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据结构也被称为“报文的元数据”。内核除可以单独向用户进程传递“报文的元数据”以外,也可以同时传递报文本身。此时,报文本身将存储在ipq_packet_msg_t数据成员payload开始的地方。
由用户态进程发给内核的消息,其数据类型为ipq_peer_msg_t,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ipq_peer_msg {
union {
ipq_verdict_msg_t verdict;
ipq_mode_msg_t mode;
} msg;
} ipq_peer_msg_t;
由上述定义可知,这类消息又分为“模式设置消息(nlmsghdr.nlmsg_type = IPQM_MODE)”和“断言消息(nlmsghdr.nlmsg_type = IPQM_VERDICT)”两个子类。
“模式设置消息”的数据类型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ipq_mode_msg {
unsigned char value;/* 请求的模式 */
size_t range;/* 请求拷贝的报文长度 */
} ipq_mode_msg_t;
这里,请求模式value的值可以是IPQ_COPY_NONE、IPQ_COPY_META和IPQ_COPY_PACKET。当指定请求模式value为IPQ_COPY_NONE时,报文将被丢弃;当为IPQ_COPY_META时,内核将在其后的报文传递中只传递“报文的元数据”;当为IPQ_COPY_PACKET时,内核将同时传递“报文的元数据”和报文本身,报文本身的传递长度由ipq_mode_msg_t的另一个数据成员range指定。IP报文的最大长度为0xFFFF。
另一子类即“断言消息”,其数据类型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ipq_verdict_msg {
unsigned int value;
unsigned long id;
size_t data_len;
unsigned char payload[0];
} ipq_verdict_msg_t;
其中,value是用户态程序回传给内核的当(下转第72页)(上接第71页)前报文的处理意见,可以是NF_ACCEPT或NF_DROP等值。id则是用以区分报文的标识号,即内核传来的ipq_packet_msg_t结构中的packet_id。当用户态程序修改了当前报文以后,需要将报文重新传递回内核,此时,新的报文内容必须存储在payload的开始处,并由data_len指明新报文的长度。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整个IP Queue的报文传递过程中,用户态程序和内核协议栈之间的互动顺序是,首先,用户态程序利用“模式设置消息”告诉内核协议栈所请求的报文传递模式。
然后,根据这个模式,内核组织好等待传递的消息,通过NetLink Socket发给用户态程序。最后,用户态程序根据自己的防火墙规则,得出该报文的处理意见(可能同时修改当前报文),并回传给内核。
编译和运行防火墙
要编译和运行防火墙程序,执行如下命令:
# gcc o ipqfw ipqfw.c
# ./ipqfw &
ipqfw.c是防火墙的代码文件。
为了在路由器上过滤转发的IP报文,需要运行如下命令:
# iptables A FORWARD j QUEUE
这样,所有经过HOOK点FORWARD的报文都将被送到用户态防火墙进行处理,用户可以自行编写适合具体情况的防火墙。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
版权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领测软件测试网)|领测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北京理工科技大厦1402室 京ICP备10010545号-5
技术支持和业务联系:info@testage.com.cn 电话:010-5129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