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茨伯格眼中,没有哪一个学者是纯粹的某一种管理风格的代表。若是非要将管理风格加以区分的话,明茨伯格将管理风格分为三类:最能代表管理中的艺术性的是沃伦·本尼斯和汤姆·彼得斯,他们是行动主义者,强调领导力;最能代表管理中的科学性的则是迈克尔·波特,他强调管理需要运用大量的数据分析来制定策略;而最能代表管理中的手艺性的则是明茨伯格本人,强调战略的制定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三种管理风格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实践中,管理并不仅限于这三个方面的风格。
德鲁克和彼得斯两位名人,在许多方面与明茨伯格的观点遥相呼应。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结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德鲁克还说:“管理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今天美国人所理解的那种科学。”而彼得斯在1988年3月访问中国期间也曾宣称: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永远不是。
明茨伯格认为,管理是一种做法,它利用并使用了科学的知识,但是使用科学的时候,它主要是像一门手艺一样,而且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艺术。以往的管理学家大多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经验,将经验总结提升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明茨伯格反其道而行之,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践操作方法,某些方面与管理第一线的实践者们的行为不谋而合。未来管理学的发展,更多的是在理论与实践中寻求一种和谐平衡的发展。单纯的管理理论知识,不再是指导实际管理工作的《圣经》,而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也不再是管理学理论发展的惟一源泉。管理学的长足发展,需要第一手的实践经验,也需要通过经验的反思、彼此的交流来推进。
信息革命方兴未艾,各类组织无一例外的受到信息化革命的冲击。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管理学发展或多或少会受到信息革命的影响。管理离不开信息,管理层需要的不再是那些纯粹的数据、高端的技术或是更加快捷的应用方式。他们需要的是对信息的界定,获取和掌握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完成任务和进行决策的有力依据。巴纳德曾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强调过信息的作用,但对于沟通而言,巴纳德给出的只是笼统和粗略的概念。要在工作场所提高沟通效率,沟通的重点就不在于沟通的人本身,而在于共同的任务和共同的挑战,沟通要落脚于需要共同完成的工作。这或许就是组织在招聘员工时极为强调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沟通能力的原因所在。只有将获取的信息重新思考、重新表述并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重新整理后,这些信息才能在管理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作用。正如明茨伯格所言“管理工作和记者的工作有一些相似之处,那就是你必须要有相关知识的储备,而且在工作过程中根据你掌握的信息进行调整,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分析者”。
延伸阅读
文章来源于领测软件测试网 https://www.ltesting.net/