新;通过信息化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不是企业内部自身建设、打破内部弧岛的问题,而是如何融入产业、打通企业间弧岛、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问题,是寻求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同步的问题,是基于互联网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跃式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技术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大型计算机应用时代,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微型电脑普及时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软件应用主导时代,并迎来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充满魅力的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的主要形式。预计“十一五”时期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以下五个特征:

1.全面基于互联网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阶段来临。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浪潮及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猛发展,企业将全面参与全球化和国内跨区域的各种竞争,通过互联网开拓市场。企业及时调配资源,改进自我协同能力的需求将显著增强,并成为必然的趋势。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顺应世界信息技术的变化而稳步发展,基于网络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各类研发、生产、管理和经营信息系统将成为主流,基于互联网的音频和视频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物流等方面的建设和应用将获得重大突破。

2.跨区域、跨行业的各类高度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将成为建设和应用热点。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时期,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和应用将进入理性发展阶段。网上信息消费、服务消费和产品交易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通过跨区域、跨行业的各类高度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如网上支付、信用体系、第三方认证)建设和应用,将使企业获得技术革新优势,扬弃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缩短市场反应时间,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重大效益。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再是孤立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必须实现信息化才能融入和紧密联系在这个生态链当中。目前中小企业出于规模、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在信息化方面的水平远远低于大型企业,但各类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将为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形成支撑并提供机遇。与此同时,在各经济领域内将催生和形成新型服务业态,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将在广泛的领域里成为常态。

3.企业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将显露端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变化,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将成为企业信息化支撑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武器。信息资源的分散、封闭、封锁限制了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导致重复开发的增加,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制约了企业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形成企业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是“十一五”期间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各类决策支持模型将在大中型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行业性(如水、电、气、电信金融、外贸、旅游)数据库的建设水平与数量将得到提升和增加。政府方面也将通过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制定技术标准等相关工作引导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4.企业自身主导信息化建设能力增强,应用效益显著增加,信息化建设支撑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程度还不平衡,企业依托IT厂商主导实现信息化情况比较普遍。但在未来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特别是在大中型企业里CIO制度将得到普遍执行,企业信息化规划、招标、监理、培训等服务将普遍被企业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企业自我主导信息化建设能力增强,企业将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自身状况,量身订做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导,IT厂商为辅助,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应用效益将显著增加。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撑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5.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与电子政务系统、社会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成为衡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成功标志之一。

“十五”期间随着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必将有力带动企业信息化发展。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商、税务、社保、医保和金融等系统的互联互通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也是衡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互联互通将为政府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管和企业接受优质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关注:网格市场达百亿 将成为计算主流

网格计算实际上是一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利用互联网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电脑都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则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 所以这种计算方式也被称作"网格计算"。网格是把整个网络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网格技术的目标是基于因特网技术、Web技术和高性能计算等技术,采用开放标准,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上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

IDC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到2007年,网格计算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20亿美元。预测市场收入增长的因素来源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包括以下几方面:网格软件的成熟与标准化,终端用户希望更有效利用IT设施的欲望,人们对网格的进一步了解以及传统高性能市场以外应用与用户的增长。

现在,网格计算已经在金融、石油、教育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显著好处是使用多少机时付多少费用。中国已有35所大学在应用网格计算技术。很显然,网格计算与网络服务结合, 形成了一个有广泛适用性的生态系统。

以美国银行为例,如今已有大约3000个机器在网格上,预计在今后的三年里网格计算将为银行节省上百万美元。其它方面也很重要,例如格计算将更加稳定。银行可以在白天进行复杂的风险管理,因为任何一个组件的失灵都不会导致系统当机。美国银行表示,网格计算明显地提升了系统的利用率,现在银行只是关心是否有足够的服务器。美国银行每天在核心服务器上的利用率大约是90%。

目前推动网格计算发展的动力是成本,而不是需求。那种不计成本只要解决问题就成的处理方式不是网格计算的推动力。采用高密度的x86刀片式服务器堆叠,并运行Linux操作系统,其网格系统的价格和性能都是很吸引人的。

