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测试的探讨 软件测试
目前测试工作大多数以手动为主,并不是各个软件公司不想做自动化测试,无奈再没有成熟单位应用的情况下,但靠每个公司自己的摸索,显然比手动测试代价更大,且项目变化频度过快,也对测试框架提出了挑战,到底公司能够下多大的人力,物力来做测试框架的搭建,想必也是困扰了大家许久。框架这个概念并不是只有在测试里面有,开发同样也有框架的概念。
框架(Framework)是整个或部分系统的可重用设计,表现为一组抽象构件及构件实例间交互的方法;另一种定义认为,框架是可被应用开发者定制的应用骨架。前者是从应用方面而后者是从目的方面给出的定义。
可以说,一个框架是一个可复用的设计构件,它规定了应用的体系结构,阐明了整个设计、协作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责任分配和控制流程,表现为一组抽象类以及其实例之间协作的方法,它为构件复用提供了上下文(Context)关系。因此构件库的大规模重用也需要框架。
自动化测试框架比较多,基本上都是以junit为基础,以TestCase和TestSuit为主要运用,对所要测试的类和主要方法,加test方法,然后作assert判断,如果与结果不符合,就抛出异常。可以一次执行多个testcase.这样就简化了人工的干预,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测试。
由此也衍生了不少更强大的测试框架,比如可以得出执行时间指标,内存指标,以及web测试和多线程测试,使之扩展测试的深度和广度。这其中,人工干预的环节基本上在前期,也就是写testcase的环节上,比如要构造最初输入参数,编写测试逻辑流程,如果方法之间本身耦合度较高,就需要比较复杂的测试逻辑流程,这也就是说,增加了前期的工作量,但也极大降低了后期的时间和工作量,总体而言还是极大提高了测试的效率。 但如果测试的前期能够降下来的话,这不是更好吗?这也是我当时的一个最初想法。 举个具体的例子阐述一下想法: 比如 @ValidateIntValue(min=25,max=35) private String age; 从上面这个age变量,我们可以得出age的最小值25,最大值35,这是它的规则,就是说,如果在程序测试中,如果出现age不符合这个范围,就必须抛出异常,提示出错,这个也是一个朋友上面说的校验。但另一方面,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testcase输入参数的思路,这就是如果我们遇到以age为输入参数的话,我们可以自动生成3个参数来执行三个case,2个边缘case,25,35,还有一个在这个随机值范围里面。当然我们可以修改为: @ValidateIntValue(min=25,max=35,default=28) private String age; 这取决于我们的偏好。 由于这些meta信息不只可以作用于方法里面,也可以作用在类里面,我们也可以针对类作一些描述,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类本身也可以作一些特定的描述。 一般来说,对复杂的类变量,populate方法必须提供能够实现递归,即填充父类的信息以及自身内部的变量信息,一直深入到最小的不可分解的原型变量,因为我们一般面对的都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类。 这样我们就简化了前期的一部分工作量。但是测试的业务流程并没有简化,尤其是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 我的思路是另外一种思路,就是做一个图形界面工具,通过对类方法的拖拉,基于流程图的形式,自动生成相对应的代码。我感觉是可行的,因为一般来说,测试的逻辑并不是怎么复杂。不过因为我没有实践过,所以不知道可行性,也不知道网上是否已经有这类框架。 这半年来基本上没有写过一行代码了,不过有时间的话,还是愿意尝试一下,和大家共享代码,虽然我已经决定不再吃技术这碗饭了,但是它确实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