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来只是对过程与资料的了解与记录,现在要提升到对商业事件的关注。具体讲,原来的做法是先拿到一个企业的输入表单,输出表单,程序按表单的逻辑来做就万事大吉,现在的做法,除了要对表单的流程进行研究外,还要关注商业事件。
2. 要提高对变革的事件和变革的主导人的重视程度。过去的做法是一直在跟着企业的变化和发展去做相应软件的修改,现在的做法是要把这些主导人引入到项目实施的小组里来,参加项目的开发工作,软件不是一个纯技术的东西,流程化的东西,在开发过程中就要把企业用户绑进来。
3. 把系统开发者的角色从程序员提升到系统整合人员。
4. 有效地使用原型设计工具,提升图形界面的设计和实施。
5. 在项目管理和开发过程中,由开发者和使用单位共同控制开发进程。
6. 使用原型技术与阶段控制交互进行开发项目的管理。
7. 在每一阶段管理的界限上持续地做确认与整合工作。
8. 使用能独立于特殊工具与技术之外的实施路线。
9. 每一阶段的确认会议与记录文档都必须进入管理程序,并且贯穿整个开发过程。
10.使用模块化的开发方法,配合软件工业化的发展。
二、软件开发计划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1. 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定义一个全面的任务指标以确定要完成的行动符合规范。
2. 何时必须完成?定义好任务的先后顺序。
3. 如何来完成?描述开发过程中要使用的技术、工具及参与的组织和具体人(一人可兼多职,但做不同工作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考虑问题,如系统分析员同时可能也会是程序员)。
4. 如何管理与控制?在开发过程中全程加入项目管理方法和质量检查点。
三、软件开发的策略
1. 软件开发的策略指导开发的阶段和方法。
2. 一般将软件开发分成五大步骤:分析、定义、设计、建造、实施,小的项目可归纳成三个步骤,将前两个,中间两个合在一起。
3. 常用的方法有瀑布法、交互瀑布法、用项目进程划分的交互法、螺旋模型法。瀑布法就是五个步骤顺序进行,即传统上叫的生命周期法。交互瀑布法是在每个步骤完成之后有一个评审、反馈、修正,再进入下一个步骤,以瀑布法开发时,实际通常采用的都是交互瀑布法,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要半年时间,在这半年里企业内部的管理已经有了不少变化,不做交互肯定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以项目进程划分的交互法与上不同,虽然也是五个步骤顺序进行,每个步骤结束都进行评审、反馈,但开发初始就明确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完成那些功能,分析步骤结束后提出的意见将成为第二个版本要完善的内容,而不改变第一版本的需求,这样,第一版本按计划往下进行,同时开始第二版本的分析阶段,当第一版本完成定义评审后,可能就要开始第三版本的分析工作。这样可以保证软件产品的按时交付,而不致于由于需求的不断变化影响软件开发的进度。事实上微软的OFFICE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开发的。螺旋模型法需要用到很好的图形开发工具,如微软的VISIO,不断地以图形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交流。
四、对象导向的概念和开发策略
1. 对象导向原则。
2. 可靠的表现法,基本模块以实体需要来设计,容易维护、测试与升级。标准的提取方式,提供可重复使用的基本模块。
3. 重复组合的开发效果,能适应需求的改变和业务的重组。
五、事件驱动的商业模型
1. 什么是商业事件?企业中为完成商业目的所发生的行为,如接单、订货、付款。 2. 信息系统:定义与记录商业事件的过程和资料,对相应的管理者提供报告,这是建立信息系统的目的。当今的信息系统设计正在从表单流程的方法向事件驱动的商业模型转变。
六、设计商用信息系统的原则
1. 关注商业事件,改变原来对功能组织的分析为对商业事件的分析。对企业做价值链分析,加入组织调整与流程重组的功能。
2. 简化商业过程与组织架构,同时整合资料。
3. 整合信息的处理与控制,信息的处理与控制要在即时系统中完成。
4. 重新界定系统组成与业务流程管理者,依造新的系统业务调整组织。
陈庆辉简介
台湾人,曾在中国、美国多家大型企业担任信息主管,现任美国微软公司特聘顾问。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