现在,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到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启动了大型网格研究计划。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都急需网格技术,如电子政务建设中如何消除信息孤岛,航天行业中应用软件的共享,金融业中的大集中、资源共享,铁道行业中九大信息系统信息互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集成和互动操作,税务中统一的应用门户等。在中国,网格研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十五"期间我国已建设自主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即"中国国家网格"(CN-Grid);开发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格软件;建设若干个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急需的重要应用网格;形成若干网格技术的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这些都会使我国在网格技术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由于网格计算即将成为主流, 业内厂商如Oracle、IBM、Platform Computing、Sun等已经开始提供服务、产品和合作。

第三关注:走上64位计算选好高速入口

64位计算是相对于32位计算的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标准,就像高速公路与山间小路的区别。相比于32位计算,64位计算提供更大的计算带宽,从而带来更高的性能,使很多过去根本无法实现的设想变成现实。目前,全球最重要的处理器供应商包括:AMD、HP、IBM、Intel、Motorola、Sun无一例外的都在推动64位计算。

近年来,Wintel平台的性能和性价比都有了很大提高。Windows基于Intel平台表现出来的性能已可与传统的Unix/RISC相匹敌。在向Wintel移植的过程中,现在用户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机遇,那就是直接采用64位服务器,或者将32位服务器升级成64位服务器。有三点事实说明IT业正在为64位产品的到来而发生变化。首先,Intel公司所有新开发的服务器及工作站都将是64位的,它们将配备基于x86架构的64位Intel Xeon处理器和基于EPIC(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架构的Intel Itanium 2处理器;其次,Windows平台已经支持这些64位架构;第三,企业用户越来越关注这些平台,认为它们是价格昂贵的基于RISC架构64位Unix服务器的高性价比替代产品。

IDC对服务器产业的预测证实,基于Intel Itanium处理器的服务器创造的产值将由2003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80亿美元。这一预测是根据HP公司决定生产基于Intel Itanium处理器的企业级服务器而做出的,其他著名OEM,如NEC、日立、Groupe Bull、Unisys、IBM及SGI也将增加基于64位Intel Itanium处理器产品的数量。IDC认为:“针对64位Intel Xeon 处理器而重新修改编译的程序是向Intel Itanium 处理器平台前进的重要一步。”一旦某一应用软件升级至64位,那么再由Intel Xeon架构升级至Intel Itanium架构就简单多了。

在未来的几年内,整个软件生态系统将朝着64位方向倾斜。64位软硬件的生产成本只略高于现有的32位软硬件,其功能却大大超越32位产品,而且它们同样可以支持目前的应用软件。这一事实为用户们提供一条不可回绝的理由,促使他们急不可耐地拥抱64位产品。

现在,企业用户几乎不需要太大投入便可配置64位系统,这使得他们通过一个‘三步走’方案逐渐向64位系统移植,这三个步骤包括升级纯32位软件,在64位操作系统下使用32位应用软件,以及最终以最小的代价创造纯64位环境。

第四关注:3G择时到来 规模推进发展

3G即第三代数字通信。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数字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而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数字手机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3G通信的名称繁多,国际电联规定为“IMT-2000”(国际移动电话2000)标准,欧洲的电信业巨头们则称其为“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该标准规定,移动终端以车速移动时,其传转数据速率为144kbps,室外静止或步行时速率为384kbps,而室内为2Mbps。

3G手机完全是通信业和计算机工业相融合的产物,和此前的手机相比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称呼这类新的移动通信产品为“个人通信终端”。即使是对通信业最外行的人也可从外形上轻易地判断出一台手机是否是“第三代”:第三代手机都有一个超大的彩色显示屏,往往还是触摸式的。3G手机除了能完成高质量的日常通信外,还能进行多媒体通信。用户可以在3G手机的触摸显示屏上直接写字、绘图,并将其传送给另一台手机,而所需时间可能不到一秒。当然,也可以将这些信息传送给一台电脑,或从电脑中下载某些信息;用户可以用3G手机直接上网,查看电子邮件或浏览网页;将有不少型号的3G手机自带摄像头,这将使用户可以利用手机进行电脑会议,甚至使数字相机成为一种“多余”。

