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软件行业协会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软件买卖双方的交易都是在私下进行的,对于这种软件不测试就上市的现象难以监管,只有靠用户自己去判断。
撰文/本报记者段郴群
据业内人士介绍,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大的IT企业在软件产品发布前都要做大量的质量控制工作。据了解,软件测试一般都先由开发人员把代码写完,然后交给软件测试工程师进行测试。在某知名软件企业从事软件开发的张先生对记者表示,某种浏览器代码开发时间为6个月,而测试稳定这个程序就花了8个月时间。
目前,由于软件企业准入门槛较低,只要几个懂技术的人就可以成立一家软件企业,导致国内的软件企业许多是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在这样的软件企业里,资金和人才都较为有限,从事软件研发的就只有一两个人,他们在开发出一款产品之后直接把产品向市场上推销,以求资金迅速“回笼”,这导致了软件上市之前必须经过的测试阶段转移到了用户那里。“软件企业在拿到用户的订金之后就慢慢地给用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这些软件企业就同时做软件出厂前应该在企业里做的各种测试。这种做法完全是让用户在为自己的产品测试埋单,因为这样既节省产品上市费用和时间,又降低了市场风险,但对用户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陷阱'。”这位人士透露。
原因一 测试工程师严重缺乏
一位不愿署名的国内某软件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是国内软件测试师严重缺乏所造成的。据统计,目前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的缺口高达40万之多,其中软件测试人才的缺口将超过20万,在未来5~10年中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大。据了解,在国外,软件测试工程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的比例是1∶1,而国内这个数目还达不到1∶8。
原因二 企业不愿花测试费用
据了解,由于软件开发多为智力投资,前期研发投入不会太多,但测试和市场推广却需要大量投入。从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看,测试和修改的时间要占总投入量的六成以上。而对于一些稳定性、安全性要求高的软件,测试费用甚至相当于开发设计总费用的三四倍以上。一些小公司无力承受这笔费用,更主要是认为没有必要,因此导致许多软件不经测试就卖给了用户。
软件协会:缺乏依据难以监管
广东省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跃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家目前没有专门机构和部门来管理软件企业的软件测试,同时,软件买卖双方的交易是私下进行的,而且用户愿意买,因此这种不测试就卖给用户的现象很难监管。
黄跃珍对记者介绍,软件不测试就卖给用户的现象已经在业内存在较长时间了,即使行业协会一再强调软件必须经过测试才能上市,也无法阻止其蔓延。
不过,对于软件卖给用户后一边实施一边修改的情况,黄跃珍认为,这是由于用户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也不是很清楚,于是就要求企业不断修改。“由于缺乏相应的依据,只有用户在使用软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投诉,才能由消委会进行管理,其他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对这种现象进行监管。”黄跃珍最后对记者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