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区域特色鲜明的国情以及吸引FDI多年来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的现实,为我国采用生产性服务外包模式、服务外包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服务外包模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契机。
依托我国的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我国在加工制造业和重化工业方面有很强的国际比较优势,几乎其他任何国家在制造业方面都很难和中国的比较优势相提并论,具体表现在:我国有比较强的生产技术基础、技术开发力量、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和科技人员队伍,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基础设施也较好。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跨国公司,为利用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来壮大自身的竞争力,已经陆续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劳动密集型的高技术制造业、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向中国转移。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从这些产业的退出也为中国制造业发展腾出了空间。20多年来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某些资本密集型工业上所取得的长足进展,已经表现出较强的国际比较优势,逐步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之一。
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为我国的生产性服务外包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此外,要留住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制造企业,进而吸引其将更高端制造环节转移到国内,必须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发达的生产性服务外包。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扩大的投资空间,早已跳出了制造业领域,生产性服务外包已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因为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繁荣本身就会扩大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空间。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率先建立了创意产业中心和设计创意中心,建立了包括模具设计、软件设计、工程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玩具设计、印刷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设计平台。这些制造业企业将研发、设计外置,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取得了巨大成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将上述类似的非核心生产环节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业务还包括:供应链与物流、装备制造业融资性租赁、第三方品质检验、第三方产品测试、产品OEM(委托加工制造)、ODM(委托设计加工制造)等等。与国际相比,我国的生产性服务外包差距仍然较大。在世界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外包占服务业的70%。而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在2006年才刚刚突破40%。可见,以我国强大的制造业为基础,利用生产性服务外包模式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潜力巨大。
依托区域特色,建立服务外包集聚区。服务外包集聚区是在顺应国际发展规律并借鉴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主要是指:按照现代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集聚区为载体、将相关的专业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的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形态新颖、内外连通、生态协调、资源节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具有较强服务外包产业集聚能力的区域。
依靠区域特色和功能,形成产业集聚是服务外包集聚区模式的特点。尽管服务外包的发展是以市场为基础,但其产业特色的形成则取决于所在区域的特定功能。服务外包的发展依托由资源、禀赋、区位、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所构成的功能,突出其区域优势和特色,建立起与区域功能相吻合的服务业产业体系,从而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增强服务业的辐射效应。基于产业关联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而形成的集聚区,具有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系统和品牌效应的特征,客观上为服务外包的发展构筑起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而通过品牌效应,服务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度和占有率,进一步提高该区域服务产品的市场需求;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竞合机制,又提高了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为服务外包的发展拓宽了市场空间。
在服务外包的发展过程中,利用服务外包集聚区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我国区域特色鲜明,为建立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利用集聚区模式发展服务外包。以上海为例,服务外包集聚区的建设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规划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海力图通过政策聚焦,打造一批服务外包集聚区,鼓励在各区符合条件的专业产业园区或服务业集聚区内建立外包产业基地,各有侧重发展服务外包。这些点状的集聚区通过产业链或创新链彼此相通、有机相连,使上海的服务外包整体辐射能级进一步提升和放大。目前,这些服务外包集聚区对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拉动效应已经显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集聚功能效应得到拓展提升,更好体现了微型CBD作用。
(2)空间形态布局上,由上海市中心地区逐步向周边重点地区分散化、多极化发展。
(3)产业功能布局上,各集聚区初具特色,逐步呈现功能错位。
我国应借鉴上海建立服务外包集聚区的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集聚区,进一步提升我国服务外包的能级和品位。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FDI拉动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由于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度不高导致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我国虽然引进了跨国公司的制造环节,但却把很多为跨国公司服务的生产性服务外包环节拒之门外。2000年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只有104.6亿美元,2006年为173.8亿美元,分别只占当年实际吸引外资额的25.7%和27.6%。至2006年底,我国服务业共有外商投资企业7.5万户,占整个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总户数的27.2%。
我国吸引FDI连续15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FDI的投资方向已经开始转向服务业,这些都为我国扩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利用FDI发展服务外包创造了难得的契机。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承接服务外包国际转移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宏观经济态势和巨大的市场优势,庞大的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服务需求,使我国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例如,2007年世界最大的IT服务外包企业美国EDS将在武汉建立其在华的首个全球服务中心;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重庆分中心正式入驻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等。更多的国际机构已经将我国列为对跨国公司服务转移和外包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和研发转移重要目的地。
就当前而言,我国采用FDI拉动模式发展服务外包,一是要积极承接国际服务离岸外包。这是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一大批具备国际化水平的服务供应商,提高接单能力,继续发挥在ITO(信息技术外包)业务领域的优势,特别注重培育承接BPO(商务流程外包)业务的能力,积极承接计算中心、呼叫中心、数据处理、技术研发、财会核算、售后服务等国际服务业转移,特别是逐步拓展一些具备优势和条件的高端业务;二是要继续开放现代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吸引FDI的质量和层次。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地区总部,积极引进国际现代服务业的新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服务业提高水平。同时,要积极进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生产性服务产品,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支持。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建议
在看到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一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所存在的问题。例如,随着服务外包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从事外包服务行业所需的高端人才依然紧缺;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还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等。为使我国服务外包能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对此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准确定位,放宽市场准入。明确服务外包的定位,在明确界定概念的基础上制定鼓励服务外包发展的具体政策,由商务部和国家相关部委,将服务外包业务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鼓励类,并将其列入国家支持和扶助主要对象所在省、市优势产业指导目录。同时,放宽市场准入,给予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前置审批和工商登记等方面的便利。扶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
加大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培训。由于我国对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对此,可以通过由政府提供培训等方式加以解决,包括设立专向资金为开展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以上海为例,上海为保障服务外包发展的人才供应,除了对引进紧缺高级服务外包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外,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还设立了国家级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由新近成立的张江创新学院培训实用技能型和创业型的服务外包人才,并进行服务外包职业培训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开发。
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企业遇到的困扰之一就是资金压力。由于提供服务外包一般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回笼资金,所以资金压力始终困扰着服务外包企业的快速发展。对此,我国将支持服务外包企业争取获得商务部“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资金”“服务型企业研发资金”等;调整优化各地地方扶持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年提高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资金比例;对企业通过国际认证给予资金扶持;推动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专项信贷额度;为大型服务外包项目提供项目信贷保险服务等。此外,对入驻服务外包集聚区的中外著名服务业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在购地、建设、买房租房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今后还应通过政府提供信用担保,在资产重组、兼并上市等方面给予服务外包企业支持。政府还可以组织企业到国外进行推介和接单,建设服务外包网站,并通过专项资金对服务外包企业购买大型设备、自主创新、建设自主品牌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或奖励。
总之,我国应抓住机遇,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既盯住国际市场,也重视市场潜力更为巨大的国内市场。同时,还应结合全球发展服务外包的实践经验,通过不同的模式进一步加快服务外包的发展,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不断进行自主创新,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企业。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