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IND漏洞
位于十大之首的是BIND漏洞,有些系统默认安装运行了BIND,这种系统即使不提供DNS服务,也很容易受到攻击。
防范措施
建议执行一个数据包过滤器和防火墙,仔细检查BIND软件;确保非特权用户在chroot()环境下运行;禁止对外的分区传送;查看分区映射情况,确认对此做了补丁,建立了日志;对BIND进行修改,使得它不会对不可信任主机提供分区传送。
2、有漏洞的通用网关接口程序
位于十大脆弱性中第二位的是有漏洞的CGI程序和Web服务器上的扩展程序。入侵者很容易利用CGI程序中的漏洞来修改网页,窃取信用卡信息,甚至为下一次入侵建立后门。
防范措施
更新修改后的ht://dig软件包可以防止受此攻击。如果还会出现其他CGI漏洞,建议将口令保存在shadow文件中,并且通过对口令执行Crack,确保不会被入侵者轻松识破;建议将ssh或其他形式的远程shell访问设置在一台独立的主机上,该主机不提供其他服务和功能。
3、远程过程调用(RPC)漏洞
RPC允许一主机上的程序可执行另一主机上的程序。许多攻击所利用的都是RPC漏洞所带来的脆弱性。
防范措施
禁止相关服务;防火墙和边界设备只允许通过网络提供必要的服务,在防火墙上将日历、时间等服务阻塞;系统和应用必须随时更新和打补丁,确保版本最新;对NFS服务器进行充分扫描;修改NFS服务器的口令,让口令经得起检查。
4、Microsoft IIS中存在的远程数据服务漏洞
运行IIS服务器的系统管理员要特别小心,注意安全通告以及补丁,因为IIS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防范措施
消除RDS漏洞,安装补丁或升级,更正所有已知的其他的IIS安全漏洞。
5、Sendmail攻击
Sendmail是运行在Unix和Linux平台上的发送、接收和转发电子邮件的软件,它很早就被人发现了漏洞,又因其广泛应用而成为攻击目标。
防范措施
升级到最新版本并打补丁;在非邮件服务器或非邮件中继站的主机上不要以后台程序模式运行Sendmail;避免邮件客户将大部分功能在根用户空间中完成。
6、sadmind和mountd缓冲区溢出
sadmind支持Solaris系统的远程管理访问,并提供管理图形接口;mountd可以控制和处理UNIX主机上NFS装载的访问。
防范措施
禁止相应服务,对系统打补丁;关闭服务,甚至将主机上能够直接访问网络的服务删除;如果系统没有要求,就禁止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7、配置不当的文件共享
配置不当的文件共享将影响多种操作系统,将重要的系统文件暴露,甚至为连接到网络上的“敌人”提供完全的文件系统访问权限。全局文件共享或不合适的共享信息一般会在以下情况出现:NetBIOS和Windows NT平台上、Windows 2000平台上、UNIX NFS、Macintosh Web共享或AppleShare/IP。
防范措施
对Windows系统,只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共享;对Windows NT/2000系统,避免“空会话”连接对用户、用户组和注册键等信息进行匿名访问,在路由器或NT主机上将与NetBIOS会话服务的流入连接加以阻塞;对Machintosh系统,只有必要的情况下才进行文件共享;对UNIX系统,充分利用mount命令的noexec、nosuid和nodev选项,不要在UNIX Samba 服务器上使用未加密的口令,如果可能,考虑转换为一个更安全的文件共享结构。
8、口令
口令设置不当,或没有设置帐户口令,这是最容易修正的,也是实施起来最难的。
防范措施
教育用户和系统管理员,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好的口令的作用;建立合适的口令策略,定期检查口令安全性,同时利用系统提供的一些工具和扩展包对策略进行完善。
9、IMAP和POP服务器缓冲区溢出
在目前已经知道的系统和应用脆弱性中大部分都源于缓冲区溢出。缓冲区溢出会引起很多问题,诸如系统崩溃、非授权的根访问和数据破坏。
防范措施
在非邮件服务器的主机上禁止此类服务;使用最新版本,安装最新补丁。
10、默认的SNMP共用串
网络管理员利用SNMP对各种类型的网络连接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SNMP版本1把一种未经加密的“共用串”作为鉴别机制,同时大部分SNMP设备所用的默认共用串是public,只有很少人修改了,因此攻击者利用此漏洞可以远程配置设备,甚至关闭设备。另外监听到的SNMP数据流中包括大量关于网络结构的信息,还有与之相连的系统和设备的信息,因此危害很大。
防范措施
如果一定要用SNMP,就禁止使用SNMP共用串;如果使用,利用SNMPwalk验证并检查功用名;如可能,设置MIB为只读;让边界设备阻塞外部的SNMP访问;检查SNMP次代理,保证其与相应主SNMP服务的最新设置同步;得到最新补丁,做兼容性测试后进行安装。
如果系统管理员严格按照以上所提供的防范措施来做,那将大大减少相关安全问题,大家可以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安心工作。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