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认为在与国外中间件巨头的竞争中,中国的中间件厂商应该如何去营造自己的优势?
刘江宁:长期以来,国内中间件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亦步亦趋地跟随型发展路线,但这一发展路线使我们在与国外软件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缺乏战略上的竞争优势。
因此,我们要做大做强,必须立足于专业化,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在我们应用软件丰富积累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应用中间件、行业中间件,提供本土化、专业化的中间件产品,从而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有技术团队进行服务保障,服务及时。这一点国外公司很难做到,出了故障,处理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中间件厂商应该在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制定自己的行业中间件标准,一方面对自己形成保护,一方面也给中国中间厂商一些时间和空间,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刘江宁:2005年的中间件进入了“多元化和广泛化”的新阶段,此前以电信和金融领域为主扩展到其他IT应用行业门户,包括政府、教育、能源、交通、制造在内的行业开始规模化采用中间件产品。这导致不少国际厂商出现了水土不服的局面,同时国内中间件厂商的确寻得了更多发展机会。在优势明显的应用中间件、行业中间件领域制定自己的行业中间件标准,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记者:国外的中间件厂商一直在提SOA的概念,但是很少听中国厂商谈SOA,是不是中国的厂商觉得SOA目前离中国市场很远?如何看待今年的中国中间件市场?
刘江宁:SOA描绘了一个美妙的未来,也拥有一定的现实基础,SOA与现今流行的Web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动态的B2B应用整合的问题。而目前国内用户整体上还没有到规模化的推广、应用基于Web服务和SOA架构发展B2B应用的阶段,即使是企业内部的应用整合SOA适用的情况也不多,仅有的案例其实际意义也非常有限。
国产中间件经过多年的潜心修炼之后积蓄了一定力量,在2005年实现了市场的突破性进步。但国产中间件毕竟与国际中间件巨头在整体实力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年,甚至今后几年,都需要在自己专注的细分领域渗透深入,增强局部竞争优势。
记者:目前中国的中间件厂商还主要是活动在中国市场,您认为中国中间件厂商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如何进行国际化?
刘江宁:国内在中间件技术领域研究的起步时间与国外基本相同,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在技术水平方面基本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国产中间件软件与国际先进产品的差距不是很大,有的已经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国内不少大学和科研院所也加入到了中间件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中来,“产学研”一体的模式为国内中间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出路。中创软件就是按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逐渐发展壮大的。
(责任编辑:铭铭mingming_ky@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