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如何对付内存泄漏?
写出那些不会导致任何内存泄漏的代码。很明显,当你的代码中到处充满了new 操作、delete操作和指针运算的话,你将会在某个地方搞晕了头,导致内存泄漏,指针引用错误,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这和你如何小心地对待内存分配工作其实完全没有关系:代码的复杂性最终总是会超过你能够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于是随后产生了一些成功的技巧,它们依赖于将内存分配(allocations)与重新分配(deallocation)工作隐藏在易于管理的类型之后。标准容器(standard containers)是一个优秀的例子。它们不是通过你而是自己为元素管理内存,从而避免了产生糟糕的结果。想象一下,没有string和vector的帮助,写出这个:
#include<vector>
#include<string>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small program messing around with strings
{
cout << "enter some whitespace-separated words:\n";
vector<string> v;
string s;
while (cin>>s) v.push_back(s);
sort(v.begin(),v.end());
string cat;
typedef vector<string>::const_iterator Iter;
for (Iter p = v.begin(); p!=v.end(); ++p) cat += *p+"+";
cout << cat << ’\n’;
}
你有多少机会在第一次就得到正确的结果?你又怎么知道你没有导致内存泄漏呢?
注意,没有出现显式的内存管理,宏,造型,溢出检查,显式的长度限制,以及指针。通过使用函数对象和标准算法(standard algorithm),我可以避免使用指针——例如使用迭代子(iterator),不过对于一个这么小的程序来说有点小题大作了。
这些技巧并不完美,要系统化地使用它们也并不总是那么容易。但是,应用它们产生了惊人的差异,而且通过减少显式的内存分配与重新分配的次数,你甚至可以使余下的例子更加容易被跟踪。早在1981年,我就指出,通过将我必须显式地跟踪的对象的数量从几万个减少到几打,为了使程序正确运行而付出的努力从可怕的苦工,变成了应付一些可管理的对象,甚至更加简单了。
延伸阅读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