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协议供货制解决时效性问题。
协议供货制度是集中采购机构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选定服务质量与价格水平较优的供应商,采用追踪管理、信息反馈、监督检查等方式加强后期管理,谋求商务信息的透明,从而满足采购人的及时需求。采购人有随机的购买需求时,可以通过向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或者政府采购集中机构提出申请,完善一系列管理手续后,由协议供货商供货,时效性问题迎刃而解。
此项制度实行初期广受赞誉,但随着执行深度与广度的提升,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是协议范围不能涵盖所有采购人的个性化需求,所谓理论上的不定品牌采购是行不通的。
二是价格变动信息不对称。供应商的唯利是图情结不可能因为政府采购方式的变动而彻底改变,价格偏高、高于市场价、价格变动特别是下浮信息公布不及时,需求与规范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三是难以避免的舞弊行为使圣洁的政府采购蒙羞。由于管理上的缺陷,缺乏监督手段,致使采购人与供应商面对面的交易行为被放纵,为双方达成私下交易创造了条件。四是瞬息万变的IT行情与相对固定的垄断期形成尖锐冲突,限定了市场自由竞争原则。
二、询价采购部分解决突出的时效与价格问题。
询价采购方式以书面询价为主,电子网络询价为发展方向,附以特殊情况下的电话询价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采购人需求无计划性、缺乏预算、需求急迫等问题。网络询价能够第一时间反映价格变动情况,通过某些规则的约定,能使采购人最大限度地获得价格变动而带来的益处。弊端在于有些地区供应商素质不高,对网络报价缺乏操作能力,部分限制了其参与能力。书面询价能够清晰地传达采购人的需求信息,在供应商仅限定在本地范围情况下,最快二、三天时间就可以开标结束。询价采购类别也有讲究,有总包、部分总包、单项最低价定标三种方式。总包就是汇集一定时间段内所有采购需求,以一包形式完成不同项目的采购,中标供应商只有一家,使于履约和集中控制,但是由于各采购人所报项目类别很多,总包类别中有时五花八门,如扫描仪、服务器、投影仪等等,且数量往往是一台或二台,每单位的需求量也有大有小。
总包以后会出现二种情况:一是有能力投总包的供应商很少,不能达到法定三家投标数量;二是即使总包价格低,但难以保证所有的项目价格最低,个别中标项目价格高于市场价。部分分包其实也有几种类型:一是按采购单位进行分类,二是按采购类别分类。前者依然部分存在供应商响应能力受限问题,后者设置初衷是想在类别上扩大规模,但是事与愿违,零星项目有时类别很多,而规模很小,最少时就是一台,操作难度陡增。单项最低价中标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采购方。
但无意中却部分解决了总包存在的问题。一是扩大了供应商参与范围,加深了公开竞争程度。供应商可以在各自经营范围内灵活选择采购项目进行报价,提高中标概率,少做无效劳动。二是价格竞争激烈,中标结果低于市场价较为明显,采购人较为满意。三是采购人的项目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首先是单项报价投标人相对较多,有效三家投标数量一般会得到满足,且竞争充分,采购人获实利;其次是中标人相对分散,中标项目被分解,反而便于中标人及时组织货源,集中精力满足采购人的质量与服务要求。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