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预防的着眼点在于缺陷的共性原因(Common Cause)。通过寻找、分析和处理缺陷的共性原因,实现缺陷预防。BUG预防并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但是不能期望它在一夜之间发生。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应该积极为开发小组提供缺陷分析,使BUG逐渐改善。因此,缺陷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预防BUG,不断提高整个开发团队的技能和实践经验,而不只是修正它们。
BUG预防策略非常简单和容易实现,策略是发现BUG,找出BUG的根源,然后寻找一个方法来预防类似的BUG在将来出现。这策略并不需要昂贵的花费,但是却可带来极大的额外价值。软件测试
(1)BUG记录
BUG分析的第一步是记录BUG,值得注意的是记录BUG不应该满足于记录BUG的表面症状。测试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试图发现BUG的根本原因,在测试时不应将产品看作一个黑盒,而应该像开发人员那样了解产品的内在,包括深入源代码,理解产品的设计和实现。
(2)利用BUG分析了解开发质量趋势
对于测试出来的BUG进行缺陷分类,找出那些关键的缺陷类型,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根源,从而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缺陷分析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寻找一个预防类似缺陷再次发生的方法。这一方法不仅涉及到开发、测试人员,还涉及到不直接负责代码编写的资深开发人员。利用这一阶段的实践成果,开发人员可以预防BUG的发生,而不仅仅是修正这些BUG。
BUG预防分析是整个BUG分析过程的核心。这一阶段总结出的实践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预防潜在的缺陷。由于分析结果的广泛应用性,分析某个具体BUG的投入将很容易被收回。在这个时候,BUG分析提供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一个是缺陷数量的趋势,另一个是缺陷修复的趋势。缺陷趋势就是将每月新生成的缺陷数、每月被解决的缺陷数和每月遗留的缺陷数标成一个趋势图表。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