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测试生活感悟

发表于:2011-11-18来源:未知作者:领测软件测试网采编点击数: 标签:软件测试
1. 真的是万事开头难,但我觉得更难的是,每天都坚持做同一件事情。在不被强迫的情况下(如:上班、吃饭、睡觉...),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现在我每天坚持做的貌似只有GoogleReader。希望我的测试感悟系列也能坚持下来。 2. 在做模块的接口测试过程中

  1. 真的是万事开头难,但我觉得更难的是,每天都坚持做同一件事情。在不被强迫的情况下(如:上班、吃饭、睡觉...),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现在我每天坚持做的貌似只有GoogleReader。希望我的测试感悟系列也能坚持下来。

  2. 在做模块的接口测试过程中,发现开发所犯的错误大多是一些低级的,深刻领悟到:复制粘贴是代码最大的隐患!

  3. 最近发现一个BUG,是开发解析xml错了,导致有的节点内容未读上来。就这样一个BUG描述,根本看不出它对产品有多大的影响,也许最了解的人,就是开发自己了。

  4. 写的模块接口测试案例多了,渐渐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代码风格,也许以后可以开专题来讲解一下。测试代码和产品代码是有很大区别的,测试代码其实是有通用的一些模式的,不然就不会出现XUnit之类的东西。可以说XUnit也是一种风格约束。我总结出来的自己的测试代码都会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 Caller

  对开发接口函数调用的包装,使得案例有一个统一的入口调用开发的函数。开发接口函数变动,只需要变动我们的Caller。(封装变化)

  * Checker

  对接口函数调用的验证方式的封装。对被测函数的返回值检查是最基本的,更多的时候,返回值并不能告诉你一切,返回值告诉你它做了什么,但它没有证明给你看它确实做到了

  * DataDefine

  测试数据是必不可缺的,我将测试数据单独抽离出来,方便管理和组织。

  * TestFixtureBases

  TestFixture的基类,这是我喜欢使用的方式,定义某一类案例的基类,它们做同样的SetUp和TearDown,共享同样的函数调用。

  * TestCases

  最终到了测试案例这一分类,如果我们把上面的四个分类都做好了,就会发现,测试案例都可以使用一种非常简洁的方式来表达。在我看来,一个测试案例代码,五行左右代码是最优美的。

  * (附加)CommonSpec

  有时候,为了让测试案例更加容易理解,我还喜欢使用BDD的方式表述测试案例。因此,我个人可能还会有一个分类叫CommonSpec,定义的一些自然语言相关的函数。可能这个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5. 上周五去听了一个关于软件架构师的课程,总结一下大约有如下几点收获:

  * 架构师首先要明白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例子:老太太买梨

  * 一个优秀的架构师,必须有一套自己明确的方法论。

  * 政治->经济->技术,架构师容易只看到技术上的问题,其实有时技术问题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 架构师是参谋长,也是辅导员。有了自己的架构设计,还要将自己的架构设计描述清楚,并推动设计方案的实施。

  * (概念部分)架构师的定义,分类,架构设计的过程等等。

  Art Of Unit Testing

  今天把《Art Of Unit Testing》的前四个章节读完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使用简洁清晰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单元测试的艺术。

  1. 怎么定义一个好的测试案例呢?好的测试案例应该是在N年后还能运行良好并易于维护的。

  2. TOOD - Testabled Object-Oriended Design。作者也提到了这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增加代码的可测性的同时,会使得代码变得更加丑陋。而作者不认为是这样,作者认为这样的修改 是另外一种面向对象,同样的也是优美的,这就是TOOD。

  3. 为了代码的可测性增加的一些代码,常常不希望编译到最后的产品中。可以有很多办法,比如用宏判断,如果使用的是.NE,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在相应的函数或类上面使用这个Attribute:[Conditional("DEBUG")]

  4. Action-Driven Testing 与 Result-Driven Testing,两种不同的测试流派,一种检测行为本身,一种检查最后结果。不能说一定谁优谁劣,但作为单元测试,更多的应该是Action-Driven Testing,因为这样可以隔离一些其他外部的不稳定因素,当你的案例失败时,能够更加准备的定位问题所在。(事实上,集成测试就是Result-Driven Testing,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集成测试案例失败了,通常是很难马上定位到原因的。)

  5. Stubs和Mocks的区别,这两个东西看起来几乎是一样的,事实上也确实很相似。但是,他们的区别也同样明显:Stubs不会导致案例失败,而Mocks会。换成我的理解就是,Stubs是一些假的东西,它能模拟一些我们想要的结果,而Mock呢,它就是一间谍(Test Spy),告诉我们被测代码做了些什么,于是,我们通过Mock对象来进行检查。

  6. One Mock Per Test,一个测试案例中,通常的模式是N个Stub对应1个Mock。如果一个测试案例有多于一个的Mock对象,说明你的案例感情不够专一。而一个测试案例,是可以有多个Stub对象的,他们共同协作模拟一些特定的虚拟场景,然后通过Mock对象,验证我们的被测对象是否对此做出了反应。

  淘宝的接口测试白皮书

  今天晚上回来后看到淘宝测试团队发出来的《接口测试白皮书》,一口气将它读完,写的还是相当不错的,有非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1. 在工作的流程上,各个测试角色是可以互补的,接口测试的设计、用例可以跟功能和性能测试共享,从而构建出整个产品各个环节的测试案例覆盖程度。

  这一点之前感触并不深,现在看来,同一产品的不同测试团队,像共享bug一样,将所有人的案例都组织在一起,一起共享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2. 我们的客户是调用接口的人,不是开发接口的人。

  说的好!之前一直以为是为开发服务,看来是上面的话总结的比较好,为调用接口的人服务。

  3. 测试用例设计出来以后应该经过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作为测试实施的最终方案。评审最好由以下这些人员共同参与:需求方、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功能测试人员、接口测试人员以及这些人员的直接主管。

  我们这边的接口测试案例的设计评审还是空缺的,上周我还组织了一次功能测试人员和接口测试人员的接口测试案例评审,看来我要继续推动这件事了。

  4. 质量评估标准:

  * 接口覆盖率是否达到要求。内部接口90%,外部接口95%。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