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CMM,恐怕很多人都会被其陌生的理论结构、枯涩艰奥的文字搞的一头雾水。CMM能否成为医治中国软件业顽疾的灵丹妙药?CMM适合中国国情吗?CMM适合小型软件企业吗?CMM与我们熟悉的ISO9000有何不同?这些问题大多困扰过前期的CMM关注者。
不同的思考,透露着不同的心态:怀疑、担心、观望……
这时需要“打破神秘,从头学起”。
大凡我们引入西方的新的理论,总是要经历一个神秘期,“众说纷纭,找不着北”。原因在于,这个阶段大家的研究都有限,实施经验更是缺乏,谁都不能说服谁。但过分空谈会误事。尽快冲破迷雾,仔细学习、研究和使用。不管是想实施还是想批驳,都要先把人家的东西弄明白,所以要:“打破神秘,从头学起”。
随着对CMM的学习和认识的深入,眼前的神秘感渐渐散去。“就是订制度么,我们其实并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需要有人告诉我们怎么做”、“跟ISO 9000没有本质差异”...... 。是不是感觉:可以用很短的话,把CMM的精神概括出来?
批判的学习不是坏事,只是不能走极端。失去神秘感,CMM便由重变轻。可CMM本来就声明自己是common sense。
CMM的价值本来没有变化,
只是我们的认识在变化罢了。
国内软件业的最缺正是管理,CMM恰好可以补上我们的不足。在质量三角形中,技术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和人这两个因素是影响产品的先决的条件。而过程是影响产品的第三个重要因素,而且随着产品规模和团队规模的增大,以及技术的成熟化,过程瓶颈越来越突出。有人说,“缺乏规范的过程正是国内软件企业的软肋”。
质量三角形:
CMM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把众多的common sense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CMM中贯穿着抓主要矛盾的哲学思想,它的分级思想是与ISO9000的一大不同,就是承认资源总是相对不足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全解决,要分几步(等级)走,每一步要抓一些关键的因素(KPA)。再比如他的先做管理后做工程的思想,用Humphrey的原话来解释:"看起来,定义和实施一个工程过程似乎要比定义和实施管理过程容易(特别是在技术人员的眼中),但是如果没有管理过程的规定,工程过程很可能会成为进度和成本等压力的牺牲品"。所以在L2里面全部是项目管理的过程,而产品工程(SPE)则放到了L3。我认为,CMM作为SEI许多专家多年研究的结晶,其中的丰富内涵有待于我们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它一定会不断的给以我们启示的。
CMM是金矿,乍一看就是一堆砂,但其中蕴藏着金子。
要想得到它,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CMM不是个别人的事,组织中每个人都应不同程度的参与。每个人都要想想我应该尽到什么职责,要“调整心态,从我做起”。
对于高层经理来说,需要正确认识CMM实施带来的额外工作量,配备必要的资源,CMM实施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带来了很多的事务性管理工作,这要求设立一些专职的角色,如SQA、SCM,或者配备适当的工具,把相应的工作量从项目经理的身上分离出来。否则一旦技术和管理展开竞争,牺牲的肯定是管理;高层管理有必要改变自己的管理习惯,原来很多事都口头裁决,现在需要先看有没有规范,如果有,就尊重规范,规范就是文档化的组织意志。最后,实施体系就是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这个过程中体系会相对混乱,对正在运行的项目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于在个别企业中,出现技术人员由于适应不了新的工作方式而离职的例子,这些情况,高层管理者都应该心理上有所准备,对CMM抱有坚定的信心。
对于项目经理来说,要改变技术本位主义,国内的项目管理,大多是技术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心态多是技术带头人而已。CMM本质就是解决管理问题,所以对项目经理来说,做CMM就是,从技术上分出一部分时间来做管理,管理者需要主动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的情况。
项目经理的从我做起还包括,他们是沟通项目层和管理层的桥梁,对于CMM的贯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贯彻CMM不可能奢望全体人员一致拥护,但是项目经理的积极参与却是必要的。CMM实施的内部驱动有两个:高层经理和项目经理。高层经理通过资源和政策驱动,项目经理以实际问题驱动。项目经理要做过程改进的“明白人”,认识到过程改进工作正是为项目服务的,而不单单是被动的服从高层经理的安排和质量经理的规划等等。
对于质量管理人员来说,要增强服务意识,质量部门是主要的制度制定者,但这并不意味着质量管理人员就应该高高在上。一线开发者是为用户服务的,而职能管理部门又是为一线服务。服务意识的增强体现在深入了解项目经理对过程改进的需求,根据实际需要驱动质量工作重点,争取在局部先有所突破。质量宣传要密切接触一线人员,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多了解反馈,这可能比会议形式的宣贯更有效。过程改进需要不断地成功来推动后续的改进。这样,SPI项目要求进行很好的策划。问自己:何时何种方法向大家证明改进已显现效果?
开发测试人员的“从我做起”包括改变以自我习惯为中心的做事方式,适应遵循过程规范的工作习惯。只有大家关注过程规范,它才有可能得到不断优化和成熟。避免“两张皮”。开发人员还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借鉴PSP的方法提升个体软件能力,这是个自我工程,须以个人的上进心为动力等等。
总之,对于CMM,前期“打破神秘,从头学起”后期“调整心态,从我做起”,前期重在学,深入学有利于打破神秘,尽快结束争论和观望;后期鼓励做,要调整心态,改变习惯,从自身开始,方可获得成功。
CMM在中国是个新事物,需要辩论、需要研究、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做。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