在当今Internet数据业务不断升温中,在固定接入速率(HDSL、ADSL、VDSL)不断提升的背景下,3G移动通信系统也看到了市场的曙光,越发为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普通用户所关注。2005年,3G在全球已逐步进入规模发展阶段,长期影响3G发展的终端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整个产业在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也逐步探索和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盈利模式。尽管如此,3G发展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还有大量的研发和推进工作要做。据IDC预计,到2009年亚太地区(除日本外)的3G用户数将从2004年的1050万增长到1.426亿。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对于3G的直接投资将达到1.1万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中国的3G用户数量将达到1.8亿,运营收入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

第五关注:VoIP引领无限服务仍需有线无线结合

2006年全球手机用户将大幅度增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移动电话作为他们的通信工具,通信领域的格局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无线通信技术将进一步代替传统的有线通信技术,尤其是以青年人为主导的移动电话市场将日趋成熟,使得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更加迅猛。2003年全球98%的新建通信工程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将导致无线领域的迅猛增长和有线领域的进一步萎缩。2004年有线技术得到反弹的机会,使无线通信工程项目所占的比例下降到90%以下,尽管如此,仍预示着无线通信领域将有更大的作为。移动通信在发展中国家将继续处于优先发展的位置,预计2006年基于无线技术的通信连接将占据更大的比例。移动电话的发展在带动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也引起了新一轮的竞争。市场范围和质量仍将是竞争的关键因素。

随着主要网络公司力推网络电话,2006年网络电话将更加普及。自去年以来,Google、雅虎和微软都在即时信息软件中增加了语音聊天功能,这样人们可以在电脑上呼叫对方。雅虎在本月早些时候推出了与Skype软件功能相当的新服务,用户不但可在电脑间通话,还可以用电脑呼叫对方电话号码,但价格比Skype更便宜。网络电话的普及将使更多的人弃用传统电话,从而使二者的竞争在2006年进一步加剧。

中国的VoIP市场也正在蓬勃发展着,VoIP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盈利前景吸引着众多的市场竞争者,无论是传统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还是虚拟运营商和驻地网运营商,都希望在市场的启动阶段涉足VoIP业务运营。

易观国际在近期出版的《VoIP专题研究报告2005》中指出,2003年,中国VoIP业务市场处于技术萌芽阶段,市场规模较小;2004年,市场经历了初步发展,增长率达到了171%;2005年,由于管制政策的阶段性调整和限制,市场规模增长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是整体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2006年,市场处于积蓄力量的阶段,增长率稳步上升;2007年,由于明确政策的出台,会导致市场爆发性的增长;2008年以后,市场进入进一步调整和稳步发展阶段,增长率保持在70%左右;2009年中国VoIP市场规模将达到9950亿分钟。在未来的VoIP业务中,除了单纯话音业务外,一些增值业务的份额也将逐步增加,例如,数据传真、视频会议、IP800业务、IP呼叫中心、远程监控等方面,其中视频会议将成为VoIP最具代表的优势体现。

正如前面提到的,无线通信的迅猛发展将加速全球经济的形成发展。但是语音通信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基于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的扩展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终解放方案。

今天,人类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使得即便是一根旧电话线也可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它可以同时传输大量数据、支持视频传输、互联网通信并提供语音服务。通信市场目前还不能忽视传统电话线的作用和功能,它们提供的服务要比无线技术多得多,例如:传输高品质的视频信号和数据。

数据传输服务的多寡可使公司甚至一个国家走到竞争对手的前头。这些服务需要专用的网络,从而保障数以兆计的带宽,目前只有有线通信能做到这一点。Gartner预计到达2009年,无线连接的平均带宽将达到20kbps,而有线通信的平均带宽将达到2Mbps。这意味着有线通信仍承担着98%的数据传输。无线服务最终将能够满足人们海量信息传输的需求,但这种情况在未来10年内不会出现。届时,由于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公司和政府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有线通信与最新无线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将目光放远一些,不要只关注有线通信所创造的直接效益和间接回报的相对下降。我们应该明白,这些回报的形成周期是相当漫长的。

