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安全分层及关键技术解决

发表于:2007-06-23来源:作者:点击数: 标签:
下一页 1 2 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重视信息网络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绝不仅是IT行业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包括多学科的系统安全工程问题,并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因此,知名安全专家沈昌祥院士呼吁,要像重视两弹一星那样去重视信息安全。 通信网络

下一页 1 2 

   

 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重视信息网络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绝不仅是IT行业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包括多学科的系统安全工程问题,并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因此,知名安全专家沈昌祥院士呼吁,要像重视两弹一星那样去重视信息安全。

通信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主要载体,其安全性是信息安全中关键问题之一。

通信网络安全含义与分层

  为明确通信网络安全含义,必须首先定义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定义如下:信息安全通常是指信息在采集、传递、存储和应用等过程中的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为实现上述信息安全,需要: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制定信息安全策略;

  ·制定信息安全测评标准来评估和划分安全等级;

  ·使用安全管理、产品和网络来保障采集、传递、存储和应用时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行以及不可否认性;

  ·应用检测机制来获悉当前安全状态;

  ·通过故障和灾难恢复机制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一般认为,信息网络安全是指信息在利用网络提供的服务进行传递的过程中,通信网络自身(即承载网和业务网)的可靠性、生存性;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可控性;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本文中所指通信网络安全不涉及通信内容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五十七条所规定的内容。)

  通信网络安全通常包括承载网与业务网安全,网络服务安全以及信息传递安全。通信网络安全不涉及意识形态安全。

  ·承载网与业务网安全包括网络可靠性与生存性。网络可靠性与生存性依靠环境安全、物理安全、节点安全、链路安全、拓扑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来保障。这里承载网与业务网是拥有自己节点、链路、拓扑和控制的网络,例如传输网、互联网、ATM网、帧中继网、DDN网、X.25网、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支撑网等电信网络。

  ·网络服务安全包括服务可用性与服务可控性。服务可用性与承载网和业务网可靠性及维护能力等相关。服务可控性依靠服务接入安全,以及服务防否认、服务防攻击等方面来保障。服务可以是网络提供的DDN专线、ATM专线、话音业务、VPN业务、INterNet业务等。

  ·信息传递安全包括信息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信息完整性可以依靠报文鉴别机制(例如哈希算法等)来保障;信息机密性可以依靠加密机制以及密钥分发等来保障;信息不可否认性可以依靠数字签名等技术保障。

  ·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传递的信息不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五十七条所规定内容。第五十七条规定不得利用电信网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违反国家宪法、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煽动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破坏安定团结等内容。

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1.安全性分析评估

  当前通信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相应的设备软硬件越来越复杂。网络自身的安全性依赖设备安全性及网络管理。目前网络上运行着大量国外引进设备,即使是国产设备也装载大量进口芯片及软件,无法得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软件产品的安全性很难定量衡量。虽然我国已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但是对网络产品以及网络本身的安全性分析评估仍没有依据。因此安全性分析与评估已成为通信网络安全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2.网络拓扑设计

  网络的拓扑设计是通过节点和链路的冗余与备份手段来提高通信网络系统的可用性与生存性。

  网络冗余通常用于出现故障时隔离故障,以避免全网失效。网络出现的故障可能是链路中断、节点失效等。网络冗余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在传输网上通常采用环形结构,当出现节点失效或者链路中断时,SDH设备会在50 ms之内倒换,绕开失效节点或者中断的链路,保障通信服务的可用性。在互联网上,通常采用网络设备双归属连接,出现节点失效或者链路失效时,动态路由协议会重新计算路由,在几十秒时间内恢复网络连通性。电话网在链路层依赖传输网的故障恢复,当节点出现故障时同样采用多路由机制绕开故障点。

  网络备份通常用于网络的防毁抗灾以及应急通信。当出现灾难或者重大事故时可以迅速启用备份设备、链路、网管中心乃至备份网络。网络备份通常代价较高,出于性价比考虑一般情况下运营商很难承受。通常在移动通信网中实现较多,如利用应急通信车架设临时基站,再使用微波等手段将临时基站连接到移动电话网。在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空前重视网络防毁抗灾。纷纷考虑建设备份数据中心以及备份网管中心。备份网络的架构、备份中心的数据同步、组织以及切换仍有待研究。

3.网络故障检测、保护倒换与故障恢复

  (1)故障检测

  故障检测是指网络出现故障时,网络运营者应当能通过故障检测机制及时获悉。传统电信网(如传输网)定义了比较丰富的开销字节,来及时获悉网络问题,例如误码或链路中断。因此传输网能够做到50 ms内将中断的链路倒换到备份链路。ATM网络中同样设计了操作、管理和维护(OAM)信元,能够及时获悉发送链路或接收链路中断的情况。IP网络故障检测机制比较缺乏。例如以太网只能通过物理层信号得知接收链路连通性,或者由高层(例如IP层)通过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来检查网络层连通性。因此IP网以及互联网的故障检测机制是继续研究的关键技术。

  (2)保护倒换

  保护倒换源自传输网,功能是当传输网节点或者链路出现故障时,故障路径上的流量能够切换到事先指定的备用路径上,从而不影响业务运行。传输网络有成熟的保护倒换机制,能够在50 ms内完成保护倒换。IP网上的保护倒换机制一般通过路由协议重新计算路径完成,需要较长时间,通常是10 s量级。当然通过链路层负荷分担或者IP层多路径也可以做到不影响业务。当前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快速重路由以及弹性分组环(RPR)的保护倒换机制也正向50 ms指标靠近。

  (3)故障恢复

  故障恢复是指节点或者链路发生故障后经过一定时间或采取一定措施后恢复提供服务。通常故障恢复需要人工干预。例如接口板卡的更换、电缆的重新连接、设备的重新启动、软件重新运行等。也有少量故障会因时间或者随引发故障原因的消除而消除。例如当拥塞引起设备瘫痪时,如果限制接入业务,性能较好的设备可能能够恢复正常工作。

原文转自:http://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