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造高性能的移动用户体验(2)

发表于:2012-02-06来源:未知作者:Be For Web点击数: 标签:
七个设计准则 在过去的几年中,移动领域出现了很多变化。一些新的UI设计风格开始涌现,设备屏幕尺寸及处理器性能规格都在逐渐向桌面设备靠拢,输入

  七个设计准则

  在过去的几年中,移动领域出现了很多变化。一些新的UI设计风格开始涌现,设备屏幕尺寸及处理器性能规格都在逐渐向桌面设备靠拢,输入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们需要一直努力去尝试更加先锐的、特色鲜明、性能卓越的设计方案。我们所说的设计与性能的关系,并非单纯的指降低图片尺寸一类;在设计流程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中的各种决策,都会对产品的性能和功效造成影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可以在实战中有效帮助我们打造高性能移动用户体验的设计准则。

  1.定义用户界面的品牌特色

  移动应用中的每一个可以与用户产生互动的地方,无论是单一的交互元素,还是功能模块整体,都应该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品牌认知度、用户忠诚度及满意度;设计人员应该有能力识别出它们当中最关键的那些,例如特色功能、视觉风格、文案、字体或动画效果等。我们的团队经手过很多不同的产品,虽然从整体角度讲,它们具有各自的品牌风格,但这些设计方案大多是由同一套基础UI元素衍生发展出来的。我们可以将基础UI元素组合成为界面模块,而组件化、可复用的核心界面模块,则可以进一步构成整个用户界面。

  所以,经由对这些UI元素的风格设定,我们就可以逐步为界面整体打造出能够体现品牌风格的独有特质。在概念阶段,试着将那些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UI元素识别出来:

  有助于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功能(例如Path中的照片检视等)。

  产品核心功能(例如在线购物类应用中的结帐功能)。

  模式化的设计语言。Windows Phone 7的Metro UI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具有强烈风格的字体、布局和交互等方面的模式,构成了其独特的设计基因。

  这些能够体现品牌特色的核心要素,本身要具有很强的响应性。它们会被用户不断的看到、用到,而且会在产品不同的功能界面中被复用;它们的性能将直接决定一款应用的整体表现。将设计与开发的注意力放在这些关键要素上,将会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2.判定产品优先级

  对“功效”一词的理解可以上升到整个产品研发周期及市场的层面上。很多时候,公司会希望快速上线一款新产品,或是开发一个产品系列(例如基于一个平台的多款同类产品,或面向不同平台的单一产品),亦或是出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必须从多个产品中选择一款来优先完成。在这类情况下,设计与优化的工作力量就必须集中在那些最重要的产品上。优先级矩阵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理清头绪。

  上图所示的抉择因素包括系统平台、当前用户量、预期用户量、竞争对手情况;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更适合自己项目的角度来进行权衡。如果产品受众多数是Android用户,而且你的竞争对手也在盯紧他们,那么与其将精力分摊在各个平台当中,倒不如集中资源打造一款简洁高效的Android应用并尽快投入市场。

  3.认清用户需求

  我们团队经历过的很多项目,在刚刚启动时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问题:功能需求列表过于冗长,焦点不明确,难以在项目截止时间之前搞定。..客户或需求方通常会对产品功能进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却往往忽视了用户的真正需求。

  举例说,无论你是在一个小城镇,还是牛津大街,或是在互联网中,血拼的本质目的,都是寻找合适的商品并进行购买。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为购物过程带来更多的乐趣,但绝不能破坏这件事的核心目标。用户希望通过购物类的应用来快速的找到某种商品,并顺利完成购买;他们甚至会忽视那些用于增强体验和乐趣的额外功能。

  下图展示了一款购物应用的商品详情页面的两种设计方案。左边的原型中包含了一些“高级”购物功能,例如赠礼、相关商品和用户评价;而右侧的原型简化了很多:去掉了赠礼功能;只显示该商品的整体打分情况,如果用户需要,可以点击链接查看全部点评;省出的空间用以显示商品介绍的全文,用户无需进一步点击就可以完整浏览。

  显然,右侧的方案可以让团队将设计与开发的注意力放在核心功能上;从产品的角度,这也是最符合用户的直接需求、最具性能功效的方案。那些“锦上添花”性质的内容和功能,即使真的有必要存在,也应该是在我们对产品核心功能做了最充分的优化和最合理的设计之后,才陆续登场,并且不能影响核心功能的可用性及性能表现。

  4.优化用户界面流程和元素

  用户不喜欢等待。在Google的用户体验十大内在原则中,时间方面的因素紧随“用户需求”排在第二位。对应用的每一个界面流程及其构成元素的优化,都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加载及响应时间。

  A.增强可感知性

  在很多情况下,设计师和开发者确实无法控制产品性能:网速也许会很慢,系统后台也许正运行着多任务,某个功能也许需要大量系统资源来支持运算等等。无论怎样,在延迟发生的时候,我们至少应该让用户感知到应用仍处于运行状态。即使在无法预料的坏状况中,合理的设计方案也可以起到良好沟通作用。

  第一步是要识别出哪些功能流程有可能造成延迟,例如那些需要获取后台数据或是执行大量运算的运行过程。接下来,在这些关键流程中添加必要的状态反馈标识,例如loading动画效果,或是一些文案小提示。

  下图演示一个比较典型的内容搜索流程:

  用户在这个流程中经历了四个步骤:

  点击搜索按钮。

  看到loading动画提示。

  看到了搜索结果中的文字内容;这时图片还在加载。

  看到全部图文内容。

  显而易见,比起从第一屏开始经历一段等待时间然后突兀的直接进入第四屏,将流程分为几个短暂的步骤并给予状态反馈的用户体验要好的多。即使中间耗费了同样的时间,分步的设计方案也可以使应用的性能在感觉上更加流畅高效。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