第六关注:开源重整软件业激活企业与用户

开放源码软件可以极低的价格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其产生的效果将重建整个软件工业。当然,它不能摧毁诸如IBM和微软这样的软件巨人,但它却可以为软件市场带来变革,使得软件业的收入由许可费用变成服务和支持的费用。

Gartner预计,到2010年的时候,开放源码产品在全球排名2000的公司中的使用比率不会超过10%。开放源码软件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还不会为被所有的公司所享用和认同。而对于那些接受开放源码软件并且充分利用其所带来的好处的公司,开放源码将对其IT文化和战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尽管有很多挑战,不过Gartner还是相信大部分主流的IT公司和组织将最终成功地将开放源码管理策略正式接纳为核心的IT准则。

在公司内部,一个持续的压力是来自于开发人员和系统工程师,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很多开放源码工具,而不是传统厂商提供的工具。比如,现在最流行的Java开发工具是Eclipse,这是一个开放源码的IDE(整合开发工具)。PHP是目前成长最快的Web开发技术之一。此外,应用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地在自己的产品提供开放源码解决方案。不管承认与否,很多IT主管都不得不迫于压力接受开放源码,因为开放源码已经不可否认地进入到了主流的IT领域。

在IT行业中,为了在持续不断的压力下获得竞争优势,客户会不断地提出要求,而看起来似乎在高品质软件和低价以及低风险间似乎没有一个折衷的解决方案。开放源码并不是灵丹妙药,但在很多情况下,它的确可以起到调和这种矛盾的作用。现在,即使长期的TCO(总体拥有成本)不是很明了,但低廉的购置成本将驱使很多用户接受使用开放源码产品。

面向服务的架构和标准化的软件和商业过程也是开放源码被接受的一个动因。那些将他们的商业过程和软件模块化的IT公司可以在很多项目中将OSS用作一个模块化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使得一些复杂的商业过程可以被分成可辨的功能和通用的功能。在很多时候,开放源码只提供了部分的解决方案,但由于可以访问源代码,所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一些定制。很显然,这极大地提高了下一代应用程序的灵活性。

在很多时候,用户接受使用开放源码产品是由于他们对于一些现有封闭源码解决方案的不满所导致的。很多用户认为开放源码是一个可以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选择。这也导致了经常发生在Windows和Linux以及Windows IIS和Apache Web Server等之间的一些争论。开放源码支持者认为,较之以封闭源码软件,开放源码模式在软件开发和软件品质上具有以身俱来的优势。从理念上讲,开放源码开发模式的确要优于封闭源码的开发模式。开放源码模式的协作性、规模经济节约效应、为安全目的访问源代码等都使得这种模式至少和其它的模式一样好(在很多时候更优)。当然,在现实中,也时有违背这种理想情况的事发生。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是现在软件市场中的一个既有现实。在很多时候,它成为了开放源码产品进入一些领域的障碍,而这种现状就短期来看很难改变。

那些受开放源码竞争影响很大的市场,正在日趋转向于通过服务和支持来赢利,而不是通过许可费用。这显然对那些传统的,通过许可费用来赢利的厂商有破坏性的影响。有些厂商将由于这种转换而受到损失,有的厂商则将由于这种转换而受益。微软是Linux的直接竞争力,其核心的商业模式正是依靠收取Windows的许可费用,因此,Linux的成功在很多领域都对微软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IBM则将Linux开发成一个“为招徕顾客而亏本销售的商品”,以支持它其它产品的市场。一方面,Linux的成功直接帮助了IBM,因为它直接伤害了微软和Sun等竞争者的利益。当然,如果IBM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操作系统的商业模式上,它也同样不会成功,它应该把Linux的成功扩展到其它的领域(比如硬件、数据库和中间件)。虽然OSS有将软件日用品化的趋势,同时它也为创新者开启了一个市场。由于可以访问软件源代码,使得很多小厂商有了直接和行业巨头竞争的可能性。

