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阶段测试工作的开展

发表于:2007-04-22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需求工作测试阶段首先
首先, 测试用例 和测试工作本身是不断完善的,在 开发 过程的初期,可以认为是 需求 阶段,或者没有规范需求工作的设计阶段。如果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需求文档,可以在这个阶段检查完了需求文档以后开始设计测试用例。这里,对于需求文档的检查主要是两个方面
 首先,测试用例测试工作本身是不断完善的,在开发过程的初期,可以认为是需求阶段,或者没有规范需求工作的设计阶段。如果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需求文档,可以在这个阶段检查完了需求文档以后开始设计测试用例。这里,对于需求文档的检查主要是两个方面:

  1.检查需求文档描述的正确性,愚以为测试人员要对于真实的系统所涉及的业务非常熟悉,比如一个简单的财务软件,那么测试人员本身就要对会计工作熟悉,财务制度熟悉,在检查需求文档的时候不要迷信所谓的“都是用户真实的需求”,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用户是否真的能正确地描述自己的需求,二是需求人员是否真的能正确地理解需求。另外,还有一个用户的嘘气是否符合行业规范的问题,如果不符合,那么是否要确认——这里存在一个隐患,用户可能会在开发的后期突然要求他们自己要走行业规范,让你的需求变动,所以要事先明确好。

  2.检查需求文档描述的准确性。主要是考虑文档中是否存在描述的模糊的地方,对于自己不清楚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这个时候是要保证需求的可测试性——我得意思是说保证需求是可以完全为测试工作服务的。

  那么在检查完了需求之后,就可以开始设计测试用例了,愚以为,在这个阶段因为没有开始设计工作,所以对于测试用例的考虑不能仅仅从界面出发——虽然RUP中对于用例的要求有这一项。因而测试用例的设计应该从业务角度出发,从实际业务出发来设计测试用例。当然,在测试用例的描述时,要尽量考虑怎样同应用程序脱离开而仍然具有有效性。

  当然,这个阶段所实现的测试用例是不过完善的,只能涵盖某些内容,但是我认为这些用例不仅仅全部都是功能测试用例,而且在整个项目中都将有效。

  不过,当缺少需求文档时,那就要发挥测试人员自己的能动性了,要主动的工作,而不是被动的等待。要自己尝试着去熟悉实际业务,要尽量通过自己所能想到的方法来开展工作。相信学过马克思哲学的朋友都知道什么是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吧。

  当然,在设计阶段和最后的编码阶段,都还可以继续添加、修改或者剔除掉部分测试用例,使之更加完善。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