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 WebLogic平台下J2EE调优攻略2

发表于:2008-08-07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服务器WebLogic平台攻略BEA内存
BEA WebLogic 平台下J2EE调优攻略(2) 1.3 Web代码调优 1.3.1 HttpSession的使用 应用 服务器 保存很多会话时,容易造成内存不足,所以尽量减少session的使用,放置session 里的对象不应该是大对象,最好是简单小对象,实现串行化接口。当会话不再需要时,应

BEA WebLogic平台下J2EE调优攻略(2)

1.3 Web代码调优
1.3.1 HttpSession的使用
       应用服务器保存很多会话时,容易造成内存不足,所以尽量减少session的使用,放置session
       里的对象不应该是大对象,最好是简单小对象,实现串行化接口。当会话不再需要时,应当及时

调用invalidate()方法清除会话。而当某

个变量不需要时,及时调用removeAttribute()方法清除变量。请勿将EJB对象放置在session中。
       1.3.2 JSP代码调优
       目前,在JSP页面中引入外部资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include指令,以及include动作。

include指令:例如,该指令在编译时引入指定的资源。在编译之前,带有include指令的页面和指定的

资源被合并成一个文件。被引用的外部资源在编译时就确定,比运行时才确定资源更高效。
       include动作:例如。该动作引入指定页面执行后生成的结果

由于它在运行时完成,因此对输出结果

的控制更加灵活。但是,只有当被引用的内容频繁地改变时,或者在对主页面的请求没有出现之前,被

引用的页面无法确定时,使用include动作才合算。
       对于那些无需跟踪会话状态的jsp,关闭自动创建的会话可以节省一些资源。使用如下page指令

: ;尽量不要将JSP页面定义为单线程,应设置为;在JSP页面最好使用输出缓存功能,如: ;尽

量用wl:cache定制标记来缓存静态或相对

静态的内容,缓存jsp:include操作的结果能显著提高应用程序的运行性能
       1.3.3 Servlet代码调优
       Servlet代码调优比较简单:在Servlet之间跳转时,forward比sendRedirect更有效;设置

HttpServletResponse 缓冲区,如:response.setBufferSize(20000);在init()方法里缓存静态数据,

而在destroy()中释放它;建议在 Servlet里使用ServletOutputStream输出图片等对象;避免在Servlet

和Jsp中定界事务等。
       1.4 JMS代码调优
       1.4.1 注意必要的事项,避免使用不必要的特征
       JMS提供了强有力的消息处理机制,但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JMS系统的性能,应避免使用不需要

使用的特征,同时也要注意必要的事项。

比如:尽量使用接收程序能直接使用的最简单、最小的消息类型;消息选择器要尽可能简单(最好不使用

),尽量不要使用复杂的操作符,如like、in或者between 等,使用字符串数据类型的速度最慢;务必为特

定的应用程序定义特定的JMS连接工厂,并且禁用默认的JMS连接工厂;不要在javax.*与 php?name=web">weblogic.*的

名字空间中使用JNDI名称;尽量使用异步消费者,线程不必封锁以等待消息的到达;使用完JNDI树上的资

源后注意关闭。
       1.4.2 消息类型的选择
       标准JMS提供了五种消息类型,而TextMessage应用最为普遍, 当发送的消息是几种原始数据类型

的集合体时,最好使用MapMessage消息类型,而不要使用ObjectMessage,以便减少不

同系统间的耦合。此外消息是否使用压缩

要慎重考虑,压缩未必能减少消息大小。如果生产者、消费者和目的地并置在同一WebLogic Server内部

,通常不使用压缩。WebLogic特有的XMLMessage能为运行于消息主体之上的消息选择器提供内嵌式支持

,而且易于数据交换。因此,建议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消息使用XML消息格式,而应用程序内部间传送消息

使用二进制消息格式。
       1.4.3 确认方式的选择和JMS事务
       使用事务性会话时,尽量使用恰当的消息确认方式:如果需求允许,使用NO_ACKKNOWLEDGE;非持久的订阅者使用