开放源码将软件市场的控制权交给了用户,创造了一个更强的买方市场。这赋予了IT消费者更多的灵活性、控制权和选择权。当然,这种自由同时也包含着额外的责任。和以前相比,公司在他们IT战略的制定中,就要充当一个更有前瞻性的角色。那些无法或者不愿这么做的公司将很验证从开放源码运行中得到长期的好处。

第七关注:搜索只是第一步 外延拓展更丰富

互联网上的信息每天都以指数量级的速度爆炸性增长,面对如此浩瀚的资源,搜索引擎为所有网上冲浪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入口。毫不夸张的说,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从搜索引擎出发到达自己想去的网上任何一个地方。因此它也成为除了电子邮件以外最多人使用的网上服务。此外,搜索引擎还是网上天然的过滤器。用户通过搜索引擎中关键词的查找过滤出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公司则通过锁定不同关键词得到准确有效的目标客户。正是由于搜索引擎这一双向过滤特性,搜索引擎营销在网络营销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上,如果你发现自己对于Google已难以舍弃,就会意识到搜索引擎的强大动力。由十指敲击出的“搜索力”正在激发网络经济的潜能,它比短信所引发的“拇指经济”更加持续。

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IBM公司一直都在苦苦寻求新商机以确保其在业界的领先地位,进军搜索市场就是其大胆尝试之一。2004年企业搜索市场达到了6.2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20%。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不仅创造了Google这样的商业奇迹,更吸引了微软、雅虎角逐。IBM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部门进行搜索技术的研发。据你,IBM的新搜索系统将能辨别存储信息中潜在的意义,不论这种信息是以数据库、电子邮件的形式,还是以录像、图片、视频信息的形式存在,它都能一网打尽。

Google是一个主要工具,并且微软也正在为它的操作系统建立一个搜索工具。微软认为"每个企业需要选择一个默认的搜索工具,利用它来吸引自己的用户并从中受益。" 正因为搜索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微软在2005年底宣布进军在线图书和其它作品搜索市场。此举标志着微软正在搜索市场全面追赶Google。但是,目前Google仍是搜索巨头。据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Google在2005年9月时占美国互联网搜索市场45.1%的份额,而MSN以11.7%排在第三位。

由于对于搜索市场的自信,在收购了中文雅虎之后,阿里巴巴正式宣布雅虎在中国的业务重点方向将全面转向搜索领域。雅虎重新发布了进入中国市场7年之久的雅虎网站,而之前雅虎在中国的定位一直是门户网站。很显然,搜索市场的推动力是电子商务的需求。正如阿里巴巴CEO马云所言:“电子商务离不开搜索引擎”。

一个CIO对于搜索引擎未来发展前景的理解,只要从自己每天使用baidu.com或者google.com的次数上就可见一斑。

第八关注:即时通讯真方便竞争激烈市场大

网络即时通讯是一种可以让使用者在网络上建立某种私人聊天室的实时通讯服务。它囊括E-mail的所有功能,例如文字、文件、图片的传输等。它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交互,在安装麦克风和摄像头之后还可以实现语音、视频聊天。目前,市场上有大量的即时通信工具,这其中包括:

ICQ——最早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原是以色列的几名学生开发出来的。ICQ改变了整个互联网的交流,使之变得更加及时和方便。1998年,ICQ被AOL公司收购。

QQ——中国最早的即时通信软件,在1997年叫OICQ。腾讯公司在2000年把它改名为QQ。现在它提供寻呼、聊天、新闻等信息,还有手机上的移动QQ服务。

MSN Messenger——微软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一些技术特色针对商务人士。

雅虎通——搜索网站Yahoo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其他便携式无线设备,可以随时查阅股票行情。

