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整地描述用例,还需要知道执行者的某些典型功能能否被系统自动实现? 还有一些不针对具体执行者问题(即针对整个系统的问题):
·系统需要何种输入输出?输入从何处来?输出到何处?
·当前运行系统(也许是一些手工操作而不是计算机系统)的主要问题?
需要注意,最后两个问题并不是指没有执行者也可以有用例,只是获取用例时尚不知 道执行者是什么。
一个用例必须至少与一个执行者关联。还需要注意:不同的设计者对用 例的利用程度也不同。例如,Ivar Jacobson说,对一个十人年的项目,他需要二十个用例 。
而在一个相同规模的项目中,Martin Fowler则用了一百多个用例。我们认为:任何合适 的用例都可使用,确定用例的过程是对获取的用例进行提炼和归纳的过程,对一个十人年 的项目来说,二十个用例似乎太少,一百多个用例则嫌太多,需要保持二者间的相对均衡。
2. 类图、对象图和包 数千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采用分类的方法有效地简化复杂问题,帮助人们了解客 观世界。
在面向对象建模技术中,我们使用同样的方法将客观世界的实体映射为对象,并 归纳成一个个类。类(Class)、对象(Object)和它们之间的关联是面向对象技术中最基本 的元素。
对于一个想要描述的系统,其类模型和对象模型揭示了系统的结构。在UML中,类 和对象模型分别由类图和对象图表示。
类图技术是OO方法的核心。图1显示了一个金融保 险系统的类图。

(1) 类图 类图(Class Diagram)描述类和类之间的静态关系。与数据模型不同,它不仅显示了 信息的结构,同时还描述了系统的行为。类图是定义其它图的基础。
在类图的基础上,状 态图、合作图等进一步描述了系统其他方面的特性。
(2) 类和对象 对象(Object)与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相关。我们通常用对象描述客观世界中某个 具体的实体。
所谓类(Class)是对一类具有相同特征的对象的描述。而对象是类的实例( Instance)。建立类模型时,我们应尽量与应用领域的概念保持一致,以使模型更符合客观 事实,易修改、易理解和易交流。
类描述一类对象的属性(Attribute)和行为(Behavior)。在UML中,类的可视化表示为 一个划分成三个格子的长方形(下面两个格子可省略)。
延伸阅读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