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 提高代码的性能往往增加了代码的复杂性,因此,会威胁到代码的可靠性。很少有人关心如何对自动化本身加以测试。通过我对测试套性能的分析,很多测试套都是 花费大量的时间等候产品的运行。因此,在不提高产品运行性能的前提下,无法更有效的提高自动化测试执行效率。我怀疑测试自动化工程师只是从计算机课程了解 到应该关注软件的性能,而并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如果测试套的性能问题无法改变,那么应该考虑提高硬件的性能;测试套中经常会出现冗余,也可以考虑取出测 试套中的冗余或者减少一个测试套中完成的测试任务,都是很好的办法。
便于分析: 测试自动化执行失败后应该分析失败的结果,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分析执行失败的自动化测试结果是件困难的事情,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测试上报的告警信息是真 的还是假的?是不是因为测试套中存在缺陷导致测试执行失败?是不是在搭建测试环境中出现了错误导致测试执行失败?是不是产品中确实存在缺陷导致测试执行失 败?有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测试执行失败的结果分析,某些方法可以找到问题所在。通过在测试执行之前检查常见的测试环境搭建问题,从而提高测试套的可靠性;通 过改进错误输出报告,从而提高测试自动化的错误输出的可分析性;此外,还可以改进自动化测试框架中存在的问题。训练测试人员如何分析测试执行失败结果。甚 至可以找到那些不可靠的、冗余的或者功能比较独立的测试,然后安全地将之删除。上面这些都是减少自动化测试误报告警、提高测试可分析性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另外,有一种错误的测试结果分析方法,那就是采用测试结果后处理程序对测试结果自动分析和过滤,尽管也可以采用这种测试结果分析方法,不过这种方法会使自 动化测试系统复杂化,更重要的是,后处理程序中的 BUG 会严重损害自动化测试的完整性。如果由于自动化测试本身存在的缺陷误把产品中的正常功能视为异常,那该怎么办?我曾经看到测试小组花费开发测试自动化两倍 的时间来修改测试脚本,并且不愿意开展培训过程。那些仅仅关注很浅层次测试技术的测试管理者对这种方法很感兴趣,他们排斥采用隐藏测试复杂度的方法。
综上所述,应该集中精力关注可以延续使用的测试套,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测试的可检视性、测试的可维护性、测试的完整性、测试的独立性、测试的可重复性。
可读性: 很多情况下,在测试人员开始测试项目之前,公司已经有了一套测试脚本,并且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我们可以称之为 “ 聪明的橡树 ”(wise oak tree)[Bach 1996] 。大家很依赖它,但是并不知道它是什么。由于 “ 聪明的橡树 ” 类型的测试脚本缺乏可读性,在具体应用中,那些脚本常常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越来越让人迷惑。因此,测试人员很难确定他们实际在测试什么,反而会导致测试 人员对自身的测试能力有过高的估计。测试人员能够检视测试脚本,并且理解测试脚本究竟测试了什么,这是很关键的。好的文档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对测试脚 本全面分析是另外一个手段。由上面两种方法可以引申出其它的相关方法,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中使用过引申之后的方法。在测试脚本中插桩,把所有执行的产品相关 的命令记录到日志里。这样,当分析日志确定执行了哪些产品命令,命令采用了何种参数配置时,可以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测试记录,里面记录了自动化测试执行了什 么,没有执行什么。如果测试脚本可读性不好,很容易变得过分依赖并没有完全理解的测试脚本,很容易认为测试脚本实际上做的工作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多。测试套 的可读性提高后,可以更容易的开展同行评审活动。
可维护性: 在工作中,我曾经使用过一个测试套,它把所有的程序输出保存到文件中。然后,通过对比输出文件内容和一个已有的输出文件内容的差别,可以称已有的输出文件 为 “ 标准文件 ” ( “gold file” )。在回归测试中,用这个方法查找 BUG 是不是明智之举。这种方法太过于敏感了,它会产生很多错误的警告。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开发人员会根据需要修改产品的很多输出信息,这会导致很多自动化测 试失败。很明显,为了保证自动化测试的顺利进行,应该在对 “ 标准文件 ” 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开发人员修改的产品输出信息对之做相应的修改。比较好的可维护性方法是,每次只检查选定的产品的某些特定输出,而不是对比所有的结 果输出。产品的接口变动也会导致原来的测试无法执行或者执行失败。对于 GUI 测试,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研究由于产品接口变化引起的相关测试修改,并研究使测试修改量最小的方法,测试中采用库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产品发生变化的时 候,只需要修改相关的库,保证测试与产品的变动同步修改即可。
原文转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31209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