此外,网易、新浪、搜狐、阿里巴巴针都有自己相应的即时通讯工具。

CCID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即时通讯总产值是13.8亿元,占整个互联网产业的4.5%。2005年达到19.1亿元,比同期增长了38.4%。占整个互联网产业的4.6%。预计到200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0.4亿元。当前,即时通讯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块:互联网增值服务、无线网增值服务和广告服务。从腾讯一家来看,2004年第二季度这三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58%和5%。而2005年同期比例有所变化,分别为51%、41%和8%。腾讯在无线网增值服务投入比较早,所以2004年无线网收入比例比较大。但目前众多门户网站和开发商加入了这一领域的争夺,分去了腾讯的一部分市场份额。总体上,腾讯在中国市场仍居霸主地位,大概占到76%左右。

2005年是中国即时通讯烽火连城的一年,腾讯仍居中国市场霸主地位,MSN在没有花大力气进军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也发展迅速,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挤入即时通讯市场跑马圈地,电信运营商也是虎视眈眈,渴望垄断市场。个人即时通讯市场门槛在升高,竞争更加激烈,但企业即时通讯市场潜力巨大。

腾讯目前注册人数达到4.7亿人,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600万。有这么庞大的用户群体作为业务基础,短时间内其他竞争者是无法撼动其霸主地位的。MSN进入中国后以其高端的形象迅速侵占办公领域用户,大大挖了一把腾讯的墙角。中国即时通讯市场逐渐形成了一方攻城,一方守土的局面。先是新浪、网易、TOM等门户网站在视频和音频和无线通信等方面寻求突破,后是MSN和雅虎宣布互通,并在中国继续寻求合作,攻势如潮。

第九关注:虚拟技术广被采用 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虚拟技术可以提高 IT 效率和可靠性,这种技术在不断的改进,并且这种已经被接受的平衡基础资源的方法将变得更加重要。咨询公司Gartner认为,在2006年,虚拟技术无论是在存储器还是服务器中,都将被广泛采用。

虚拟化技术、iSCSI技术和SATA磁盘技术这三项技术在目前的存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虚拟技术则是iSCSI技术和SATA磁盘技术之间的纽带,通过三项技术的结合,即使小公司也可以像大公司一样实现数据和存储的集中管理。也正因为如此,虚拟存储技术在2006年将大为作为。

业务增长总是要求IT基础设施不断扩展。经常需要增加服务器以支持新应用,而这会导致许多服务器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进而致使网络管理成本增加,灵活性和可靠性降低。虚拟化可以减少服务器数量的增加,简化服务器管理,同时明显提高服务器利用率、网络灵活性和可靠性。将多种应用整合到少量企业级服务器上即可实现这一目标。据来自Intel的数据,通过整合及虚拟化,数百台服务器可以减少至数十台。10% 甚至更低的服务器利用率将提高到 60% 或更高。IT 基础设施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效率也将得到改进。

通过将服务器资源分配到多个虚拟机,虚拟化支持不同的应用、甚至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同一企业级服务器上同时运行。每个虚拟机就像一台独立的服务器,但实际上在同一虚拟服务器内运行。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应用能够提高服务器效率,并减少需要管理和维护的服务器数量。当工作负载提高时,可以迅速创建更多虚拟机,从而无需增加物理服务器即可灵活地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且,利用虚拟技术,IT 管理员可以在服务器之间移动正在运行的虚拟机,同时保持服务器持续可用。

看到了虚拟化技术的前景,业内各巨头纷纷推出了相应的战略。在“IBM STG(大中华区副总裁及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合作伙伴论坛2005”上,IBM声称要虚拟化自己、合作伙伴、客户甚至竞争对手的产品。IBM认为:IT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走进用户的机房,人们轻易就会发现不同厂家的服务器。虚拟化就是帮助用户简化IT基础架构,简化的目的则是便于管理。如果我们今天的用户在IT基础设施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那么如何保障它的业务就无从谈起。IBM虚拟化的出发点就是从系统基础架构来看,把服务器、存储甚至网络视为资源,让用户不再关注有多少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使用什么样的网络以及它们放置的位置等,而是根据客户的应用和业务需求,动态地获得IT资源来支持就可以了。所以,IBM把系统中包括不同体系结构的产品虚拟化成资源,而不是以孤立的物理盒子来对待。比如说存储,虚拟化可以帮助企业在不同的大型存储环境中把原来分散的信息存储孤岛整合成虚拟的存储池,而客户所要做的就是用图形化的集中管理工具,根据业务的要求来自动部署和分配这些存储资源。

