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于日内瓦召开的ITU-TSG13会议上,与会代表对ATM与MPLS之间的互通、MPLS上的语音承载(VoMPLS)、AAL1与AAL2的互通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以Cisco和Notel为代表的两派针对ATM与MPLS互通标准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而美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也破天荒地派代表支持各自的厂商,足见此问题的重要性。 ATM和MPLS之间的互通具有相当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原因是在IETF中已确定MPLS和GMPLS作为运营级多业务承载网的核心,并得到了设备供应商的广泛支持。要在这一单一架构下实现多种业务的提供,就要增强MPLS网络的仿真功能,使其能够提供一些传统的数据业务及实时业务流的传送,如ATM、FR、IP、CES(电路仿真业务)、AAL2、VoMPLS等。
ATM和MPLS之间的互通是指两个ATM网络经过MPLS网络进行互连,即在MPLS网络的入口,ATM信元由互通功能(IWF)封装为一个MPLSLSP(标记交换路径),在MPLS网络出口(或ATM网络入口)由IWF重新构造ATMVPC/VCC。
此次会议对ATM和MPLS互通的网络结构、用户平面互通要求、ATM-MPLS管理平面互通要求、互通协议堆栈、MPLS传送标记和互通标记之间的关系以及封装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ATM-MPLS用户平面互通,其基本要求如下:具有将多个ATM连接(VPC/VCC)复用到一个MPLSLSP的能力;支持有关ATM连接的业务流量合同(trafficcontract)和QoS承诺(commitment);具有支持透传所有AAL类型的能力;具有支持透传所有OAM信元,包括OAMPM信元正常运行的能力;支持资源管理(RM)信元的传送;支持信元丢失优先级(CLP)指示和净荷类型指示(PTI)信息的传送;具有将一个ATM单信元封装为一个MPLS帧,或将多个ATM信元级连到同一MPLS帧的能力。对于ATM-MPLS网络互通应用而言,互通LSP应当保证ATM技术中原有的信元序列的完整性。
对于ATM-MPLS控制平面的互通,要求控制平面指配或提供以下信息:1)在IWF之间交换互通标记(内部标记);2)封装模式;3)链接信元的最大数目;4)分片选择等。对于ATM-MPLS管理平面的互通,最低要求是通过将OAM信元封装到MPLS帧中这一简单方法来透明穿过MPLS核心网。当需要端到端的OAM时,IWF应支持MPLSOAM信息和ATMOAM信息的互联,同时提供透明传送或映射性能、失效(defect)和保护倒换(Protectionswitching)等信息。
ATM信元和MPLS帧之间的封装模式是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了信元模式和帧模式。简述为:在信元模式下,一个或多个级连的ATM信元封装为一单个MPLS帧;而在帧模式下,在LSP中传输的是整个ALL5PDU。针对帧模式封装应特别指明的是,当AAL5PDU的尺寸超过设备实际支持的MPLS帧MTU(最大传送单元)或中间穿插OAM信元时,要做分片(Fragmentation)处理。比较而言,信元模式的灵活性较好,可最大程度再现原有的ATM业务,适合于对时延较为敏感的应用。而帧模式的带宽有效性较好,适合于数据传送类应用。
思科和朗讯等美国公司基于IETFPWE3(Pseudo-WireEmulationEdge-to-Edge)工作组已形成的ATM-MPLS互通标准草案,强调市场上的需要,要求在ITU-T准备形成的新建议Y.atmpls中增加Trunking模式和SDU封装等功能;北电网络和阿尔卡特则认为现在的Y.atmpls草稿的功能已经足够,新增功能只会增加复杂性。与此同时,ATM论坛也向此次ITU-TSG13会议通报了在ATM-MPLS互通方面的工作并附了最终投票前的初稿。此文件中所述的方式与现有的Y.atmpls版本是基本一致的。由于处在已开发的产品即将进入市场的时机,双方背后都有各自的经济利益,因此双方争论十分激烈,分别搬出了美国和加拿大政府代表作为后盾。
在此次会议上双方的主要分歧是:对标志字段(flag)的放置位置安排不一致(IETF:放置于长度及序列号之前;ITU-T:放置于长度及序列号之后);支持信元封装的模式不一致(VC模式、VP模式、Trunking模式);在承载VPI/VCI的解决方法和对带宽有效性的考虑上想法不完全一致;在支持帧模式封装(SDU、PDU)上所采用的方式不同;名词、术语不统一(如互通标记、VC标记等)。
此次会议最终达成折衷方案,基本不改现有的Y.atmpls,但同时将以IETFPWE3建议为基础提交的文稿(美国代表团提交)中所涉及的控制字段位置安排、VPTrunking模式等与现有Y.atmpls不一致的内容列入此课题的Livelist中,在下一次SG13全会之前增加一次课题报告人会议(7月于日本),以便进一步讨论,意见一致后可扩展Y.atmpls的内容,为11月的会议通过该建议草案提供可能。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
版权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领测软件测试网)|领测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北京理工科技大厦1402室 京ICP备10010545号-5
技术支持和业务联系:info@testage.com.cn 电话:010-5129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