DUPS_OK_ACKNOWLEDGE或者MULTICAST_NO_ACKNOWLEDGE。而使用JTA的UserTransaction,确认方式将被忽

略。在使用JMS事务时,无效的消息会导致事务的回滚,以致消息重发这样的死循环。此时,可以将无效

消息发送到错误消息队列,并提交JMS事务,这将确保消息不会再次传递。
       1.5 EJB代码调优
       1.5.1 有效使用设计模式
       GoF 的《设计模式》为我们实现高性能、易扩展的J2EE应用提供理论保障和技术支持。而EJB作

为J2EE的核心组件和技术,善用设计模式对系统性能影响很大。Service Locator 和Value Object 已为

我们所熟悉,Floyd Marinescu的《EJB

Design Patterns》中的Session Fa?ade、Message Fa?ade、EJB Command和Data Transfer Object等设

计模式更是为我们提供设计典范:缓存对EJBHome的访问;使用门面模式,不暴露Entity Bean,用

Session Bean封装Entity Bean;如果可以异步处理,则用MDB代替Session Bean;封装业务逻辑在轻量

级JavaBean中;使用值对象等简单对象传递数据;不直接使用get/set方法操作Entity Bean。当然过度使

用模式或者牵强套用模式也是不提倡的,总的原则就是减少网络流量,改进事务管理。
       1.5.2 使用EJB和WebLogic的特性
       使用EJB和WebLogic的新特性往往能提高性能。与EJB2.0特性相关的技巧有:一个Application中

使用本地接口,对于 Entity Bean肯定使

用本地接口,避免远程调用的开销;使用CMP管理关系,而不是BMP,EJB2.0中CMP的性能大大改善,性能

和移植性都优于BMP;使用ejbSelect进行内部查询;使用home方法进行外部查询和批处理; 数据库驱动

级联删除等。
       与WebLogic特性相关的技巧有:使用自动生成主键,WebLogic为Oracle和Sqlserver两种数据库的

CMP提供了自动生成主键功能,节约了Entity Bean产生主键的时间,同时设key-cache-size不小于

100;WebLogic管理事务性能更好,使用容

器管理,而不是Bean管理事务;WebLogic提供了为CMP动态查询和批量插入功能,对性能也有很大帮助。
       1.5.3 缓存资源
       对SLSB或者MDB来说,使用setMesssageDrivenContext()或者ejbCreate()方法缓存特定资源,在

ejbRemove()方法里释放; 对SLSB或者MDB来说,使用setSessionContext()或者ejbCreate()方法缓存特定

资源,在ejbRemove()方法里释放;对Entity Bean来说,使用setEntityContext ()方法缓存特定资源,在

unSetEntityContext ()方法里释放。
       1.5.4 如何选择和使用Entity Bean
       1. 在设计EJB时,要适当考虑EJB的粒度, 细粒度的EJB在事务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开销太大,尽量

创建粗粒度的 EJB , 不要太粗,粗到能

满足实际需求就可以;
       2. Entity Bean不是唯一方式,如果只有一个很小的数据子集被经常改变,建议采用JDO;
       3. 在操作大数据量的时候,直接采用JDBC比Entity Bean更有效;
       4. 避免采用返回很大数据组的finder方法,如 FindAll() 方法,因为它的实现代价太大;
       5. 考虑设置域组field groups,减少没有必要并昂贵的属性加载,如BLOB;
       6. 对于EJB1.1或者BMP,可以设置

is-modified-method-name属性,根据isModified()的值来判断是否调用ejbStore()等方法,减少没有必要

运算;
       7. 避免连接多个表创建BMP,可以使用视图,存储过程或者O/R Mapping等方式。
       1.5.5 其他的一些小技巧
       1. 考虑使用 javax.ejb.SessionSynchronization 接口,提供在Rollback之后恢复数据的方法:

afterBegin(), beforeCompletion(), afterCompletion();
       2. 使用完SFSB之后,调用remove()方法释放实例;
       3. 假如你不需要EJB服务的时候,建议使用普通Java类;
       4. 避免EJB之间相互调用;
       5. 使用多读模式。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