虚拟机软件市场上的领导者VMware在2005年8月宣布它将与IBM公司、Intel公司和HP公司等合作伙伴共享其源代码,力争使VMware公司的技术成为业界的标准。除了IBM公司、Intel公司和惠普公司之外,VMware公司还计划将其虚拟机软件中的基层引擎共享给AMD公司、思科公司和红帽公司。VMware公司称,其他的企业合作伙伴将在以后加入共享。VMware公司这么做的目的是在微软公司打入虚拟机软件市场之前展开积极的防御。

早在2003年初,微软就完成了对虚拟机软件厂商Connectix公司的软件和相关专利的收购。微软的这一收购显然是一种长期战略,分析师们预计,微软公司将在2006年下半年推出新版Vista操作系统之后开始进军虚拟机软件市场。

第十关注:统一标准跨行业 逐步缩减新成本

全球范围内的产业标准将继续增加,随着欧盟和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010年。通过进一步研究,Gartner指出进入2006年后,各家公司为符合标准花费的成本增长速度将是开发IT技术所需成本增长速度的两倍。许多情况下,已定的IT预算很可能由于企业为了使产品符合某项重要标准而花费掉。这种现象不仅会出现在公司中,也会出现在政府部门。标准的来源无非是国家及地方政府、国际或区域性组织等,他们制定标准的目的是加强行业调控的力度。全球经济领域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受制于这些标准。

大多数公司不知道他们在符合标准方面的花费有多少,因为这很难界定。这就像我们很难将花费在数据安全和数据管理方面的成本区分开一样。然而,就2005年来说,美国制定了SOX(Sarbanes-Oxley Act)法案,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法案对IT业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大多数公司不得不增加雇员来完成内部审计及管理控制工作,不得不聘请顾问来应付各类审计。根据FEI (Financial Executives International)2005年3月做的一次调查显示SOX审计花费了公司全所审计成本的57%。胜利者是审计公司,他们通过提供顾问服务获得了大量的利润。

自从安然公司的丑闻曝光后,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加强了他们的监管力度。尽管,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案,但是却自觉履行新的国际会计标准。

统一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产生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这些新的标准多多少少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策略,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变化。要想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企业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这为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们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他们可以帮助公司在不破坏已有系统的情况下,符合新制定的企业标准。

目前,针对SOX之类的政府法案,已产生新的IT解决方案。在美国SEC委员会注册的公司必须履行SOX法案,无论它们的公司总部设在哪儿。SOX法案还影响到其他一些国家,例如日本和加拿大。他们已将公司财务报告的样式进行修改,以便与SOX法案保持一致。欧盟国家也已逐渐实施类似于SOX之类的标准。

公司在制定年度IT预算时,不得不将符合政府新标准所需的费用考虑进去。2008年前,全球范围内每年花费在此项上的技术研发费用将达到92亿美元。

由于政府标准对于企业的影响十分巨大,只有使用技术手段才能缓解这些标准对企业的冲击,从而减轻企业的负担。IT部门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关系到整个企业战略发展的头等大事,为此IT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一个标准预警机制,对即将出台的新标准进行科学的评估,确定其对公司的影响程序。标准预警机制必须作为企业IT战略策划的一部分,以便在维持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对新标准做出反应,减少其对企业的影响。这种预警机制虽然无法替代律师和会计师的作用,但IT部门可以尽快对新标准采取相应举措。

2. 通过自动化的进程控制并减少应对新标准需要的人力资源,从而降低应用新标准的成本。公司也可通过新的审计和通报软件工具,减少内、外部审计花费的成本。

3. 采用风险评估手段指导新标准的应用,并进行关键性工作的识别。从长远来看,减少控制点的数量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法。

(责任编辑:铭铭)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