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自动化后,我们还需要QA吗?(2)

发表于:2016-10-04来源:Code and Life作者:Code and Life点击数: 标签:自动化
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再来思考QA在团队里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QA的职责 Lisa Crispin在《敏捷 软件测试 》中提到过一个很著名的模型: 敏捷测试 四象

  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再来思考QA在团队里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QA的职责

  Lisa Crispin在《敏捷软件测试》中提到过一个很著名的模型:敏捷测试四象限。这个模型是QA制定测试策略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敏捷软件测试

  如果按照纵向划分的话,图中的活动,越向上越面向业务;越向下越面向技术。横向划分的话,往左是支撑团队;往右是评价产品。

  其实简化一下,QA在团队里的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

  确保我们在正确的交付产品

  确保我们交付了正确的产品

  根据这个四象限的划分,大部分团队可能都会从Q2起步:QA会和BA,甚至UX一起,从需求分析入手,进行需求分析,业务场景梳理,这时候没有具体的可以被测试的软件代码。不过这并不妨碍测试活动,比如一些纸上原型的设计(感谢刘海生供图):

  通过这一阶段之后,我们已经有了用户故事,这时候QA需要和开发一起编写用户故事的自动化验收测试。当开发交付一部分功能之后,QA就可以做常规的用户故事测试,几个迭代之后,QA开始进行跨功能需求测试和探索性测试等。根据探索性测试的结果,QA可能会调整测试策略,调整测试优先级,完善测试用例等等。

  根据项目的不同,团队可以从不同的象限开始测试策略的制定。事实上,Q1-Q4仅仅是一个编号,与时间、阶段并无关系,Lisa Crispin还专门撰文解释过。

  关于QA如何在软件分析的上游就介入,然后通过BDD的方式与业务分析师一起产出软件的各种规格描述,并通过实例的方式来帮助整个团队对需求的理解,ThoughtWorks的林冰玉有一篇文章很好的介绍了BDD的正确做法。如果将QA的外延扩展到在线的生产环境,制定合理的测量指标,调整测试策略,强烈推荐林冰玉写的另一篇文章产品环境中的QA。

  其他职责

  事实上,软件生命周期中有很多的活动,有很多处于灰色地段。既可以说是应该开发做,又可以说应该QA做,甚至可以推给其他角色(比如OPs)。不过我们知道,一旦涉及角色,人们就再也不会按照全局优化的思路来应对问题了。这种灰色的活动包括:

  持续集成的搭建

  测试环境的创建于维护

  UAT上的数据准备

  代码中的测试代码的维护

  测试代码的重构

  在团队实践中,这些活动我们通常会让QA和开发或者OPs同事一起结对来完成。一方面避免知识孤岛的形成,另一方面在跨角色的工作中,也可以激发出更多不同的思路。

  万能的QA?

  虽然在这些活动中,QA都会参与,但是并不是说团队里只要有一个QA就可以了。QA在参与这些活动时,侧重点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比如需求分析阶段,如果有QA的加入,一些从QA角度可以发现的有明显缺陷的场景,则可以在分析阶段就得到很好的处理。另一方面,尽早介入可以设计出更合理的测试计划(比如哪些功能的优先级比较高,用户更会频繁使用,那么对应的测试比重也会更高)。在Story分析与书写阶段,QA可以帮助写出更加合理的验收条件,既满足业务需求,又可以很好的指导开发。

  在和开发一起编写澄清需求时,主要是编写自动化验收测试,而不是实际编写业务逻辑的实现(虽然QA应该参与Code Reivew环节,学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甚至在上线运维阶段,QA还需要和OPs一起来设计用户数据的采集指标(比如用户访问的关键路径,浏览器版本,地区的区分等),从而制定出新的测试策略。

原文转自:http://icodeit.org/2016/09/what-should-qa-do-in-a-agile-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