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艺术》读书笔记(7)_心理学视角解析(下)
MI LY: SimSun"> 接着,来谈谈 程序员 方面会产生的错误认识吧!这个方面可能在具体实践中显的更重要。 由于作者在开篇就先把三个错误认识给摆到读者的眼前;然后就立马表明了其正确的定义,并给予了分析和对错误认识的驳斥。洋洒洒的写了许多,条理上未免会
MILY: SimSun">接着,来谈谈程序员方面会产生的错误认识吧!这个方面可能在具体实践中显的更重要。
由于作者在开篇就先把三个错误认识给摆到读者的眼前;然后就立马表明了其正确的定义,并给予了分析和对错误认识的驳斥。洋洒洒的写了许多,条理上未免会有些混乱。因此,我就按照自己理解的来小结一下吧!
首先,测试的正确定义是:测试是为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该定义暗示了两层含义:
-
软件测试是一个破坏性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施虐”的过程。(就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言,大部分的开发人员在测试期间,对测试人员或多或少都会暂时产生一点厌烦或恐惧的心态。主要是会让开发人员的代码改的面目全非的,且这个过程是反反复复的。)
-
对于一个特定的程序,应该如何设计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哪些人应该而哪些人又不应该执行测试。(这是有关测试人员构成的问题。就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言,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测试人员的态度要比测试的过程更为重要。)
然后,明确测试的正确含义后,探究了一下现今面临的三个错误认识并逐一给予了充分的驳斥。
总体而言,软件测试更适宜用来作为一个试图发现程序中错误(假设其存在)的破坏性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测试用例,通过诱发程序发生错误,可以在这个方向上促进软件质量的改进。当然,最终还要通过软件测试来建立某种程度的信心;软件做了其应该作的,未做其不应该作的。通过对错误的不断研究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最佳途径。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针对有人可能会声称“本人的程序完美无缺(不存在错误)”的这种情况而言,建立起信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去反驳他,即努力发现不完美指出,而不只是确认程序在某些输入情况下能够正确地工作。
文尾,我想到了高尔基先生在《海燕》里边的一句话: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不妨,让测试变的更加疯狂一些吧!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